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其实并不是太长,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国家、地区的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它们受到威胁的时候会举全国之力,甚至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进行拯救。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案例包括埃及努比亚遗址,因为要建设阿斯旺水库,它将会沉没于海底,为此,当时有三十多个国家进行了集体拯救行动。

  一次又一次的文化遗产抢救行动,催生了一个重要理念这些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有的,而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这一理念形成之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山东泰山列入世界遗产。其中,泰山是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双遗产。之后,庐山、青城山、峨眉山、五台山、武夷山、黄山这些名山大川全部进入世界遗产名录。1997年,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引发了申遗热潮。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会议制定了一项规定,那就是无论大小,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竞争非常激烈。在此之后,中国又先后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等先后申遗成功。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变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也成功抢救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比如良渚古城遗址,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实证的地方。当我们开始进行整治的时候,它还和普通的农村环境一样,杂乱无章,遗址上遍布废品回收站、印刷厂、农田、水塔等,周边群山还在进行开山采石。但是今天,它已经成为呈现五千年文明景观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无论是稻田景观还是水城门,奇特的文化景观都得到了展现。开园以后,每天有数以万计甚至十万的游客来参观,而且其中70-80%都是年轻人。现在,150个考古遗址公园在全国各地开始铺开,很多已经建成,比如汉阳陵、隋唐洛阳城、成都的金沙遗址、长沙的铜官窑遗址等等都已建成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

  此外,五台山“深山藏古刹”的意境也在环境整治后呈现于世,新杭州城中“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文化景观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有机结合。正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主张那样:“一座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才能相映成辉。”这个理念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遗产中的格局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