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花街才是年!”逛花街是老广迎新春必不可少的仪式。1月19日,广州越秀、天河、白云等区的迎春花市齐齐开锣,年花争奇斗艳,活动精彩纷呈,为市民街坊打造一场热闹非凡、年味浓浓的迎春盛宴。
时隔三年,广州传统迎春花市回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多方走访发现,今年的花市不仅人气复苏,还被赋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非遗文化。另外,广州多区在街道、社区开设小型花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赏花、购花。
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走进百姓寻常生活,是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课题。今年,天河迎春花市开设非遗文创长廊,集中展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26个非遗手工艺品及文创项目。在“非遗新生代”展位中,广彩代表性传承人、第六代传承人何静仪创新推出“广彩上上签”文创产品,并采用年轻人喜欢的盲盒方式进行推广。她表示,推出非遗新生代作品和文创产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
当天来逛花市的马先生,带着8岁的女儿认真走完了每一个非遗展位。“小朋友对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这种展示方式能够让下一代对非遗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马先生说。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表示,春节(行花街)民俗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花市的影响力能够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有利于向公众普及非遗和民俗文化。
记者了解到,广州多区均推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如非遗街区(北京路)联动广东省博物馆“年画里的中国”主题展览,打造“行花街、看年画、赏非遗”展览,2月5日元宵节当天,非遗街区还将开设通草画、传统插花(广式插花)等7个非遗项目的体验摊位。海珠区推出“游新春花市、逛文创市集、买年花年货”系列活动,广州曾氏榄雕、小凤饼、素馨花传说、广州蛋雕、中华铜印、中国糖画、石湾陶塑等15个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此外,白云区举办“千人同袍游白云花市”古风活动,活动包括汉服巡游、汉服走秀、汉舞表演、古色游园、汉风市集等五大板块,呈现一场国潮、古风、民乐等元素融合的文化传承盛宴。
为了方便市民就近赏花、购花,广州多区还将小型花市和临时购花点开进街道、社区,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打造城市街头的亮丽风景线。
春节前夕,越秀区在各街道社区共设置了24个春节鲜花临时售卖便民点。金灿灿沉甸甸的年桔、象征财源广进的“猪笼入水”、绚丽多彩的蝴蝶兰……一簇簇鲜花装点了珠光街仰忠社区的新春盛景。市民安女士表示,去年她曾特意驱车前往芳村采购年花,今年走几步就能买花了,“有花市才有年味,很喜庆”。
走进陈家祠花市,年花、年桔、桃花整齐摆放,仿佛置身花海。这个开在荔湾区金花街居民家门口的花市吸引很多顾客。从荔湾坦尾开车过来的秦先生花28元买了一盆小盆景。“盆景的价格‘意头’也不错,28元,粤语谐音‘易发’(容易发财)。”秦先生说。
今年,天河区每个街道设置至少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主题花市。记者在天河南街的小型花市看到,各类年花一应俱全且标注了花名和价格,顾客可按需选购。“今年的进货量比往年增加了约30%,年花品种达80多种。”花商陆增东介绍,年桔、蝴蝶兰、大花蕙兰、桃花、银柳等传统年花仍较受欢迎。
当天下班后,刘小姐顺便到花市逛一逛,并购买了一盆金桔。“金桔寓意大吉大利,我家每年都会买。”刘小姐说,街道小型花市的开设方便了她这种上班族购买年花。
“花市开在家门口,市民购花无需请车,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对花的挤压,方便就近拿回家摆放。”潘剑明表示,小型花市和临时花市开进社区,更加贴近居民。(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李春炜 马思泳 徐炜伦 实习生 孙牧)
岭南花卉,一枝独秀,花韵飘香,相聚荔湾。1月19日,设在文化公园地铁站之上,位于广州文化公园西南侧的荔湾传统迎春花市开锣。据悉,今年荔湾传统迎春花市采取免租入场、抽签定档的方式招租,现场设置了盆花档、鲜花档、枝花档和工艺品档4个档区,展出各类花卉逾2万盆。花市将持续至22日凌晨。
“对今天的收获十分满意,年花、年桔的价格相当有‘意头’,比如,88元买了一盆年桔,剑兰8元一支。”当天上午8时,市民赵阿姨带着手推车专门乘车到荔湾逛花市,购买了多个品种的年花。(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作为“中国第一条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再现久违的人气旺景。1月19日,上下九步行街“首届迎春花市·闹元宵暨广府名优名品展销节”开幕,花市将持续至元宵节,共18天。据悉,这是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开通以来首设花市。
在上下九步行街迎春花市,除了有传统年货摊位、汽车车展、年销产品摊位,还有一个特殊摊位——荔湾区华林街社工服务站义卖摊位。在义卖摊位,华林街社区的家长带着小朋友义卖贴画、福袋、风车、挥春等新春应节产品,产品价格5元至55元不等。“义卖的物品均来自社工站的义卖物资,义卖获得的款项将全部捐给华林街‘护乐援’照顾者社区支援服务项目。”华林街社工陈肖愉称。(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既可以赏生态美景,还可以逛花街。1月19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迎春赏花集市开幕。集市从19日至21日每天9时至18时开放,分为年宵花卉区、非遗展示区、艺术表演区、工艺品区、新春送福区5个区,还设有便民服务点、医疗服务点、母婴室和志愿服务驿站。
年宵花卉区主要售卖小型盆栽、蝴蝶兰等年花。非遗展示区主要展示广州玉雕、广州曾氏榄雕、广州手指画、广州蛋雕、石湾陶塑、中国糖画等传统手工艺作品,以及海珠非遗美食小凤饼。新春送福区和工艺品区主要展示书法和贺年工艺品,并邀请多名书法大家现场挥毫,赠送市民春节对联。艺术表演区为市民群众提供趣味性的观赏娱乐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的新年氛围。(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鸣锣声声,花市开张!2023年广州越秀区西湖花市开市仪式于1月19日上午在西湖路主牌楼前举行。今年,素有“百年花市”之称的越秀西湖花市部分摊位移师拥有千年古道的北京路。两大文化品牌强强联手,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越秀西湖花市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承载了广府年俗文化和广州城市记忆。本次开市活动以继续展现百年花市文化魅力和浓厚的广府风情为主,力求为广大市民呈现传统花市“烟火气”,营造老城市新活力、老传统新特色的迎春民俗氛围。
在开市仪式上,舞蹈节目《花神颂》的演绎增加了节日氛围。现场,“素馨花神”在花仙子的簇拥下,将代表祝福的鲜花送给市民,寓意来年生活美好和富足。据称,《花神颂》是越秀西湖花市开市仪式的传统节目。自两千年前素馨从西域传到广州至今,《花神颂》一直是广州最美的花事记忆之一。
今年越秀传统西湖花市共持续3天,于1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路(省财政厅至泰康路段)、西湖路(教育路至北京路段)、城隍庙广场,设置年花、年货、手工艺品、非遗文化展示以及公益、对口支援等多个类别合计120余个档位。非遗档位展示销售广东本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应节文创产品,包括醒狮、榄雕、饼印、打铜、宫灯、盆景等,进一步宣传推广岭南广府文化;东西部协助贵州镇宁乡村振兴档位,带来了“镇宁蜂糖李”等多种具有黔南特色的农特产品,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花市在西湖路广场设置主牌楼,主牌楼设计理念来源于岭南第一楼。岭南第一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五仙观内,是广州市现存唯一的明代城楼式建筑,它与镇海楼并称为明代建筑的“双璧”,建筑庄严雄伟、朴素大方,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今年越秀区还分别在西湖路广场、北京路铜壶滴漏等地设置10处花市景观。其中,在花市主牌楼前,抱着寿桃的兔妈妈带着四只小兔子向大家拜年,栩栩如生、灵动可爱。位于北京路与西湖路花市两个主街的交汇处的铜壶滴漏花景,采用元宇宙花市太空造型兔摆件与立体环形花相融合的布景方式,桃花、旅人蕉、万寿菊、蝴蝶兰等年宵花交相争艳,展现现代元素与花卉景观的融合统一。
除西湖花市外,越秀区还在各街道社区设置20个花市分会场,方便市民在家门口逛迎春花市。(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通讯员 越宣)
据悉,通过多年建设,广州已逐步形成了“一带两轴多节点”、覆盖范围约200平方公里的城市照明空间格局,焕发“如诗如画夜羊城”的无穷魅力。
2023年春节期间,市民游客可在部分节点看到春节主题照明。例如,利用海珠桥和江湾桥之间沿江24栋建筑载体形成的“江湾传说”节点,在1月19日至2月5日每天19时至22时30分播放春节主题照明动画;珠江新城64栋建筑顶面于1月19日至2月5日每天19时至23时动态亮灯。
除此之外,广州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白鹅潭至东圃大桥间珠江沿岸700栋建筑和20公里滨水岸线、珠江十桥景观照明和全市主干道、新春花市周边道路,也将在1月19日至2月5日每天19时至23时静态亮灯。(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范晗越 实习生 孙牧 通讯员 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