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南泰顺的一隅,有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东溪乡,那是一片被大自然偏爱的土地,承载着无尽的美丽与宁静。一周前,受朋友徐亮的邀请,一起去这个音乐小镇探秘。
我们一行沿东溪边的山区公路蜿蜒前行,发源于海拔一千多米的九峰尖西南侧的山谷的溪流,自源头起便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青山间穿梭。它的流向以西南为主,纵贯九峰、玉溪、泗溪、仕阳等多个乡镇,最终流入福建,是福安的母亲河交溪的源头溪。
东溪,这条穿越东溪乡的溪流,不仅以其自然之美吸引着四方游客,更因“音乐东溪,茶歌小镇”的美誉而名扬四海。踏入东溪乡,那座溪流边的音乐广场,仿佛是邀请每一位过客,共赏这自然的乐章。
站在这里抬眼望去,便是那灵动宽阔的溪流。溪水潺潺流淌,水花飞溅间,仿佛是大自然在轻盈地舞蹈,跃动着生命的节奏。抬眼望去,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雄伟壮观,云雾缭绕其巅,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有的则温婉秀丽,绿树葱茏覆盖,宛如一个个绿色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树木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让人忍不住贪婪地深呼吸,感受这自然的恩赐。东溪与音乐、茶歌有着不解之缘。这里诞生了闻名中外的《采茶舞曲》,使得东溪乡与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路旁,溪边,屋面都有音乐的雕塑,标志等。在这片土地上,“茶歌小镇·音乐东溪”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在溪边拍过集体照后,我们转向古村探访。
东溪乡,这片拥有悠久历史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泰顺人口繁盛之地,乃泰顺人口第一大乡。其历史脉络清晰,明朝时,该地属归仁乡 38 都;清代时,称为上东溪,隶属 8 都;民国 24 年,设立东溪乡。新中国成立后,东溪乡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革。1952年,它被细分为积库、东溪、秀溪、矴步四个乡,而仅仅四年后,这四个乡又重新合并为东溪乡。
随后的岁月里,东溪乡历经公社化、政社分设等变革,不断适应着时代的需求。然而,历史的变迁并未抹去东溪乡的古老韵味。在2010年并入泗溪镇之后,东溪乡于2016年重新恢复乡级建制,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自溪边向乡内走去,街面两旁多为现代建筑,但当漫步至背街小巷时,仍能见到不少具有独特历史韵味的古屋老房。现代建筑与传统古屋交相辉映,展现着东溪乡独特的魅力。古色古香的古屋古墙,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静待人们去翻阅、去品味。
围墙以溪石砌成,坚固而质朴,围墙内是两层木结构的房屋,虽经岁月侵蚀,仍透露出昔日的典雅。有的古屋则是用泥土夯实而成的墙,上面覆盖着青瓦,那一片片青瓦犹如岁月的鳞片,记录着风雨的痕迹。不经意间,我们看到一些围墙上仍有依稀可辨的文革时期的标语,这些标语与古老的泥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交错感,令人感慨时代的变迁。
我们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感受着脚下传来的阵阵凉意。这些鹅卵石历经岁月磨砺,变得圆润而光滑,仿佛在诉说着古村的宁静与安详。古朴的民居上,有的门前挂着红灯笼,有的院落旁摆放着花草,为这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东溪乡的古屋,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文化的承载与村民的精神寄托。它们见证了东溪乡的繁荣与衰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沧桑。
去东溪,你一定会被东溪土楼所吸引。它静静地伫立在东溪上村,古朴而庄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该土楼建于民国,解放后曾为东溪大队部的办公楼。2013年,它与交垟土楼等泰顺土楼一起被列入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楼占地面积100m²,建筑面积260m²。坐东南朝西北,东南向带耳房,西北侧设门,主体三层,由石、青砖、木、夯土构建。四面夯土合围,内部木结构。楼内当中设一排柱,分为三开间,一层三间开敞,二层起设隔间,阁楼式,夯土墙承檐,三层悬山顶,清水屋脊。 四周挖有水沟,如同一座坚固的城堡,有起居、仓储的民用功能,亦有防外侵的军事功能,为当地富家防御“山匪”而建。 土楼的门楣由青条石构成,而门柱则是青砖叠砌,呈现出仿欧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特点。
然而,东溪土楼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古老的建筑风貌,更在于它曾是世界名曲《采茶舞曲》的诞生地。1958年春,周大风时任浙江省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带领50多人的团队,跋山涉水来到泰顺山区巡回演出。当年清明节后,周大风来到了东溪乡茶区,入住东溪土楼第三层最右边的一个房间。在这里,独特迷人的浙南山区风光,深深地吸引了遍访泰顺各乡镇的周大风。
淙淙潺潺的溪流,桥石错落的碇步、绵延迤逦的群山、云雾缭绕的茶园、辛勤劳作的茶农、传统的山歌民风,激发了其独特的创作灵感。1958年5月11日晚,住在东溪土楼的周大风“因感而作、由情而发”,一个通宵、一气呵成写出了《采茶舞曲》。该曲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修改歌词,传唱大江南北,享誉世界。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这首脍炙人口、老少皆宜的《采茶舞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在全世界发行了100余种版本的唱片专辑,1983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2005年被定为泰顺县歌,2012年,2024年两次登山央视春晚。2016年,亮相G20杭州峰会,律动西湖,惊艳世界。云南有《彩云之南》,江苏有《茉莉花》,而浙江则以《采茶舞曲》为代表。
这首歌不仅是一曲音乐,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情感。当年,东溪土楼内飘扬的旋律,灵动的音符在青山绿水间回荡,宛如采茶女在茶园中轻盈穿梭,采摘生活的希望。如今,东溪土楼已然成为《采茶舞曲》的文化符号,土楼更是被命名为“大风土楼”,以传承这首歌曲的文化精神。
看过东溪土楼之后,向西步行数十米,便抵达了“采茶舞曲”纪念馆。这座于 2017 年落成并开馆的纪念馆,是由一座古朴典雅的民居改造而成。馆内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通过多个展厅,鲜活地呈现出了《采茶舞曲》的创作背景、过程以及泰顺茶乡的风土人情等内容。
其中介绍了周大风先生在泰顺东溪乡采风时创作《采茶舞曲》的事迹,还有该歌曲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此外,还有关于泰顺茶文化的展示等。走进纪念馆,里面所展示的图片、文献资料、实物以及文字介绍等,瞬间将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的岁月、奋斗的年代,周大风先生与浙江越剧二团的艺术家们展露出令人钦佩的坚毅与执着。
那时的山区没有公路,仅有崎岖的山路,但是为了能把艺术的种子播撒至山区,创作出真正贴近人民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他们徒步艰难跋涉,与当地茶农同吃同住,亲身感受采茶的艰辛与乐趣,深度了解山区人民的生活与文化。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时代艺术家们的风采,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山区人民的热爱。 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向我们表明,艺术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真正的艺术需要深入群众、体验生活。 他们的行为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艺术,何为真正的艺术家。
周大风先生深受当地茶农生活和采茶场景的启迪,创作出了脍炙人口、传唱世界的《采茶舞曲》。这首歌曲不单旋律优美,更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这首歌曲最初竟是源于周总理到浙江时的指示,认为“浙江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加以赞美”。 1958 年,周大风成功创作后得到了周总理与毛主席的赞赏,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两句歌词竟是周总理亲自提议修改的,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的心声,更具时代感。 这一细节,不但体现了大国总理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也彰显了这首歌曲在新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国内,为一首歌曲专门建立纪念馆的情况并不常见。 泰顺“采茶舞曲”纪念馆,不单单是对一首传统歌曲创作过程的纪念,更是对泰顺东溪乡茶文化和历史的一种传承与尊重。 它代表了东溪乡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以及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坚持与发扬。 前往纪念馆参观,让我们知晓了“采茶舞曲”不只是一首歌曲,它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传承。
东溪乡,这片神奇的土地,因其独特的峡谷地貌和横穿乡域的东溪,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气候环境。这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漫步在东溪乡,仿佛置身于一个茶香四溢的诗意世界,这里群峰绵绵,山涧潺潺,仙气飘飘,而那郁郁葱葱的茶园,便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作为传统茶叶产区,东溪乡自明代起就以其优质的茶叶而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这里的“三杯香”以其香气持久、三泡之后仍香味不减而著称;“黄汤”作为曾经的“贡茶”,其品质在泰顺东溪最为出众,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据《泰顺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五年,东溪所产的“黄汤茶”被朝廷定为“贡茶”。 而“东溪早”作为本土独特品种,嫩绿的叶质和清新的口感更是赢得了广泛赞誉。 品上一杯,一芽一叶中,皆能感受到东溪山野的灵气。
然而,东溪乡并不满足于传统的茶叶品种。 十多年前,来自广东潮州的“凤凰单枞茶”也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 凤凰单枞茶作为乌龙茶类中的佼佼者,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被誉为“茶中香水”。 凤凰单枞在广州潮州已有 900 多年的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声名远扬。 据二十五史《宋史·纪》记载: 南宋景炎二年(1278 年),宋帝赵昺南逃至潮州。 民间传言宋帝路经凤凰乌岽山时,口渴难耐,侍从们便从山上采下一种叶尖似鹪嘴的树叶烹制,饮后既能止渴又可生津,故后人广为栽种,并将此树称为“宋种”或“鹪嘴茶”。
凤凰单枞按其成茶的香型分: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蜜兰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来香、茉莉香十大香型。在海拔 800 多米的黄坦漈村“潮宏茶园”,我们见识了被称为“茶中香水”的八仙茶,又名八仙过海,为凤凰单枞花蜜香型芝兰香的珍贵名枞之一。此茶别具一格,属小乔木,通常高达两三米,甚至五六米、七八米,其芽叶也比常见的土茶芽叶大得 多。它的管理也与众不同,茶园不加管理,不施肥、不喷药、不修剪,任其自由生长,采茶时需登高凳或爬上树采摘。
漫步于茶园,思绪既被那悠久的种植历史牵引,又为新引进的古老品种而感叹。 在这里,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每一片茶叶,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承载着茶农们的智慧与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