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我市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街头游园正在加紧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街头游园在设计、建设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元素,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契合现代理念。业内人士认为,公园绿地及广场是城市的主要“海绵”,在我市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今年我市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街头游园正在加紧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街头游园在设计、建设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元素,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契合现代理念。业内人士认为,公园绿地及广场是城市的主要“海绵”,在我市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今年我市的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街头游园正在加紧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街头游园在设计、建设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元素,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契合现代理念。业内人士认为,公园绿地及广场是城市的主要“海绵”,在我市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北到政和路、南到景观一支渠、东至定鼎门街、西至广利街东约100米,总面积约8900平方米这是我市今年建设的47处街头游园之一政和路小游园。不久之后,这里将由目前的闲置用地,转变为具有“海绵公园”功效的街头游园。

  该游园设计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游园方案设计充分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海绵公园”。何谓“海绵公园”?就是在公园改造工程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出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

  政和路小游园地块东西长、南北短,地形起伏不大,西侧有两处高约3米的小土丘,因此,利用这种地形,将东西向设计成蜿蜒曲折的流线型,南北向较直,中心区域为主要绿地,利用地形高低差,在绿地的西南、西北侧设置景观水池,同时结合紧靠台阶的地沟和雨水收集槽,形成雨水收集系统。

  建成后,该游园将分为多个广场区域。如东北侧广场,依托地形设置阶梯状座椅和树阵、进行弧形铺装,满足市民日常集会和节庆观演需求;西北侧临街广场,将设置一体化弧形座椅及树池座椅,发挥休憩功能

  在绿化方面,同样融入“海绵”元素,进行上、中、下层多重绿化,搭配多种乔灌木和花草,如种植雪松、白皮松、黄山栾、金桂、紫叶李等,不仅使绿地内植物高低起伏,自然成趣,突出生态、多变的景观风格,更能在空间层次上发挥绿叶等对雨水的滞留作用,延缓雨水下降速度,起到“海绵”功效。

  街头游园融入“海绵”元素,从政和路小游园的设计中可见一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计划建设的街头游园,类似情况还有不少。

  设置雨水收集景观池,引流市政雨水,采用上、中、下层空间绿化,采用透水型园路铺装这是目前不少在建或已完成设计的街头游园普遍采用的“海绵”方式。

  例如,位于瀛洲桥西侧的瀛洲桥南绿地游园,总面积约7520平方米,该地块北侧狭长,南侧中间低洼,设计时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利用低洼地形和场地内卵石,在南侧中心区域设置低洼雨水收集景观池,在池内种植鸢尾、香蒲、黄菖蒲、花叶水葱等湿生植物。在临道路区域,通过微地形设计,临路设置生态截水沟,引流市政雨水,收集雨水。在绿化方面采用银杏、桂花、紫叶李、日本晚樱、榆叶梅等多样植物,形成上、中、下层相配置的空间绿化。

  改造提升后的涧西区世纪华阳体育广场,依地势打造出景观蓄水湖,碧水涟涟、杨柳依依,湖边芦苇浩荡,湖中水映莲花,别有一番景致。这样的游园设计不仅能打造生态美景,增添夏日清凉,更能起到蓄水的“海绵”作用。

  目前正在推进中的西干渠游园位于古城路以南、伊洛路以北、王城大道以东、望春门街以西,全长3.58公里。其提升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原有绿地的封闭性,让市民能走进“绿色”。因此,设计方案在现有地形起伏基础上,新铺装园路约1.074万平方米,遍布全园,路面铺设引入“海绵”理念,选用透水型材料,不仅可与周边西干渠形成呼应,起到渗水、蓄水等功效,还能提升场地生态环保性。

  此外,今年开工建设的邙山体育公园和庄王山文化公园,也都充分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6月2日,我市正式入选省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根据《洛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在未来3年,我市将建设56.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在示范区内,我市将利用洛河、涧河、秦岭防洪渠、景观渠等城市蓄水净水系统和太康路、开元大道等市政道路的雨水净水系统,以及综合周山森林公园、洛浦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城市园林绿地,大学园区、体育中心等公共区域及居住建筑小区,通过“海绵城市”理念,使该示范区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3%的要求。

  “海绵城市”是新的城市发展方式,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渗水、滞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水系、道路交通、绿地、排水防涝等多个系统,其中绿地因面积比例大、园林地形丰富、天然渗透力强,可谓城市的主要海绵。”市园林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赵保平说,相比其他,这种“绿色海绵”最简单、投资少、效率高。

  渗水方面,雨水花园、透水停车场、渗透塘、绿化屋顶、透水地面铺装等均发挥主要作用,使雨水自然渗入,涵养地下水;滞水方面,下沉式绿地广场、植草沟、雨水景观滞水池等,可起到对雨水的错峰、延缓峰现时间、降低峰值流量等作用;净水方面,人工湿地、河岸生态滤池等可降低初雨中污染物含量,改善城市水环境。

  “这样,在遭遇极端天气时,绿地可作为城市内涝调蓄的重要区域,一方面通过导流设计,担当暴雨临时滞洪区,缓解内涝;另一方面,在城市排水进入末端湖体前,绿地可起到延缓的调蓄作用。”赵保平说。

  近日出台的《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56.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其中包括建成13项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系统项目、36项海绵型城市道路与广场项目、36项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项目。

  “在我市建设海绵城市中,今后的城市绿化将充分引入海绵理念,发挥公园、游园、绿地等的绿色海绵作用。”赵保平说,如借鉴北京等城市集雨型绿地模式,打造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

  其中,雨水花园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一般建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天然土壤或更换人工土和种植植物,净化、收纳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具有建造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自然美观等优点。

  “雨水花园比较适合运用在小区绿化中。”赵保平说,例如位于西工区的状元府邸小区就利用地势低,打造雨水花园及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用水等,目前其1年的雨水利用量约为1000立方米。

  此外,还将在全市鼓励推广植草停车场、屋顶绿化等。在道路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建议对雨水初次净化处理后,再用于绿化用水,以防道路杂质、污染物等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危害植物生长。

  业内人士认为,在街头游园、公园的建设及改造中,需加强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配置等。例如,2014年北京的香山公园实施了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技术示范景观展示及恢复工程,运作成熟后,全年可收集雨水量约为7.7万立方米,这一雨水量可同时提供香山公园6万平方米绿地用水及1个卫生间的全年用水等。

  值得注意的是,集雨型绿地要想充分发挥“海绵”功效,需要统一的规定及制度的保障,也需要相关人才资源的支持,如北京相关部门出台《北京市园林绿地利用技术规程》,助推集雨型绿地建设。建议我市有关部门根据“海绵城市”规划,配套出台相关规范。(洛阳日报记者 赵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