“美丽庭院”怎么建?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永福镇龙车村,村党支部书记游林洲用自家庭院为村民们打了个样。

  他与妻子将家中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收纳得整整齐齐,把家禽家畜圈养起来,在庭院内摆放垃圾桶,随时做好垃圾的清理与分类。为了给庭院增加“颜值”,他家还在院内布置了水池、假山等景观,并且种满了绿植花卉,使得整个庭院生机盎然。

  “游书记给我们带了个好头!”游林洲家的庭院赢得了全村群众的称赞,大家纷纷向他学习取经。

  像这样“一家美”带动“家家美”,“家家美”成就“村庄美”的故事正在漳平市各乡村上演。近年来,当地把打造“美丽庭院”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细胞工程”,纵深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坚持“美丽庭院、美丽人文、美丽经济”“三美”并进,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和平镇东坑村新村,只见家家户户门前有花圃,屋后有绿植,一些庭院里还装点着摇椅、鱼缸、石阶等,十分亮眼。

  村民刘华莹见证了村庄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到“家园清洁”行动,再到“美丽庭院”建设以来的一步步变化。据她回忆,以前这一带为低洼地带,每逢下雨都会积水,非常影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后来,村里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庭院、花圃、绿化带等设施也实现了统一规划。村里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统一绿叶青菜种植,并鼓励村民在不影响整体景观的同时自行美化庭院,彰显特色,使得环境越来越美。

  “村里还经常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清扫垃圾,把环境搞得干净清爽,大家生活起来舒服多了。”刘华莹感慨。

  围绕“家”字做文章,漳平市广泛动员全市农村家庭大家齐动手、家家共参与,积极投身“五美庭院”创建活动。为保证常态清洁不止步、美丽提升不停歇、特色彰显不重样,当地以“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标准推进,发挥镇村干部带头作用,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行动;鼓励就地取材、种花植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美化提升生活环境。

  赤水镇香寮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村干部组织村民精心挑选出旧木料、废石材、废渣、旧砖碎瓦等废旧和可再生的环保材料,用废弃的石头铺砌观光道,将门前的土堆整理为花排,种植各种时兴花卉,收集废旧石磨陈列在百姓文化馆里,丰富古村落文化景观。

  “这一招既扮靓了环境、节约了成本,又留住了乡愁记忆!”看着自己动手打造的诗意田园风景线,当地村民赞不绝口。

  今年春节期间,灵地乡易坪村驻村游祖地在村中拿起凿刀、挥起榔头,为村民现场展示凿字技艺。他自18岁起学习这项当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技艺,如今是龙岩市级非遗传承人。一凿一刻之间,只见木屑纷飞。细凿打磨之后,木料上图案逐渐变得立体起来——原来是个“福”字!

  游祖地的身边围满了村民,大家争相亲手拓印虎年“福”帖,喜悦地拿回去装点各家庭院。“手工凿出来的‘福’字太有特色了,拿着这个‘福’字,年味都更浓了!”村民许衍埔说。

  将非遗、农民画等传统手工艺融入“美丽庭院”创建,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重新走进农民生活,是漳平市在“美丽庭院”创建中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当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文化记忆、传统技艺传承”三大工程,将家庭文明、村庄记忆、传统民俗等融入“美丽庭院”建设,突出“家和人美”,实现“一户一韵”。

  在和平镇东坑村,詹春福在家中庭院里张贴着“家训”,时刻警醒着自己及下一代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村里还依托“和合”家风馆,打造家风文化长廊,培育和谐、合作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在象湖镇杨美村,当地依托古民居修缮,将赞美堂活化利用成“红军纪律馆”,传承红色记忆。

  东坑村村民黄振尧说:“这两年村里所有的房子全部都装修得很漂亮,在好家风的影响下,大家的素质也都提高了,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会随地乱倒。外地人从我们东坑村路过,都会夸一句东坑太漂亮了!”

  走进双洋镇东洋村村民赖仙菊家中,一座古朴精致的清代古民居四合院呈现在眼前。这里又名吴氏学堂,曾是当地吴氏族人的学习处所,也是现今漳平市保存最为完好的私塾学堂之一。

  自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来,赖仙菊家积极配合村“两委”,按照“布局设计协调美、居家整齐清洁美、庭院净化绿化美、家庭和谐家风美、产业致富生活美”创建标准,示范带动周围邻居纷纷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赖仙菊家坚持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废弃的堆积物及卫生死角,保持居室、庭院整洁干净;注重对屋内家具、厨房、厕所物品的收纳摆放,精心布置庭院景观,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精心打造的小鱼塘更是为环境增添了几分灵动。

  今年以来,按照“书舍客栈,梦回古宁洋”理念,东洋村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这座200多年历史的私塾进行重新修缮。同时,古厝小院被改造成了民宿,采取“吃住分离”的形式,既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也吸引了各地游客驻足歇脚,令古建筑重焕生机。正是通过将保护古民居、古村落与“美丽庭院”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发动公路沿线居民打造“庭院+观光”“庭院+民宿”等“吃住行游购”于一体的游客观赏景点,整个东洋村盘活了乡村经济。

  依托“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漳平市积极探索家门口的“庭院+”模式,让一户户“美丽庭院”串成美丽乡村的一道道亮丽风景,迎来乡村振兴的好“钱”景。

  在永福镇,当地人以花为媒,做足“花经济”,探索“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助推花卉产业持续壮大,打造了家门口的庭院“经济圈”。在龙车村,围绕“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当地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龙头村通过盘活村内土地,发挥乡村人才的专业能力,不断做大智慧农业产业园,形成集红色教育培训、特色水果种植、亲子休闲采摘、高山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水果产业园基地。在溪南镇久鸣村,当地实施“庭院+电商”模式,依托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广售卖漳平当地绿植花卉,带“火”特色农产品消费,带动农户转战电商,培育发展“网红经济”。

  “我们村种植的特色水果和花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如今庭院美了,村庄净了,收入高了,日子好了,村民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游林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