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是瓷器之意,亦是中国之名。1800多年前,浙江上虞东山脚下、曹娥江畔,作坊云云,窑火荧荧,正是乐居越地的上虞先民用火与土铸就了人类物质文明史上一块耀眼的丰碑。

  陈鹏飞:“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上虞是真正意义上成熟瓷器的发源地。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经过多年各界人士努力,共同秉承将越窑青瓷文化推向世界。近年来,上虞致力于现代越瓷的研发与创新,关于越窑青瓷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

  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键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转化,让这项千年技艺的艺术精髓与健康生活、美好生活融合在一起。为此,我个人提出了“陶瓷+”理念,并推出了工艺酒瓶、丹青瓷、传薪窑这三个越窑青瓷延伸艺术产品系列,希望借此打开越窑青瓷艺术创造的新领域。

  做越窑青瓷需要有牺牲精神,不能只喊口号。因为每一件青瓷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灵魂。

  文化传承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延续,是人类发展的基石,正是这样的使命感让我坚持到如今。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越窑青瓷立足上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越窑青瓷的魅力,贵在传承,要讲好传承故事,古瓷器就是最好的老师。上虞,作为越窑青瓷的发源地,是古瓷器“富矿”。在青瓷碎片中感受到的文化积淀,在斑驳花纹中得到的创作启发,由此创作出的越窑青瓷才有灵魂、有故事、有价值。

  从老祖宗的东西中汲取养分后,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这样才能使青瓷焕发新的生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守旧方能创新。

  受家中长辈影响,我自小对越窑青瓷有着特殊的情结。越窑青瓷这项传统技艺须在娃娃阶段就埋下艺术传承的种子,之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创新,使之生根发芽,最终繁衍成林。

  作为本土越窑青瓷的传人,我们任重道远。近年来,上虞通过深化中小学校越窑青瓷文化普及,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等高校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等多种举措,进一步提升了越窑青瓷文化的影响力,让千年窑火在上虞延续、焕然。

  事实上,坚守一门传统技艺并非易事。在学艺的道路上,每一个年轻的奋斗者都曾有过挫折、迷茫,甚至几度放弃梦想。然而,就像一件瓷器的诞生,需要不断打磨,历经无数失败,方能成就一代精品。人生亦如此。

  我希望能将越窑青瓷技艺发扬光大,不为别的,就为了身为上虞人的家乡自豪感。

  越窑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母亲瓷。上虞作为发源地,讲好新时代越窑青瓷故事,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些传承人的使命。

  近年来,上虞不断深耕越窑青瓷文化,为越窑青瓷的创作融入更多元化的元素,提升青瓷艺术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多的本土艺人开始关注这一点,在理解越窑青瓷自身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也加入个人的创作理念,从而涌现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的好作品,让世人打开了解越窑青瓷的“窗口”,也使越窑青瓷文化有了更丰富的意义与内涵。

  越窑青瓷由来已久。东汉在上虞诞生了成熟青瓷,直至晚唐时期,我们上虞的付家岭开始烧秘色瓷,通过普通的泥土烧制成漂亮的瓷器,这种瓷器有着严格的选料和烧制技术,用的纯植物釉料烧制而成。

  如今,国外也在大量仿制我们的秘色瓷。所以,传承与发展越窑青瓷不仅仅是一方根脉的延续,更是影响世界瓷器文化的重举。

  上虞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保护和利用好越窑青瓷遗存,是新时代赋予每个上虞人的重大职责。

  作为上虞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传承与发展越窑青瓷文化也是我的职责。目前,我主要具体负责研学游及观光工厂的建设与生产管理。在研学游方面,希望培养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等在垃坯制作、注浆成型,手绘雕塑等方面的兴趣,使越窑青瓷真正“未来可期”;生产管理方面,要推陈出新,做接地气的产品,使越窑青瓷重新进入千家万户。

  越窑青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当代的青瓷制作过程中,几乎完整地传承了先辈们留下的制瓷工艺,比如拉坯、刻坯等一系列方法。

  作为年轻一代的技艺传承者,我希望能把当代的美学观融入到传统的越窑青瓷中,碰撞出不一样的艺术火花。同时,我也希望把越窑青瓷的技艺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了解历史,共同守护这份青瓷之美。

  “China”,是瓷器之意,亦是中国之名。1800多年前,浙江上虞东山脚下、曹娥江畔,作坊云云,窑火荧荧,正是乐居越地的上虞先民用火与土铸就了人类物质文明史上一块耀眼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