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安妮寄去了咱家家谱,安妮今天来电话问我,怎么在家谱里找不到你我的名字。她说人家外国同学的家谱,全家的名字都在上面。我告诉她,我们的家谱是三百多年前的,按照那时中国风俗,只有男性的名字可以写在家谱上,女性是不能的。听了我的答,安妮“啊!?”地大笑起来。
让孩子们制作家谱,这在美国学校是很普遍的。外国人管家谱叫做“Family tree”,家庭树。制作家庭树,这真是个很妙的教育方式,既能增进孩子们的家庭归属感,又能为他们成年后树立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埋下一个小伏笔。
从安妮的大笑里,不知你听出了些什么?我理解,里面八成有对中国古代男权文化的不可思议,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递到她这个新人类手上的东西,竟然还带着旧文化的尘土。这样想来,孩子的笑是那么有道理。
安妮的作业让我想到,生活中的很多环节,其实东西方文化是很相近的,比如宗族观念,也并非中国文化独有的。有一次,与来中国工作的美国人Daniel聊天时,我问他:“你们外国人的名字中间有很多难翻译成中文的大写字母是怎么回事?”他说:“这些字母是一个词的缩写,很多是代表着一个人的家族印记的。如果家里是基督徒,中间名一般是教名。”这样看来,西方人在血统上也是讲究出处的。再说到东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的时候,我对Daniel说:“我们中国人和你们西方人有一点不同是很明显的,就是我们不会在孩子18岁的时候把他们从家庭中‘扔出去’。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不但要在学业、事业上继续支持子女,很多还要帮助看完孙辈才算安心。”Daniel答:“虽然在我们的文化里,孩子长到18岁是要自立的,这的确与你们中国的文化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也有很多父母会手把手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事业,并不会以18岁为界限完全停止对子女的帮助,比如说我的父亲就会经常和我通话,或者写信给我,把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告诉我。我父亲是医生,如果我当时选择医学院的话,他也会在人脉和资金上给我提供帮助,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考上医学院。当然了,对于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选择。”
让孩子们制作家庭树,真是个很有智慧的教育方法,这在我们国内的教育中还是很难看到的。建议你有时间能和安妮一起,不但把这棵树的树干画好,有条件的话,把我们家谱的的内容也充实起来。北京、江苏、上海,我们家族中还有很多老人家健在,百年之内的事情还是可以寻到些的。几年前,去上海图书馆打听到,他们是可以收集来自民间的家谱的,待我们把家谱整理完备,不妨送去那里一份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