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典赞•2021科普中国”科普人物推荐人俞孔坚,他的身份很多元,是教育家,是实践家,是文化传播者。他总是不遗余力不失时机地向大众传播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科研成果与实践。正如被誉为“人居环境及景观设计学与风景园林界的诺贝尔奖”的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评审团说的那样:“俞孔坚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作品以及他的演讲和教育活动的知名度,对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更广泛的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对俞孔坚在此领域20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科普的最有力的证明。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0年获颁IFLA世界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杰里科爵士奖。2021 获颁世界生态文明领域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

  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土人设计(Turenscape)并任首席设计师,创办了《景观设计学》学术期刊并任主编。现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回国20多年来,他提出了生态优先的逆向规划途径、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底线、道法自然的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等前瞻性的理念和方法。经过他长期不懈的倡导、推动和大量的实践检验,这些理念已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生态城市设计科普文章《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文被收入中学教科书(江苏版),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的必读教材。

  他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和实践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中国自己城乡生态问题的同时,还走出国门,惠及欧美等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建设。他的20多个实践案例被纳入欧美专业教材,获30多个国际奖项,被罗马大学和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授予名誉博士,被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国际上300多篇关于他的正面学术评论。这些都见证了他把中国故事讲向世界,他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被作为欧美发达国家同行的教学案例及学科发展的指引,为中国学者赢得了国际地位,为发扬国人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了榜样。

  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倡导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途径和海绵城市及海绵国土理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和10多个国家主持实施1000多项工程。获31个国际专业领域权威奖项,大量建成项目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世界建筑节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2次美国建筑奖,并获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LI)全球杰出奖及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在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于2014年提出诗意栖居、自由行旅、研学启智、生态优农和艺术文创五位一体的“望山生活”理念,开展新上山下乡的社会实践行动,将“望山生活”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模式和示范工程。被中组部和国务院侨办等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及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俞孔坚在致力于城乡生态规划设计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全国范围的涉及不同人群的关于城市建设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科普工作。他的科普工作主要针对三类人群展开:

  1. 针对城市决策者和开发者——从高层决策者到乡镇领导。通过中央和地方级电视台,以及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或公务员研修班或专题讲座,科普正确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和方法,,即摒弃由封建集权意识、暴发户意识和小农意识所主导的城市美化运动,回到城市建设要尊重自然、尊重普通人和尊重地方精神的方向上来。

  2003年俞孔坚和李迪华合著的《城市景观之路》一书集中体现了这部分科普工作的核心内容。目前该书已再版16次。俞孔坚曾受央视新闻频道、央视纪录片频道、凤凰卫视及新华社短视频等媒体邀请参与关于海绵城市等相关主题的节目录制。俞孔坚反复给城市决策者写信、与他们探讨并进行巡讲。到目前为止,已经为市政决策者和部长们做了300多场讲座。2019年出版的《城市与自然生态》是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的指定教材。

  2006年俞孔坚曾就“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和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等方面向国家领导部门建言,最终推进了国家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和生态红线划定的进程。目前为止,国务院先后出台了4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国家级条例,都与俞孔坚的努力密切相关。

  2. 针对规划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著书立说和职业教育,传播世界前沿的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生存的艺术》、《“反规划”途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从思想上阻止病态城市的蔓延,在具体方法和技术上提出了通过生态基础设施——而非灰色基础设施——来建设诸如“海绵城市”等生态而宜居的可持续性城市。俞孔坚通过创办《景观设计学》期刊,来促进新理念的推广。邀请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来中国做讲座、并举办了15届与景观设计学相关的国际会议,以此教育年轻一代并积极推动达成共识。

  3. 针对普罗大众。通过大众媒介不遗余力的倡导“大脚革命”。几千年来,全世界“文明”的城市精英们一直把持着定义“美丽”和“品位”的特权。在历史上,将近有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年轻的中国姑娘们为了嫁给城市权贵而被迫缠足。表面上看似“美丽”,却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如今的城市建设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这种对于文明的误解及审美的扭曲:一方面,过度依赖缺乏韧性的工业技术和钢筋混凝土的灰色基础设施,造成能源和材料的浪费和生态修复能力与活力丧失;另一方面,试图将城市人的品味凌驾于“乡巴佬”审美之上、拥有畸形的“小脚”审美观的城市贵族,拒绝了大自然内在的健康和生产力。“大脚革命”的核心是批判上千年来中国文化中的“小脚”审美——以牺牲健康和功能来换取畸形的美丽——而倡导寻常、健康的大脚之美,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这是一场城市启蒙运动,一场新美学、新文化的运动。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席录制的《大脚革命》视频在主流网络平台上已被累计点击 1 亿多次。另有三联出版社的散文集《回到土地》[2009]一书中也集中体现了这些观点。他在世界经济论坛、BBC、,Frontiers的英文演讲《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途径,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世界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和《时代周刊》都全面介绍了俞孔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