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76处图斑(面积约359公顷)的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图斑数量和面积占总任务的19.2%和18%。从治理进度看,章丘、莱芜排名靠前。全市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修复数量和面积实现双过半,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推进顺利、有序。

  至2021年,全市共有未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图斑919处、面积1997公顷,占全省总任务的十分之一。截至2023年年底,共完成修复图斑461处(自然恢复145处,辅助再生7处,生态重建157处,转型利用152处,转型利用部分省厅尚未组织复核)、面积1186.65公顷,完成修复图斑数量和面积分别占总任务的50.2%和59.4%。2023年度共完成修复图斑145处(自然恢复73处,转型利用26处,辅助再生5处,生态重建37处)、面积350.8公顷。

  2023年以来,济南先后出台了《济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济南市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管理办法》《济南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2023-2026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和监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项目规范有序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各区县实际相融合,因地制宜选择修复模式。按照省厅探索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捆绑式”治理新模式的要求,对任务较重的莱芜21处图斑、长清18处图斑,制定“捆绑式”治理方案,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据悉,2023年度济南向相关区县下达市级奖补资金5000万元,持续发挥好市级奖补资金撬动作用,优先用于前期论证充分、条件成熟的项目,拉动区县投资(计划)约1.8亿元,有效推动了项目尽快开工实施。积极与省厅、省生态修复中心等部门沟通、汇报,邀请省厅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论证,提高设计规划水平,对政策和标准的适用情况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明确,确保项目实施和销号的顺利开展。

  此外,济南还利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动态监管平台,采取无人机航测、铁塔高点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施工情况进行监控,提高了履职的时效性和精准度。2023年度,对919处图斑进行了全面核查,共现场核查1536人次,无人机测绘11个项目,发现的问题全部核实处置完成。

  目前全市还有458处图斑、面积约810公顷尚未完成修复(占比分别为49.58%和40.6%),综合分析治理目标和任务,按照“三个确保”的思路全面推进,即确保2025年沿黄区县修复任务全部完成,确保2026年全市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全部完成修复,确保2025年项目全部开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已列为202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各区县将提前谋划、周密实施。

  下一步,济南将切实提升设计方案水平,扎实开展实地踏勘、调查评价、问题识别等前期工作,细化项目工程设计编制,明确项目实施范围、内容、规模等。结合治理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入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优化方案设计突出治理特色,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利用卫星遥感监测、铁塔高点监测、第三方复核等技术手段,对治理范围和土石料处置等情况进行重点复核,严厉打击借生态修复为名违法采矿行为。同时加大对项目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贯彻设计方案技术要求,落实防尘、抑尘等环保、安全施工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