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一则《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老城区及五景区连接线街区改造项目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勘察工程招标公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则公告里提到,将对老城区43条道路人行道进行海绵化改造。什么是海绵化改造?它与现在的人行道有什么不一样?

  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老城区及五景区连接线街区改造项目业主方,桂林中海基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陆柏昊告诉记者,老城区市政人行道海绵化改造工程是该项目一部分,在项目实施中以“渗、滞”为主,以“蓄、用”为辅,增强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

  何为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简单点说,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2016年,我市就入选自治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去年6月,桂林成功入围“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广西唯一入围城市。

  “过去老城区的人行道铺装材料多采用的是水泥、阶砖、广场砖以及青石等,即使下小雨也易在路面形成水膜致使路面变得湿滑和易溅水,导致行人容易滑倒或者湿脏鞋面,因此有改造的必要性。”陆柏昊说,此次人行道海绵化改造涉及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象山区的43条市政道路两侧人行道,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人行道透水铺装、设置雨水收集模块、有条件的路段利用人行道旁绿化带设置下沉式绿地(带)、雨水花园,进行立体种植等。

  目前项目已展开第一阶段施工,其中包括对龙珠路、龙隐路两条道路的人行道海绵化改造示范工程作业。这次人行道海绵化改造与以往人行道的施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来到龙隐路与施家园路交叉路口东侧人行道,原来这里的人行道铺的是青石板路面,现在,有一段已经铺上了陶瓷透水砖。该路段人行道上的绿化树树池也和原来不太一样,利用石材进行“勾边”,边界与人行道齐平。

  龙珠路与滨江路交叉口东侧人行道也围上了施工围栏,透过围挡可以看到人行道从原来的石板路变成了砖红色的透水混凝土。

  桂林中海基建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记者展示了一段之前试验的视频,一桶水泼在透水混凝土上,水瞬间就渗了下去,路面没有积水。

  据介绍,陶瓷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透水、保水性,这两种材料与以往的铺装材料相比,其中有空隙,遇到下雨天积水能从空隙流下去,确保雨天路面不积水,同时增加了道路的防滑性。

  “这两种高透水材料的引入,再加上人行道结构层采用空隙大的透水混凝土,既保证强度又具备透水功能,打造出会‘喝水’的人行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透水混凝土具有高透水性,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米/小时。“雨水能快速渗入透水混凝土进入地下,可在减少路面积水的同时补给地下水,降低排水管网的压力,防止道路积水。”而陶瓷透水砖也是一种多孔的铺地材料,强度高、吸水导湿快。

  海绵化改造不仅要实现下雨时吸水、渗水,还要蓄水,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次改造就在蓄水上用上了一个以前在我市人行道铺装中没有用过的东西——碳纤雨水收集模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碳纤雨水收集模块主要安装在行道树之间的土壤里,同时与雨水管网相连。下雨时,雨水流入土壤中,碳纤雨水收集模块就像一个个“瓶子”收集雨水,减小雨水管网的消水压力。当“瓶子”装满后还能将水排入雨水管网中。此外,“瓶子”里装的雨水在周围土壤干旱时,又可通过毛细作用将水释放给附近树池利用,实现雨水循环利用,能有效缓解城市旱季水资源短缺与雨季内涝之间的矛盾,减少人行道树池浇洒维护费用。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的雨洪管理概念,经过龙珠路、龙隐路这两个路段的试点,将在其余41条道路人行道上进行铺开。

  “以前人行道铺装材料不‘吸水’,雨水一般按照路面横坡汇入沿路缘石埋设的雨水管网,短时间雨量大的情况下,汇流速度快,无法蓄存,雨水管网退水不及时就容易产生积水。”陆柏昊说,通过海绵化改造,人行道路面材料具有强渗水性,以及地下一个个“瓶子”,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使人行道具备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增强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提升道路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同时利用收集的雨水对绿化带进行浇灌,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与此同时,本次改造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路段利用人行道旁绿化设置下沉式绿地(带)。下沉式绿地(带)高度较低,硬化地面上的雨水会流向绿地,在绿地上汇聚,绿地上的植物、土壤会截流和净化雨水,无法容蓄的雨水会排入雨水管网,作为地下水的补充。

  此外,因为本次海绵化改造涉及的人行道主要是五大景区连接线的人行道,是串联桂林市城区重要景点的纽带,人行道进行海绵化改造后,一方面提升了城市道路面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人行道耐磨抗滑能力,减少降雨时段的路面湿滑溅水现象,提高游客和居民步行舒适度。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次人行道海绵化改造是其中一个环节,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同时具备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陆柏昊说,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切实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也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助力我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