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等,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日前,Sasaki设计事务所公布了美国吉恩·里德公园(Gene C. Reid Park)总体规划方案。该公园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占地53hm2。经过一年的公众参与调研,规划将对抗热浪和水患问题的建设融入至市民喜爱的公园社交空间,并引入丰富的活动设施。设计通过增加人行、骑行与慢跑的环形步道,将公园的既有功能区与新建功能区整合。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升自身韧性,设计利用水资源创建了荫凉宜人的绿洲景观,采用大量本土物种打造多处自然独特的花园。公园的既有河谷被重新调整为自然蜿蜒的形态,以减缓行洪速度、增加蓄洪容量、提升土地蓄水力,并通过搭建木栈道、观鸟台和眺望台等科普教育空间加强游客与大自然的联系。此外,扩建后的中央广场应用了喷雾云亭、互动水景和凉亭等多种降温策略,为公园带来舒适的小气候。

  2月21日,AECOM负责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4号州际公路高架桥下空间“The Canopy”设计方案细节公布。该项目总面积约为4hm2,位于西教堂街和西华盛顿大道之间的4号州际公路高架桥下方。设计从奥兰多众多树木的自然树冠中汲取灵感,旨在将城市灰色空间改造为充满活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绿洲。树状艺术品、科技感十足的大屏幕、休息座椅等设施服务于各类节日活动,有效连接了场地附近的多元化社区,增强了周边居民的归属感。

  近日,在深圳市光明区茅洲河中央水岸城市设计竞赛中,Tekuma城市设计事务所、清华同衡与AUBE欧博设计联合体获得竞赛第一名。该项目占地约740hm2,设计通过“定义中央水岸、编辑时空基因、探索实施机制”三个模块的递进式演绎,描绘了茅洲河在中央水岸时代流动永续、聚合生长的未来愿景。设计结合路网、河道、绿地等要素构建了五条横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联通城市东西南北四个生态区,保护了光明区特色山水资源,并在景观设计方面对温度、气流、热辐射进行合理控制,形成岛链间的微循环,实现区域凉岛效益。此外,设计围绕中央水岸,打造“山水河畔、赤道核心、烟火河巷、生息河滩”四个颇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塑造了多元的城市产业研发空间,从而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2月8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布了新作——成都龙兴寺区域城市更新细节。项目位于成都彭州老城区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底蕴浓厚。本次更新试图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将龙兴寺区域塑造为具有历史感和宜人尺度的“小空间”,同时平衡商业与文化功能之间的矛盾,塑造一个有“烟火气”的新型街区。首先,设计通过 “资金双平衡”的测算方式,即“开发成本平衡”与“运营资金平衡”,推导出核心区的总体量与主要功能的体量分配,以此为基础规划总体布局。随后,设计提取“十方丛林”“坡屋顶”与“天际线”三种城市意象,连接原有水系与广场等开敞空间,立体化处理步行道路,实现步移景异,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一年一度的美国内华达州火人节(Burning Man Festival)将于今年8月25日~9月2日举行。日前,2024年火人节神庙“共同体之殿”(The Temple of Together)设计方案公布。该建筑由黎巴嫩艺术家卡罗琳·戈恩(Caroline Ghosn)设计,整体形态宛如双手在合十祈祷,表达了团结、谦卑和尊重的美好祝愿。设计从新哥特式宗教建筑中获得灵感,采用了复杂几何的装饰艺术和黎巴嫩传统海扎兰编制技术,使用了大量可持续的轻质材料体现环保理念。建筑以开敞的集会空间为中心,围绕中心布置了多个增强体验感的独立隔间和座位。

  近日,联合国人居署城市实验室出版《我的邻里》(My Neighbourhood)可持续城市空间设计指南。该指南以“紧凑城市、互联城市、包容性城市、活力城市、韧性城市”为关键目标,整合跨部门(如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公用事业等)和跨尺度(社区、街道、开放公共空间、建筑单元)设计,依托社区规模下的诸多行动,提供了城市设计原则清单和相关的可行办法。指南解读了设计形式、分布邻近性、多样性、密度等多种空间指标,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地方城市规划进程,为社区、街道等开放空间的未来转型提供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