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光彩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路灯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而且还体现在种类和质量上。其中,景观灯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兼具照明与观赏性,给城市“颜值”增色不少。然而,造型各异、高大上的城市景观灯设施也潜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7月5日,广西南宁竹溪立交桥附近发生景观灯柱倒塌事故,致4人受伤、2辆小车损坏,再次给城市管理敲响了安全警钟。

  景观灯柱倒塌,虽说事发突然和偶然,但背后却是风险防范不足而引发事故的必然。笔者认为,“亡羊补牢”与“未雨绸缪”应齐头并进,城市管理要牢固树立安全胜于一切的观念,同时隐患排查须举一反三,不留死角。

  隐患险于明火。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已接连发生景观灯设施伤亡人的事故,给广大市民出行、游玩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比如,2018年11月8日,安徽阜阳市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江苏宿迁市项王故里景区游学,被石质景观灯柱砸中身亡;2019年5月26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湖山帝景湾小区发生景观灯设施漏电,造成2人死亡……这无疑暴露出部分城市景观灯设施管护机制跟不上,存在很大安全漏洞的问题;这也充分说明,城市景观灯建好更要维护好,尤其对于老旧景观灯,更要做好日常的隐患排查和安全性能检测,绝不可麻痹大意,一建了之,疏于管护。

  南宁竹溪立交桥景观灯柱倒塌难免引发市民质疑。好好景观灯立在那儿,怎么突然就倒了呢?南宁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是风吹倒的。倘若真是风吹倒的,那么当初建这一“庞然大物”时,这个“风”险的预估是否考虑到了呢?这一回应是否具有说服力,尚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

  当然,不管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都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据悉,南宁市市政园林管理部门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对其他11杆景观灯进行了拆除,同时对全市照明设施,特别是景观亮化高杆灯柱,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市照明设施安全运行。这种立行立改、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值得肯定,也寄望警钟长鸣。

  目前,全国各地已进入汛期、夏季高温期和强对流天气等恶劣天气气候期,为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坚决防范事故发生,有关部门务必结合城市亮化管理、养护、建设等领域工作实际,立即深入开展城市亮化领域安全隐患排除专项整治。要举一反三,对人体可能接触到的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埋灯等照明灯具、电缆线路、开关箱和附属设施,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对各类牌匾标识、景观灯饰、户外广告等景观设施的构件和防漏电装置进行巡视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维修、更换或拆除。

  安全重于泰山,防范胜于一切。开展城市亮化领域安全隐患排除专项整治,关键还应形成长效机制,定期检查和维护,对设施固定底座、固定螺栓、固定支架,发现不合格或固定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零部件,立即进行更换,确保万无一失。此外,在设置景观灯时,不能一味追求壮观和高大上,要做到安全性能和景观照明的统一,使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融合,真正给广大市民出行、游玩创造一个安全、明亮的美好环境。(张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