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股市似乎总是逃脱不了概念炒作的“轮回”。本次半导体新规划政策的“春风”再次“焕发”了LED照明概念股的“青春”。
7月11日,科技部发布了《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元。《规划》要求,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培育20~30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成50个“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城市和20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化基地等。
消息公布当天的午盘,受政策利好刺激,LED概念股集体上涨。截至收盘,瑞丰光电上涨4.94%,东山精密上涨3.86%,ST福日上涨3.68%,雷曼光电上涨2.95%。
2011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将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其中,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
淘汰白炽灯的消息被众多机构解读为对LED照明和节能灯产业的长期利好,因为市场预计取代白炽灯形成的市场规模将高达几千亿元。LED概念股在消息公布当日立即出现集体躁动,板块涨停个股近10只,简称中带“光电”或“照明”二字的个股尤受资金青睐。
如雷曼光电在短短6个交易日已飙升47%的背景下,最终仍以涨停报收。瑞丰光电 、国星光电 、士兰微等纷纷紧随其后涨停,整个板块涨停个股达8只。
诚然,在良好的政策推动下,我国LED照明产业受到了众多投资者以及市场方面的极大关注。然而,“庞大的体量”并不能掩盖其内在真实的“虚弱”。
中国LED照明产业在经历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滑、部分企业倒闭之后,依然在政策刺激和资金热捧下,继续上演着无核心技术的旧戏。而与此同时,该产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热潮也一直在持续。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有7家LED行业企业在A股实现了IPO,累计融资金额为36.25亿元。今年2月证监会公布的IPO申请在审企业名单中,至少有9家LED行业相关企业正排队等待上市。
然而,上市公司大多处于LED产业链末端,上市的企业将募集来的资金几乎无一例外地用在产能扩建项目上,融到的资金并未用来进行技术升级,或是开发核心技术。
而LED芯片是LED照明的核心器件,国内相关技术和产业仍处孵化期。如果将LED的产业链以上游、中游和应用来区分的话,由于技术壁垒和资金等原因,目前国内LED照明企业主要集聚于应用领域,自主研发上游芯片的很少。
因此,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从表象上来看,LED照明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期,但实质上,如果核心技术方面的缺乏状况得不到扭转,那么政策和资金换来的只能是LED照明产业的低端产能过剩。
在我们看来,国内LED照明产业实则危机重重。一方面面临产能过剩危机;另一方面,LED照明企业还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我国在LED封装和塑料配光材料加工技术上仍存在瓶颈,高端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并且价格比普通灯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目前我国LED芯片、光扩散材料、固态电容等核心部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这正是LED灯具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坦率地讲,现阶段国内LED照明企业只能被视为“加工车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型企业,更谈不上所谓的“创造型企业”。
除此之外,欧美等国仍在充分挖掘其核心技术价值。欧美很清楚自己手中握着什么,同样,也很清楚我国LED照明产业“软肋”在哪里。因此,欧美对我国LED照明产品实施贸易技术壁垒也就不足为奇。
目前,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LED照明产品外贸出口的最大障碍。7月9日,广东省质监局WTO/TBT中心通报称,欧盟、美国、智利、乌干达等国关于LED灯具方面的TBT通报,对进入国的定向灯和LED灯具产品设置了更高门槛。
比如欧盟,对定向灯和LED灯提出了高能效要求。该通报法规要求只有能效指数达到0.2以上的定向LED灯和定向荧光灯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比之前的能效要求提高了2.5倍,是目前我国国家标准要求的2.2倍。
经估算,按照上述能效要求,直接导致LED照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20%以上,约为广东LED企业带来共计20多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成本。除了在能效方面的要求外,对进入国的定向灯和LED灯具产品的合格评定、市场监管检验程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将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测试费用成本。
譬如美国此次通报的LED等测试程序,初步估算,一个企业如果按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测实验室和检测设备,则需要支出约35万元。此外,每年还要在实验室运营、设备维护和实验室人员薪酬方面支付10万元左右的费用成本。广东省的LED企业超过3000家,且大部分企业产品出口美国。美国此次通报的LED测试程序,仅给广东省LED出口企业就带来超过20亿元的额外成本。
纵观国内各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笔者想要说的是,尽管各行业表现形式不一,但均可归述为“核心技术”。汽车发动机如此,工程机械如此,生物医药如此,液晶面板如此,LED照明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中国扮演“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已渐行渐远,“产业结构升级”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而上市公司又具有指标意义,围绕利好政策的炒作只能是短暂的。对于LED照明概念股而言,只有突破“核心技术”的束缚,才能在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获得“春风化雨”的效果。而这一效果的实现,在我们看来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