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油松、白皮松……绿幕之中、楼阁为景,拾级而上、繁花为伴……夏末秋初,微风裹挟着凉爽轻盈拂面,或打卡拍照、或小坐闲谈,各得其乐。

  “快来,和妈妈一起拍张照!”市民郭海丽呼唤不远处的儿子一起合影,镜头中,“迎泽公园”四个金色的大字格外醒目。

  “原本是封闭的,仅有一些灌木;现在,不仅增添了坐凳,植物的种类也更多了。”郭海丽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迎泽大街承载着她太多的回忆。

  贯穿东西,承载了历史印记,也见证了城市发展。始建于1955年的迎泽大街,2007年,在距建成50余年后,迎来了首次全线改造升级,将原有的车道扩至宽敞的8车道。

  而今,迎泽大街迎来又一次提升改造,并于9月11日上午正式通车。在“三晋第一街”形象充分展示的基础上,此次改造更突出省会气质和窗口形象,打造一流的城市会客厅。

  “大桥经过多年运行,在车辆荷载、雨雪侵蚀、低温冻胀等相互作用下,部分混凝土箱梁出现裂缝、混凝土破损等问题。”

  太原市政桥梁管理所所长张立强认为,道路提升改造,是使城市韧性不断增强的动态过程,迎泽大桥是此次提升改造的难点之一。

  桥梁维护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通过对桥梁建设期和运营期的数据进行收集,可以全面了解桥梁的基准状态和动态运维情况。

  6月上旬,迎泽大桥桥面铺装层拆除后,技术中心选用高速影像全站扫描仪,对迎泽大桥进行结构层精确扫描建模,数据精度达到2毫米以内。

  “数据精准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针对性。”张立强表示,对承载力和刚度不足的桥跨进行粘贴碳纤维布处理,增加结构刚度及承载能力;采用“防水钢纤维混凝土+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高弹改性沥青(SMA-13)”的全新桥面铺装进行削峰填谷,减少起伏,改善行车平顺性;更换伸缩缝,采用多向变位梳齿板伸缩缝,降低噪音。

  “减少起伏”“降低噪音”……采访中,为了将道路改造提升做到更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高清摄像头,施工场景实时上传到会议室的高清大屏上。”太原市政设施整治改造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费翔介绍,此次迎泽大街改造已综合利用无人机自动化巡检、数字化交底、激光雷达扫描、高清影像AI巡视等多项行业新技术。

  施工前,技术中心结合千峰路泵站、太忻大道、兴华街建设改造等项目的实践经验,部署了一台测绘无人机,每天三次自动巡检,该技术也是省内市政工程中的首次应用。

  施工中,数字化、无纸化技术安全交底得到进一步推广实践,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后直接阅读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有了数据的支撑,道路提升也更为精准。路中设置二次过街实体安全岛;交叉口转弯半径不断优化;对文兴路、桃园路、新建路等平交路口进行渠化设计,对道路路面进行了重新敷设;对建设路(迎泽南街—五一东街)、柳巷(迎泽大街—开化寺街)等相交道路进行了管网完善和路面维修改造。

  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采访中,园林工作人员无一例外提到了:“还绿于民”。一个“还”字,意蕴深远,这也是当地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体现。

  “以前,灌木丛到马路牙子就这么一小块地上,空间特别小。”李爱明家住粮食局宿舍,亲眼见证了自家楼前这块空地的“游园”变迁。

  城市“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一般指规模较小的城市绿色宽敞空间,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随着旧有灌木的移除,石制桌椅的增添,路边的休闲区向内延伸,和隔壁的休闲区连接起来,加之古风古韵的小品设计,好似苏州园林。”李爱明指向面前的“口袋公园”:“足足有原来的2-3倍大。”

  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所长阎敏介绍,早在设计阶段,就力争将街头“口袋公园”的各项建设最大化、最优化,让市民窗前看绿、出门游园、抬头赏花。

  ——不同路口节点、地铁出入口根据场地需求和文化属性进行差异化设计,在节点空间打造多层次、多维度、多体验、多样化的复合性绿地,满足行政、办公、商业、休闲、教育等街道元素的需求;

  ——通过精心规划,增设休憩设施、雕塑小品及互动装置,增加空间活跃性,重焕街道活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并紧密链接周围居民生活圈。

  截至目前,迎泽大街全线节点新建焕新口袋游园共38处;增设石桌石凳55组、围树坐凳103组、弧形条石坐凳414米,儿童游乐设施2组;新增活动空间铺装面积4.48万平方米,城市的街角活力不断被激活。

  装扮时令花卉,打造多彩景观。太原市道路绿化养管中心副主任陈万兴表示,此次改造升级采用了大花海棠、非洲凤仙、孔雀草等,因地制宜栽植月季,实现“三季有花”。

  框架不改,绿线不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迎泽大街改造升级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乔木,现有国槐、白蜡、银杏848株保留率达93.5%。

  “能留尽留。”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静说道,对确需移植的树木一一编号,均移植至绿地、公园和道路,并对成活率、使用效果、养护管理进行跟踪考核。

  此次改造还新增了人非带的外侧绿带,随着树木的一天天长大,绿意葱茏的林荫大道指日可待。

  烈石寒泉、汾河晚渡、双塔凌霄、巽水烟波……沿着迎泽大桥,汉白玉栏杆上雕刻着“古晋阳八景”,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顺桥向东,统一色调的公交车站、地铁站不仅是站点,同时还是便民的风雨廊和夜间照明点,站牌上“迎泽门”的图样格外醒目。

  人行道上,相较于传统的面包砖,花岗岩人行道砖更加厚实坚固,独具匠心的“迎泽大街”在石砖上描画精细。

  “迎泽”这一称呼,最早来自“迎泽门”,“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歌曲颂扬了馥郁的南风吹来了温暖和雨泽,养育了万物,使民生富裕,故名“迎泽”。

  在太原市的城市版图中,迎泽大街作为“三晋第一街”,不仅是城市的交通动脉,更是城市文化与记忆的承载者。而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地处迎泽大街东端的火车站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功能。

  “铺装采用红色花岗岩,构成山西的‘山’字形,连接出入站口及主要的人行出入口,同时寓意红毯迎宾,引导人流的同时,又彰显了山西的热情好客。”陈万兴介绍,此次迎泽大街改造提升,文化品质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新设“山”形景墙,线条简约流畅,香槟金的外框搭配米黄色的镂空板,构建出切合山西形象的门户景墙;底部水波纹状的蓝色亚克力板象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青山绿水重峦叠嶂;一侧的草坪中,层叠的石材铺砌图案意为祥云。“山”“水”“云”整体构成了山西好风光的缩影。

  见证了太原发展变迁的迎泽大街,不仅是太原的中心轴、交通廊,如今,更是当地的风貌带和会客厅。

  “今年前9个月我家收入一共3.1万多元,仅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马铃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万多元。”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东梁乡东梁村,村民王建明掰着手指算起丰收账。…

  戴上眼镜,躺在沙发上,眼前出现虚拟场景:自己仿佛在飞跃高山峡谷,雄鹰不时从身旁掠过,风声呼呼作响。忽然,一个360度的大转体,让人发出惊呼,倍觉兴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