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搬运小车有序忙碌地工作,低轨卫星智能产线上一台台智能装备机器人正举起机械臂抓取、精准装配……16日,走进位于南通开发区的江苏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井然有序的产线上,一台台卫星正在批量生产中。

  “卫星,一直是复杂、高难度、集合多种技术手段的高科技产品,如今在我们工厂,也能像制造汽车一样在工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了。”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负责人成明颇为自豪地说。

  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是我国首个立足长三角地区具备完整承研资质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卫星生产线采用人机协作模式,大量引入装配机器人、智能设备、数字化制造系统等多种先进手段,实现了100至2000公斤级卫星的完整制造闭环。

  据了解,该生产线可适应各类型卫星,实现生产柔性化,具备总装自动化、测试程序化等特点,可以满足年产100到150颗中型卫星的研制能力,整星研制时间大幅压缩,研制周期比传统的卫星生产模式缩短80%。

  成明介绍说,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对全天候、高宽带、低时延的卫星服务有需求,组网式建设低轨卫星星座成为卫星技术的重要趋势,这就要求快速和低成本地制造大量卫星。

  “虽然目前国内工业体系中智能工厂已经很普遍,但应用在航天领域还是起步阶段。如何将以手工为主的传统卫星装配方式转化为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成明透露,设计师们首先要将传统装配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和工艺流程“吃透”,然后研究如何将某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再将优化后的工序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工艺流程。这背后都要靠自主创新不断摸索。

  “智慧流水线框架搭起来后,工作人员就在每一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上面下功夫,攻克难关。例如,某个卫星型号舱板热控销钉粘贴工作,传统模式是设计师提供图纸,工艺人员编制工艺,然后现场操作人员在舱板上进行划线和粘贴。这种方式,耗时耗力,一个舱板几十颗销钉粘贴往往需要1天时间。”而在银河航天南通工厂,制造工程师从设计师和工艺人员的角度出发,创新采用三维模型投影的先进技术,将模型轻量化处理后,直接投影到舱板上,操作人员按照投影进行快速粘贴,效率提升90%以上,粘贴位置的准确性也大幅提升。

  “银河航天南通工厂生产线上的每一处优化升级,都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引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明说。

  2020年,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落户南通开发区。2022年3月,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卫星成功发射,其中一颗被命名为“南通一号”。3年来,南通卫星智慧工厂不仅组建了涵盖航天、智能制造等多领域的科研团队,也与央企、高校、科研机构、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等数百家单位,围绕卫星研制、星座组网、卫星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