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区庞家寨的一座小二楼上,赫然可见“唐人绣坊”的招牌,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圈椅、供桌、旧柜子、多宝阁、刺绣屏风,晋商服饰和随处可见的刺绣作品色彩斑斓,让人移不开眼。正中央的工作台上摆满了武俊敏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她妙手翻飞,用“武氏绣法”的晋绣技艺,绣出了自己的华彩人生。如今,武俊敏早已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晋绣是传承于我国黄河流域民间生活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极具地方特色,真切地反映出三晋大地朴实自然的民俗生活。晋绣风格多样、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极具黄土高原朴实、粗犷的民风。如果说典雅素净的苏绣是工笔画,那古朴豪放的晋绣就是写意画。

  受奶奶、母亲的影响,武俊敏自幼喜欢绘画和民间刺绣工艺,1988年招工进太原市戏装刺绣厂,其间学习掌握了各种戏装刺绣要领与出口抽纱绣片等制作工艺。武俊敏将祖传与师传的技艺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武氏特色的别致绣法。

  “武氏绣法”是晋绣中较为出色的代表,武俊敏在传承晋绣“武氏绣法”的基础上,匠心独运晋文化中的晋元素,使古老的晋绣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以针代笔、以线润色、以立体为造型、以堆为骨,在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在刺绣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武氏绣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原创,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加以塑形及立体制作,将‘武氏绣法’的‘堆骨绣’‘贴布绣’‘纳纱绣’等民间技法表现出来。”武俊敏介绍。

  对晋绣艺术的狂热喜爱,支撑武俊敏走过了一年又一年。1996年,工厂破产了。武俊敏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租用原单位的机器开始了艰难创业。白天和丈夫出去揽活儿,迫于生计只能接一些技术性的机绣订单,晚上加班加点赶制,有时累得坐着都能睡着。

  即便这样,她依旧会抽时间搞创作。不管是谁家的边角料,或是漂亮的图案纹样,她都会收藏积累起来。她先后拜师多位老师,日复一日地研习,精准掌握了各种刺绣技艺。多年练习描画的手稿,有厚厚的4本,不少纸都是二次再利用,包含各种款式的刺绣纹样有几千个作品,都是心血的凝结和岁月的积淀。

  唐人绣坊是武俊敏的工作室,更是她作品的展览厅。立体逼真又细腻的乱针法机绣作品《凝望》,以三晋文化为依托的《簪花仕女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各种类型琳琅满目,无一不是武俊敏的心头爱。

  多年的积累,让武俊敏可以实现多点开花,把刺绣拓展到了更宽广的领域。“我去各地面料市场、装饰市场寻找适合与刺绣融合的材料,如将刺绣与丙烯绘画材料、与纺织品等结合,让刺绣产品走向更大市场。” 现在,为了配合非遗进校园活动,武俊敏将丙烯绘画与刺绣结合进行创新,制作了课件,希望学生们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和喜欢传统刺绣技艺。

  “让晋绣生活化、艺术化、时代化,走进更多人的家里,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武俊敏说,“让晋绣潮起来,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追求,那就最好不过了。”下一步,武俊敏希望在作品中突出三晋文化元素,“希望山西不同风格特色的晋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产业,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记者 毕晶晶 通讯员 杨润德 韩雪冰 崔莉霞 文/摄 太原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