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全面振兴,近日,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的冀农乐杯“寻找乡村最美工匠”活动正式启动。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乡村最美工匠(雕塑类),一起走进雕塑的世界,探寻雕塑的典雅之美。

  薄云天,河北廊坊人,现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一级雕刻师,中国竹刻主要代表人物。

  其竹刻作品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涉及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多种题材。留青、刻黄、陷地、阴刻、浮雕、镂空等多种雕刻技法运用自如,并广泛吸收书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营养成分用于雕刻作品创作中,在竹刻界独树一帜,风格自成一派。

  2013年,竹刻作品《云山图》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宋玉顺,河北廊坊人,出生于木匠世家,现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自与红木结缘后,几十年来,他潜心耕耘,制作的红木家具雕工精美,关节转角全部采用榫卯工艺,光滑平整,间不容发,一整套家具不用一颗铁钉,哪怕放置百年,依然不散、不腐。

  他自称“老木匠”,以传承复兴京作古典家具为己任,他愿做“一心人”,用一生痴迷践行“工匠精神”。

  马若特,河北省曲阳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泥塑近30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不仅在原料、配料、捏塑、烧制技艺上熟练掌握了一整套技艺,并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探寻出一条独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创作之路。作品粗狂朴实,内涵深厚。

  2012年,作品《老酒》荣获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2018年,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泥面塑项目中荣获第二名。

  高英坡,河北保定曲阳县人,生于雕刻世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13岁跟随父亲学习石雕艺术和创作,后师从清华美术学院许正龙教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保同。

  近年来,他以传承弘扬雕塑艺术为己任,先后组织并承办多届雕塑大赛,举办各种形式的雕塑活动,免费培训雕塑从业人员6000多人次。同时,开办首届和第二届河北省雕塑技能学术高级研修班,组建科技孵化器和创业辅导基地。

  代夫忠,河北河间人,自幼对各类石雕作品喜爱有加,七岁时跟随父亲学习石雕技艺。多年来,他步履不停,拜师学艺,不断精进自己的石雕技艺。为将石雕艺术发扬光大,代夫忠先后培养学徒数百人,经授艺后的学徒现已评上工艺美术师称号的已达三十余人。

  2011年第十七届郑州全国商品文化博览会石雕作品《母子同心》获得一等奖。

  高殿华,河北黄骅市高庄人,“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13岁跟随伯父学习面花模子雕刻技艺。因为痴迷面花模子雕刻,高殿华不断求索钻研,不仅制作出30余种雕刻工具,还将传统的雕刻图案丰富到了近200种。多年来,他不断改进雕刻工艺,使制作出来的面花更加美观,灵动传神。

  金葆政,河北省沧州东光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第三代传承人,师从父亲金建龄和大哥金保成,从事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制作40多年。近年来,他除了制作传统器型以外,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雕花陶球的新功能开发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上,不断利用雕花陶球工艺制作出笔筒、香熏甚至烟灰缸等实用器具,增加雕花陶球的实用性。

  2019年,作品“祖国万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优秀奖。

  崔秀东,河北承德兴隆县人,中国首届崖柏艺术展联合发起人、北京市根石研究会理事、河北省观赏石协会理事、承德市收藏学会家协会副会长、承德市旅游商品协会副会长。

  为使同仁在艺术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先后自费联系北京、天津、广西、甘肃、福建、石家庄等地的指导老师到兴隆县传授技艺,同时推荐本地艺术家前往北京、天津等地参加大型艺术展出,为构建和发展河北兴隆县文化及文创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立国,承德市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承德市工艺美术家,从事根雕事业30多年,创作根雕作品近千件,曾在各大博览会展出并获奖。此外,为发扬根雕艺术培养了多名传承人。

  2016——2018年参加赤峰市蒙冀辽文化产业博览会,连续三年获得金奖。

  姜国友,承德市满族民间传统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满族民间手工艺创作三十年多年。他的作品构思巧妙,用刀细腻。姜国友在不断提升自身技艺的同时,也积极致力传承传统木雕这项技艺。

  2017年,木雕作品“风花雪月”荣获陕西西安“凤凰杯”崖柏艺术品展“最佳创作奖”。

  王涛,河北衡水人,著名玉雕艺术家、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错金银),乾隆工金镶玉冀派创始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世人更加了解玉的文化、玉的精神、玉的高尚、玉的美好、真正懂的中国玉文化。

  2017年,金镶玉佛缘八宝获中国轻工联合会非物质遗产技艺展“国匠奖”最佳创作奖。

  李金录,保定阜平县人,从事木雕事业多年。其木雕作品线条流畅,雕刻细微,蓄意深刻,令人无限遐思。 2009年参加中国国际雕塑年签展,作品成功入选巡回展览。

  付双利,河北省涞水县人,从小受核桃文化的熏陶,对文玩颇有研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文玩核桃的研究、创作与推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雕刻技术在涞水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核”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涞水麻核桃为把玩核桃,古时称揉手核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

  王晓燕,河北廊坊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核雕技艺40多年。其作品雕工细腻,造型生动。她发挥核雕的技艺特长,建起“晓燕·核雕妇女微家”,带动村里30多位姐妹学习核雕,增加了家庭收入。

  李兆银,张家口市泥塑非遗传承人,怀来县工艺美术大师,他自幼喜爱泥塑,自学成才,几十年来共创作人物、鸟兽、景观等泥塑精品上千件。曾参与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塑像的制作。

  2019年获“怀来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

  杨生辰,河北石家庄人,栾城杨氏家具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其家族木匠技艺世代相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艺。杨生辰自幼受家庭熏陶,与木头解下了不解之缘,对传统的榫卯制作情有独钟。经过几十年的继承和发展,成为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木工高手。

  焦永娟,河北邢台南宫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师。2011年成立雕刻研究所,以研究、传承、发展、弘扬民族传统雕刻艺术为宗旨,进行雕刻艺术技术交流、开展雕刻人才培训。

  何城,河北行唐人,开发打造出枣木根雕、枣木笔筒、枣木茶具等50余个品种的枣木工艺品,通过老物新作,推陈出新的方式,实现枣木的“变废为宝”,成为当地的一项富民产业。

  苗艾香,河北怀来人,张家口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苗氏木雕传承人,从小喜爱美术,高中毕业后从事雕刻技艺,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不仅传承家族的木雕制作技艺,还培养了100多个学员及徒弟。

  苗氏雕刻技艺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历经八代人的传承发展,已逐步趋于成熟,苗氏雕刻作品,造型简洁凝练,刀法娴熟流畅,线条清新明快。其作品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风俗和神话故事,诸如连年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是其作品的常见元素。

  武鹤婷,河北张家口人,康宝泥塑非遗传承人,毕业于清华美院,2011年回到家乡从事泥塑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她在传承已有的技艺基础之上,应用新型科技材料,创新制作技巧和技艺。通过创作作品来再现城市的文化与历史,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过去、展望未来。

  2017年在河北省“迎庆党的十九大-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活动中获民间工艺优秀奖。

  徐跃前,河北张家口人,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自幼爱好画画,自学函授书画、写意花鸟画、历史风俗画,师承胡连茂老师傅,学习彩扎工艺、泥塑、雕塑等工艺。

  张洪生,河北廊坊人,从事玉石雕刻十多年,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审美和工艺,大胆创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力求精益求精。

  李凤波,河北秦皇岛人抚宁,2006年开始接触雕刻工艺,擅长在蛋壳上、橄榄核、树根等材料上进行创作。2013年雕刻反腐倡廉作品,参加抚宁区纪委反腐倡廉作品展。

  张厦,河北辛集人,2008年起,利用农民废弃桃树木料设计生产雕刻工艺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多次参赛参展并获奖项。

  王泽林,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人,中华木作大师,遵化红木家具产业的“灵魂人物”,带领创建了年创产值20多亿元、全国京作红木家具的最大制作基地。他坚守民族文化、持守民族精神,以“大国工匠”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著,潜心研究、传承京作红木家具的传统制作工艺,将传统红木家具传统工艺发扬,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赞誉。

  周仲祯,河北唐山人,河北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自幼喜爱传统艺术,1989年开始研究蛋壳雕刻。在多年实践中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将绘画技法融入蛋雕艺术,创造深色蛋壳色彩渐变的“蛋壳多层雕刻”“蛋壳蚀刻”“镂空雕刻”等技法。

  2018年,蛋雕作品《凌波仙子》在中国第七届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评选中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