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校园雕塑发展起步比较晚,初期校园中心广场雕像多为领袖雕塑和工农兵题材,高高在上、体量巨大,造型手法概括写实。后来,多以改革开放、教育事业和环境雕塑为创作题材,艺术语言趋于丰富、形式创新。其中,环境雕塑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多种园林造景手法,使其本身与大自然中的植物、水以及构筑物等环境要素融为一体,相互衬托。

  校园的每一座雕塑都反映了校园历史的发展,彰显每所校园的特色。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雕塑建设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规模的校园环境建设中,校园雕塑作品也是参差不齐。早期的中国校园雕塑突出的是雕塑的装饰性作用,多为体量庞大的政治性雕塑,对所处的校园空间环境,从外在形式,色彩到内在精神进行装饰性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抽象主义抽象,艺术家们把西方抽象主义运用到校园雕塑中,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校园雕塑。抽象雕塑晦涩难懂,因为并不多见,从雕塑的选题来看,以表现理想、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较多。这类题材的雕塑发挥了校园雕塑的教育功效。

  高等教育发展一直是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要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学府,找寻学校历史地位,仅靠学校建筑、园林规划还显得不足,文明的传输和魅力的彰显需要一个更具有变现力的媒介,那就是雕塑。从实际来看,部分优秀的国内高校雕塑创作结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美学观点,关注本土文化。

  除此之外,还吸收了西方雕塑的观念,融合了不同种族文明和多元文化,体现出学校的高、深、雄、阔。中国高校有很多优秀的校园雕塑,这些雕塑并不仅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工具,更是校园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学校重要的人文景观,它们能够展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是建设校园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之所以需要雕塑,是因为雕塑艺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与文化水准,使人变得崇高洒脱,享受到美好的感觉,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实现育人的综合目的。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学校的适当场地安置雕塑是学校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美的,一方面是育人的。学校雕塑艺术发挥这两种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其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素质使学生走向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这就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雕塑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积极肯定的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的感情凸现,也是人类相互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