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成功入选。该遗址已经历了3次发掘,发现了时间跨度近4000年的连续文化堆积,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今年3月底,磨盘山遗址第4次考古发掘正式工作启动。5月13日,大皖新闻记者探访发掘现场。
今年3月22日,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吸引了更多的瞩目。
磨盘山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而发现,现存遗址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2015年、2016年和202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开展了3次发掘,发掘面积共1640平方米,出土可修复遗物4000余件,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时间跨度近4000年。
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的磨盘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还可成为探讨崧泽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参考。
今年3月底,磨盘山遗址第4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一个多月过去了,现场发掘情况如何?5月13日,大皖新闻记者赶赴磨盘山遗址发掘现场探访。
经历了前两天的雨水,天气恢复晴朗,磨盘山遗址的发掘工作恢复进行。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两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探方里进行细致的发掘。“土层要一点点来挖。”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前段时间雨水较多,发掘工作进展的并不快,今年目前发掘的两个探方中,近现代的土层较厚,一直在进行逐步发掘,目前已经开始发掘商周时期的土层。
“那里应该是一个商周时期的灰坑。”考古人员指着一个探方中一处土质明显松软点告诉记者,灰坑就是古人倾倒垃圾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包含物会更为丰富。记者注意到,这处灰坑旁放置着两块陶器残片,据介绍,可能是商周时期缸的残片。
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在今年已发掘出来的陶片,发现了有明显花纹的陶片,据判断,可能是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
据了解,今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磨盘山遗址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磨盘山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赵东升曾表示,2024年磨盘山遗址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对已经发掘的资料尽快进行整理、研究;考古补充发掘工作;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对遗址、文物进行修复展示利用,惠及更多人。
据介绍,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现了郎溪文化遗产领域零的突破,当地计划利用这一契机,深入做好保护利用工作。郎溪县已经开展磨盘山遗址公园保护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将按先省级后国家级的标准进行规划编制,同时对磨盘山遗址沿线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计划将磨盘山遗址打造为展示郎溪地方文化的靓丽名片和研学旅游基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