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赫·万柳书院荣获了2015年全国人居经典环境金奖。据悉,这一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全国人居经典奖”,自2001年创办以来,被赞誉为中国房产界的“奥斯卡”,其设置的综合、建筑、科技、规划、环境等几个奖项,都代表了中国建筑、房产行业的极高标准。

  此次,中赫·万柳书院荣膺2015年全国人居经典环境金奖,不仅是奖项对项目在规划设计理念、建筑形态特色、园林化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认可,更是对项目始终践行尊重土地价值,并在人居建筑与园林环境中寻找平衡之美理念的传播。

  “万柳书院的灰色砖墙与双坡屋顶完美诠释了中式传统“悬山”建筑的性格及意境,与周围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宛若同生。而外立面荷兰CRH手工烧纸的暖灰色粘土砖的采用,及屋顶法国深灰色系陶土瓦的选用,不仅在中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恰当融入了精细的西式建筑的质感与肌理,并且完美地实现了保温、隔热、降噪、防水和通风等功能。”——摘自万柳书院建筑设计介绍。

  上述这段文字,或许很多人都看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万柳书院这一名称,就是精致、简洁、书卷气的代名词。但人们或许并不知道,万柳书院的园林景观,追根溯源,是从这独一无二的土地和建筑上来的,生长于此,依存于此,协调于此,升华于此。

  “很多人只知道海淀区域上风上水,但却对万柳书院项目脚下这片土地知之甚少,”在谈到万柳书院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优地联合景观设计负责人兼万柳书院园林设计师首先谈到了土地的故事。

  事实上,万柳书院脚下的这片土地,位于传统三山五园皇家地脉之上,毗邻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苑囿,是历代王朝营建行宫别苑之所。同时,还是北大、清华、中关村等百年学府集聚。无论环境还是风水,皆称全北京之最。这一切,不仅决定了万柳书院建筑的气质,更为其人居园林规划设计埋下了伏笔。

  在明确了项目的气质和调性后,万柳书院的园林设计撇弃一切奢华、浮躁的修饰,避免现代化设计手法,转而采用沉稳、内敛的方式做减法,在前期规划时做预判,在后期落实时做简化,务求打造一种沉稳安逸的书卷气,和一种厚积薄发的历史感。同时,更强调建筑人居和园林环境的统一性,将万柳书院打造为一个巨大的、系统的、由内而外和谐统一的府邸。

  “从景观的角度来看,万柳书院的整体规划结构已经确定了建筑的主景地位,那么,接下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就要从空间、背景、气氛及细节等角度来营造与建筑韵味相符合的景观体系。”按照上述园林设计师的想法,“精致的书卷气”就是要在景观体系中,既具有传统中式府邸的仪式感,又具有精雕细琢、融入自然的景观细节,更要符合未来目标客户在现代功能和传统美学上的预期。

  为此,万柳书院园林特别采用了“一轴”、“一环”、“多点”的规划,和景观结构将整个园区的“书院”主题协调统一起来。“一轴”是在规划鸟瞰图中明显的中轴对称格局,形成对称中轴的除了建筑排布的格局之外还有从社区南门到影壁再到“书院会所”到空间序列;“一环”是在规划鸟瞰中同样明显的地面应急交通环路;“多点”是均布在园区规划里、由实体建筑围合而成的“虚空间”。

  据了解,“一轴”、“一环”、“多点”的景观设计逻辑,是以建筑做为必须突出的社区形象,通过景观设计手段有效加强“一轴”的轴线空间序列,体现传统韵味的中庭礼仪空间;通过景观设计手段弱化“一环”所产生的空旷感,将环路演化为具备传统韵味的连续庭院空间;通过景观设计手段在“多点”之间依靠植物搭配围合空间,将建筑之间的“大”庭院形成独立的宅间“小”庭院,让庭院的感觉更符合传统庭院生活的居住习惯。

  而景观所采用的设计手段,则是以塑造自然地形为基础,增加丰富的空间转折和起伏,打造绿意成荫及曲径通幽的传统中式园林韵味。而手法上,则完全脱开了中式园林“小桥流水、假山叠石”的传统技法,代之以源自于西方传统园林的草坪地形塑造和不露人工修剪痕迹的“自然群落式”植物组合。

  “一轴”,指的是在规划鸟瞰中,从小区的南大门到“书院会所”是一段具备传统中式空间礼仪感的中心轴线。为避免轴线两侧的建筑带来压迫感,于是将这段空间通过植物软景搭配“变小”,转换为符合大门、影壁和会所尺度的“礼仪庭院”空间。设计中加高了花台,布置交织成荫的八棵国槐,配以种植池边潺潺流水,屏蔽朝向两侧建筑的视线,加强空间的连贯性和仪式感。

  “一环”,指的是规划应急环路。设计师认为,每一栋建筑侧立面都应是一个映衬在植物背景中的独立亮点,应通过植物在互为前景和背景的建筑立面之间进行有效的空间分隔。因此在满足规划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对每栋建筑侧立面之间的地形加大了高低起伏的变化幅度,同时顺应地形变化,用植物搭配和组合强化空间的疏密变化,全园区最密的种植组合与全园区最舒朗的“大”庭院空间都出现在环路沿线。传统的中式“流动空间”与传统的西式造园技法相互映衬,同时呈现。虽然沿环路的各个庭院前并未设置标志性的硬景,但是通过空间变化与特色植物的组合,同样让每个庭院具备空间和造型的可识别性。

  “多点”,指的是在规划中,环路两侧每两栋建筑中间都被围合成宅间庭院。尽管建筑设计让这些宅间作为邻里日常生活的交往的“大”庭院尺度合适,但每栋楼前后又包含了需要更强私密性的私家“小”庭院。因此,设计师认为应该把用于环路的疏密组合和空间对比手法同样用于各个楼间,伴随着从公共活动到私家生活庭院空间尺度的变化,尺度越小地形对比越强、植物组合越密、品种搭配越多越精致,反之亦然。同时结合通风井、采光井等出地面构筑物在各个庭院中设计了兼具功能和艺术效果的景观小品,让原本孤立的功能性构筑物与景观体系在功能和效果上融为一体。

  按照万柳书院园林设计师的理念,精致还讲究平衡感,使园林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与环境融为一体,务求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筑,哪怕是通风井或地库采光井,都应在质感上贯穿。也就是说,只有软硬景相互统一、协调,才能打造出万柳书院园林独一无二的归属感。

  据介绍,硬景上,单元入户区域是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大难点,在功能上,它同时连接了建筑、室内和景观空间,而在风格上又必须与上述各项协调一致。景观设计在充分尊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对风格的追求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社区大门的锻铜金属材料延伸运用到单元入口门头上。虽然尺度不同,但通过运用相同的材料工艺、匹配色彩体系,追求从入口比例关系到入口细节的精致得体。

  此外,在景观小品、围墙、压顶、单元入口花台采用了与建筑相同的装饰石材,但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及图案组合体现微妙的细节变化。伴随空间尺度大小,减少或增加材料细节的变化程度,空间越小,材质对比变化越丰富。

  “包括景观中的每一处院墙,石材的选材及收线的工艺都经过反复挑选和测量、施工。比如我们用的进口砖表面有凹凸变化,不仅具有手工感,更随着光线变化颜色。阳光下凹凸曲线折射出小小的纹理,这就是细节的品质。再比如,转角或接缝间两个材料怎样磨合不显得粗糙,怎样磨合,都是费工费时的,但也最看得出细节。”园林设计师介绍。

  据设计师介绍,万柳书院景观的软景更多体现在了树木方面。据了解,从园区整体设计的软硬景比例上看,超过了业界里常说的8:2关系。软景种植设计中的植物类别和部分单株植物规格也按照项目定位的要求超过里常见的苗圃常见数值。景观设计单位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增强景观对建筑环境的“软化”和“柔化”作用,让每一栋建筑单体的精致和细节得以在得体的景观基础上精彩呈现;也希望通过大比例软景的设计增强天气和季相变化带来的生活体验——住户伴随着早晚光影移动、庭院植物花开叶落,在建筑和景观共同营造而成的舒适空间里感受天气和四季的变化,让“家”的感觉从住户对整个空间的归属感中自然呈现。

  “我们的园子中有大量元宝枫、蒙古栎,再加上国槐、白蜡等树木,一年可以有四时美景。按照我们的设计,回家从林荫道中穿行而过,搭配着各色乔木、灌木及柿子、山楂、海棠等果实累累的园林,人们可以欣赏到春花、夏荫、秋叶、东松。”设计师说道。

  精致的细节还体现在与景观融为一体的照明系统。除了精心选配的庭院照明灯具之外,在部分侧院围墙上还按照严谨的建筑比例设置了嵌入墙内的照明灯具。这些墙壁照明在材料与设计语言上追随大门及单元入户门的设计语言体系,既满足了照明功能,又保证园区整体设计语言的连贯统一。

  此外,在园区景观设计中,小品的材料材质及细节设计都基于小品的功能,有意避免设置单纯的装饰物。例如:对原本存在地下采光井并没有采用单纯的外表景观包装,而是设计为室外花台坐凳,通过精致的材质和工艺赋予其社区居民休憩闲谈的场所功能。

  “其实,对于园林景观的精致把握,与建筑雕塑是一样的,讲究的都是一个‘达’字。达,通达,就是指表达语言的精致、顺畅,落实到建筑和园林上,就是切实落实的表现力。”园林设计师表示:“万柳书院园林中的任何一处,都讲究整体和细节的深度、精度,当一个好产品通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时,它展现出来的气质,就会令人感到舒服。而要做到这点,其实很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