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获奖作品《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出版。中文版是最先出版的非本土版本,为译林旗下童书品牌“小译林”的科普板块再添高质新品。
今年春天,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揭晓,本届获奖的29种图书是从来自65个国家的3355种图书中精选出来的,获非虚构类大奖的4种图书中的《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下文简称《一木倒,万物生》)刚一出版,便以其独特的主题和艺术的呈现方式引起了中外童书出版人的关注。优质的内容加上大奖加持,该书已售出简体中文、德语、土耳其语、韩语、斯洛文尼亚语、加泰罗尼亚语以及全球英语和全球法语版权,可谓炙手可热。
据悉,早在2023年12月,译林出版社便已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判断出《一木倒,万物生》的重要价值,经过版权部门的密切跟进和积极沟通,于2024年1月购得版权。2月底,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宣布后仅十天,中文版就翻译完毕,速度与质量都令原作团队惊叹。在随后举办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译林少儿读物出版中心与作品的创作团队Cocai图书工作室初步达成了战略合作,顺利签下该工作室炙手可热的科普新作《流明:谁把星星藏了起来?》。
这部作品的选题独特,见微知著。主创团队由平面设计师、自然科学插画家瓦伦蒂纳·戈塔迪,自然科学研究者丹尼奥·米塞罗基和马切·米克诺组成,他们擅长将关注点聚焦在自然界中鲜少有人关注的对象上,通过持续观察和长期记录,揭示自然运作的原理和生命的奇妙。这一次,他们选择对一根倒下的死树进行持续观察和描绘。它就像剧院的舞台,不同类型的生物粉墨登场,在倒木的不同部位定居、进食、躲藏,既合作共生,又相互竞争、弱肉强食,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存大戏。
《一木倒,万物生》的主角是森林中一根死去的、倒伏在地的树木,描述了倒木的四季,以及围绕它所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由此将植物界的“鲸落”现象引入大众的视野。死去的鲸鱼沉入海底,在海床上形成“深海绿洲”,可以滋养周围的生物和微生物长达百年之久。“鲸落”由此被称为“最浪漫的死亡”。鲜为人知的是,植物界也存在“鲸落”现象,这便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倒木”。《一木倒,万物生》致力于向大众传播的核心信息便在于此。我们将在这本书里发现森林倒木经历的春夏秋冬。这是树的故事,也是森林和森林小伙伴们的故事,更是生命的故事。
倒木,顾名思义,就是倒掉的、死去的树木。在森林中,产生倒木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一场风暴或一道闪电,也可能是虫蛀或病害。生命的陨落并非终点。一根树木从死亡倒下,到被分解,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将为树木幼苗、微生物、昆虫、鸟类、中小型动物、大型动物提供栖居地、储藏室、游乐场,以及养分和食物。有数据显示,森林中八成以上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起来的。倒下的树木,不是垃圾和废物,更不是有害物,而是哺育林中生命的“保姆之木”。
海洋里的“鲸落”和陆地上的“倒木”对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命的凋亡也意味着壮美的重生,它们为更多的生命提供了持久的滋养。本书独辟蹊径,把视角聚焦“倒木”,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生命世界,深刻而生动。“一棵树死掉后,树叶都落尽了,树干甚至倒伏在地上,原本被树冠遮住的阳光通过这扇‘天窗’照到林下,使那里更加草木葱茏,喜阳的植物尤其得益于此。活的树木通常会分泌一些昆虫不喜欢的汁液,避免被蛀咬,当它枯死后,就成了一座自然的建筑,里外上下都被各种‘住客’占领——不仅有各种昆虫,比如蜗牛、蜘蛛、蚂蚁等,还有蘑菇、苔藓、地衣、野草,甚至树苗等。倒木不仅为它们提供生存空间,还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这本书描绘了各种‘倒木居民’的生活,它们要么生活在倒木的不同位置,要么采用不同的居住方式,彼此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和共存,还会引来以它们为食的其他动物,一起构建缤纷多彩的倒木“社区”。正因为森林里散布着这样的‘社区’,高生物多样性才得以维持。随着人们对倒木的生态价值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它作为昆虫幼虫的栖息地和树苗的萌发地的价值,人们又把它叫作‘保姆之木’(nurse log)。 尽管倒木可以提供复杂的小生境,但从它倒下的那天起,直到住客云集而来,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区’,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倒木完全分解殆尽,所需时间更为长久,通常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倒木上的住客都为它的分解做出了贡献,尤其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菌和昆虫。这些将倒木作为营养来源的生物,就叫作分解者。也正因为分解者在森林里无处不在,一岁一枯荣的枯枝落叶才能重新转化为营养物质,再度进入物质循环,打扫工作根本无需人类操心。我们在城市公园和农业系统里较少见到倒木,因为这两者是受人类干预并为人类服务的生态系统:城市公园起了净化空气,提供游憩空间的作用,通过人工配置植物,达到一定的美学和景观效果,而农业系统则以提供食物资源为主。要寻找倒木这样的小生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自然林地或郊野公园。当我们发现倒木时,不妨观察一下它上面是不是长了蘑菇或苔藓,轻轻翻动一下,看看下面是不是藏着蚂蚁和昆虫,细细欣赏死去的树木展现的生命礼赞吧!”本书翻译何文珊在书中这样写道。
看到这里,小读者们会对倒木和枯树拥有全新的理解,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将笔触延伸到人与森林、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作品尾声的“森林为我,我为森林”这一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个火枪手》中的箴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这也正是作品最终想要传达的理念: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该与之和谐共处,互惠互利,把属于自然的交给自然,而不是自私地占有、浪费和毁坏。整部作品的主题由此升华。
《一木倒,万物生》的插画极富艺术感与现代感,植物、菌类、动物纤毫毕现,生动逼真,每一幅跨页单独拿出来都是值得裱挂欣赏的艺术品。这应该与Cocai工作室原本的主业是艺术设计密不可分。精确、现代的电脑绘图与充满文艺气息的手绘插图间次排列,创造出具有节奏感和冲突感的阅读体验。中文版由曾获最美图书奖的设计师精心打造,实现了意式美学的本土化。
科普作家、本书的审定专家严莹认为,“这本书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鲸落,如同死亡的鲸在海洋里构建了一个其他生物的‘鲸落’,倒木就是植物里的鲸落……书本身并不厚,用最精简的篇幅说明了这个小生态系统里的关系,适合给孩子和大众人群科普”。爱阅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袁泉评价道,“当我们感叹‘生命无常,一切太过可惜’的时候,对于大自然却并非一场陨灭,而是一次重生。这样的生命观是何等的伟大”。
今年暑期,小译林科普新作《一木倒,万物生》正式与国内的小读者见面,同时将推出倒木主题的户外科普研学活动。盛夏时节,万物葱茏,让孩子们带上这本书,走进森林,走进自然,寻找和观察倒木,细细体会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伟大吧!“科普中国”受聘专家张燕宁表示,海洋里的“鲸落”和陆地上的“倒木”对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命的凋亡也意味着壮美的重生,它们为更多的生命提供了持久的滋养。作者独辟蹊径,把视角聚焦“倒木”,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生命世界,深刻而生动。儿童阅读推广人胡杨评价道,这本书是科普内容与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特别是书中穿插了几幅无字的大跨页图,这样的图画节奏在非虚构作品里是不太常见的,它们是在硬核的生态知识中绽放的诗意的乐音,无声地强化了主题——美丽的生命在无人知晓之处一刻不停地生长着。
“小译林科普”聚焦“小而美”的科学主题,以“点亮好奇心”为理念,打造知识严谨、审美高雅、“以童为本”的少儿科普精品,将兼具美感、动感的图画与符合儿童认知的科普文本紧密结合,邀请优秀译者进行翻译,科普专家审定。已推出《水母花园》《有毒:动物界的剧毒生物》《万物奇妙夜》《蝴蝶的秘密生活》,即将推出《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与“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