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屈原、马克思、李白……一件件灵性飞舞震撼心灵的雕塑矗立在莲花山脚下的关山月美术馆。
“行走的人——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吴为山”展览于11月12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著名雕塑家吴为山的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绘画作品35件。
吴为山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生命题。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的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雕塑在世界多国展览并被重要博物馆收藏。他的近500件中国文化名人系列雕塑被季羡林等大师誉为“时代造像”。十多年来,吴为山通过中国文化人系列雕塑的创作,写就了一部雕塑的文化史,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
开幕现场,吴为山“点赞”了广东美术和深圳美术的发展。在他看来,改革开放40余年来,深圳催生的创新精神一直引领、鼓舞着艺术家的创作,包括他自己。他表示,将把此次展览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在改革开放40年当中,我做出了一些题目,现在向深圳人民交卷。今后我会在一张新的白纸上做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行进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碑。”
长髯垂下,与衣袂融为一体,宁静深邃的眼神穿越时空与人们对话;在他对面站着另一个雕像,凌厉的身形坚毅无比,仿佛正在仔细聆听。这正是吴为山带来的作品——《问道》。取材于孔子问道于老子的这件雕塑作品直击人心。
走进展厅,仿佛走进了吴为山的艺术世界。六大板块淋漓尽致呈现出吴为山的艺术世界。
在“寻梦”板块,观众可见“水乡小镇 诗教传家”“惠山泥塑 民间滋养”“塑坛问道 人文华章”“行走欧美 相望东西”等五个部分,详细展示了吴为山近40年来追索“塑者何为”的学习和创作历程。
“铸魂”板块选择吴为山创作的“历史先贤”“人文始祖”“时代风采”“世纪伟人”等12类题材的雕塑作品,以及中外著名学人对其雕塑艺术进行评论的文字摘录,系统展示吴为山依凭雕塑来铸造民族艺魂所取得的成就。
“文心”板块主要展示吴为山在诗文、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相关作品,彰显了艺术家博而专的深厚文化积淀,既是其艺术高度的文献见证,也是献给观众的艺传之脉。
“立言”板块主要展示吴为山从艺近40年来所撰写的重要文章,包括雕塑理论、美术学、设计学、审美心理学、宗教艺术学等诸多领域。
“履痕”板块主要展示吴为山将民族文化艺术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成功“输出”的丰硕成果,充分反映出其对文化传播的深层次思考。
“担当”板块则通过“尽责履职 建言献策”“崇德尚艺 巡回宣讲”“公益捐赠 回馈社会”“社会美育 价值引领”四个部分展示吴为山的家国情怀和履行社会职责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在吴为山的创作中,有对历史文化的塑造,如《孔子》《老子》《李白》等;有对红色文化的颂扬,如《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像》《同志在香山》等;也有对现实生活之美的发掘,如《睡童》《大草原》《羌族老人》等;还有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和平的祈愿,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组雕》等。在吴为山看来,作为一名雕塑家,应当关注雕塑的本质内涵。这些作品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根基,立足现实,连接传统与当代。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中,立于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立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和图书馆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荣获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攀格林奖”的《睡童》等吴为山经典作品,以及展出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南京博物院、河南理想国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作品均悉数到场,很多珍贵的图文资料亦是首次面向大众展出,既为普通观众梳理出了解吴为山的多条途径,同时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详尽的研究资料。
这些丰富的图文资料不仅向观众介绍了吴为山,更是以他的个人经历为缩影,展现伟大时代对人的塑造,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滋养,艺术精神对人的鼓舞,传达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心路和奋斗历程。
一座雕塑就是一个灵魂。当观众与吴为山的雕塑凝望时,如隔空与人物对话。那些飘逸的姿态、迅疾的笔触、遒劲有力的线条,在形似之外,更能让人感受到作品人物的内在灵魂。他的雕塑不仅塑造出形象,也刻画出人物的气魄和精神。
拥有文化自觉的吴为山发现传统雕塑的源头活水,并从中汲取营养。记者了解到,吴为山花了大量的精力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从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石刻之中,发现了“写意”这个核心的理论,首次提出“写意雕塑”的理论。
吴为山曾这样写道:“中国的写意雕塑,注重生活的原型,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写意雕塑的理论表现。重视主体对生活对象的感受,并把感受渗进作品。作品的生成往往是急速的,外形呈发散状——区别于‘几何化’。另一方面,更注重‘神’的写意,集中体现在对瞬间表情的捕捉,并把这种表情理想化、夸张化、诗意化。”(记者 尹春芳、齐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