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史经过数百年的沉积后,又重新“复活”,既成为现代人生活休闲的好去处,又是一处绝佳的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的承载地。即墨区环秀街道办前南庄村的“磨石坑”遗址,就完成了一次传统与时尚文化的蝶变。记者昨天(8月21日)了解到,石磨坑遗址经过保护开发利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见证即墨历史文化的风景区,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秘60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另一种繁荣文化。
昨天,记者在即墨前南庄村南侧看到,一个石磨坑十分壮观。这里地处训虎山余脉。据专家推测,明永乐年间,村里的石匠发现了这个秘密,在这里取下第一块石料,做成石磨。而后,越来越多的匠人在这里取材做石磨,伴着不绝于耳的敲敲打打之声,石磨坑越来越大,历经600余年,最终形成今天的规模。
“石磨坑遗迹如今已有600年历史,面积7000多平方米,由3个单元组成,最深处可达二十多米。”据介绍,在石壁上,开采石磨留下的一道道纹理十分清晰,弧形凿痕层层叠叠从上而下整齐排布,远看犹如龙鳞一般,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成为罕见神奇的石磨坑遗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村史记载,前南庄村建村伊始,村民为了将收获的谷物磨成粉便于储蓄,对石磨的需求量非常大。于是,村民们就到村南的一座小山上就地取材,凿掘石料用以制造石磨。在使用石磨的过程中,村民们发现,当地生产的石料密度非常低,硬度也很小,生产出来的石磨不易产生裂缝。而用这种石磨研磨出的粮食口感也特别好。麦饭石是一种取自于岩石的中药,有解毒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
经过反复论证,还原了当时一幅繁荣的“石磨工厂”的繁荣景象。前南庄村生产的石磨磨粮食好吃,还有保健作用,很快,周边地区的人便开始上门求购石磨。当时制磨是个技术活,首先要在石面上勾画出磨盘的形状,再用铁凿凿开一圈凿沟,之后还要在凿沟周围凿出三四个斜口,最后顺着斜口插入粗铁棍,用力将磨盘撬起与山体脱离。磨盘凿下来之后,村民从将一根十几米长的梯子放入坑底,村民将磨盘捆绑好沿着梯子肩扛人拉齐心协力将磨盘运上来。
磨胚拉回村后,还要经过进一步加工,磨出磨齿、磨眼和磨膛,再组装到磨台上才能正常使用。制作一盘石磨两个熟练工协作大概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村民们把多出来的石磨拿到莱阳、莱西、海阳等地出售或换成粮食,生意相当好。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山采石制磨,逐渐就凿出了这么大一个石磨坑,前南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石磨村”。也成为当时胶东地区以磨石交易为主的贸易中心。
据介绍,前南村制作石磨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石磨逐渐被机械取代,当地村民也停止了石磨制作。如今石磨已经退出舞台,但是石磨坑却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下一步,当地政府将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将“石磨坑”打造成历史遗迹景点,留住乡愁。
“我们计划将在此处建设森林主题公园,与石磨坑遥相呼应,与示范村紧密相衔接。”即墨环秀街道投资300余万元,恢复前南庄村有600余年历史的7000平方米石磨坑遗址,开发旅游景点。假期和休息日,许多周边城区家长在周末带着孩子进行科普知识学习,一探究竟。在石磨坑遗址前,可远眺训虎山,聆听“童恢训虎”的轶闻传说。
记者了解到,在保护石磨遗址的同时,这里还将进行古村落修复工程,计划投资200余万元,对古宅,建设展示馆、咖啡屋、农家旅社进行修复;规划建设1000亩观光采摘园,打造观光采摘园建设工程;通过市场机制,再引入建设集健身拓展等于一体的体育基地,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基地建设工程。真正实现科普、休闲、健身、娱乐、采摘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打造可观可触的科普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