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育民教授受美术学院魏小杰院长的邀请,在美术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城市在场》专题讲座。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解少勃主持会议,郑州市雕塑协会会长许文哲,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马胜军,郑州市雕塑研究所所长宋建文,新疆雕塑学会副会长马皋,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雕塑系教师刘永、牛雯雯以及省内其他高校师生、艺术家百余人参加了讲座会。
景育民教授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切入东方传统文化语境,以寻求本土化、个人化的雕塑语言构成,从传统、中国元素、中国写意精神出发,结合中国的书法、宗教进行创作。先后创作了《达摩﹒面壁》、《无形之境》、《静观》、《镜像屏风》、《横象﹒竖象》、《空象》等一系列反映东方哲思的雕塑作品。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博物馆、天津美术馆、上海雕塑馆、长春雕塑馆、杭州美术馆、青岛雕塑馆及国内外多处雕塑公园、海外机构与个人收藏。
此次讲座中,景育民教授以“公共艺术与城市在场”,“公共艺术的跨界思维”等内容进行了讲述,并以“公共艺术唤起天津”“深圳人的一天”“沙漠呼吸”“大地延伸线”(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名称)等应用型、实验型案例来具体展示分析,让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和关注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并提出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逐渐从城市话题的传统思维范式中走出,开始寻求当代公共艺术的本土化价值走向,以及与时代、科技、生态等横向课题的密切关联。
最后,景育民教授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到,“我一直努力在传统和当代文化之间,东方和西方文化之间寻找自己语言的可能性,我自己的身份比较复杂,本科教公共艺术,硕士教雕塑艺术,博士教建筑艺术,这种复杂身份使我对雕塑有很多新的思考,比如空间、材料、场域等等,我一直在路上,还在努力,要寻找新的可能性。”并且
鼓励学生在自己学习与创作之外,要大量地进行多学科、多方面地阅读,才能去多方位地思考创作,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讲座在动态公共艺术作品《树影》视频里的舒缓音乐中结束,每个聆听的师生都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开阔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对我院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艺术创作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景育民,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长、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中国雕塑院特聘专家、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学硕导、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导、历任:天津美院雕塑系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雕塑类最高奖(银奖)、国内唯一一位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