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居景观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在近年来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越来越注重小区的人文居住环境的赏心悦目和舒适自然。简而言之,就是要营造一个“现代、智能、健康、文化”的人居景观环境。正是在把握这一趋势的基础上,我们从“科技提升价值、环境改变生活”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智能人文景观环境的概念,并努力进行了推广和实践。
当前,人们对人居景观和生活环境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居住区规划中,大都非常重视环境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化方面得到较大普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为当时主要的建设模式。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也形成了“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模式。上世纪80年代后期,“欧陆风格”开始影响我们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一些地方开始盛行欧陆风情式的环境设计。90年代开始,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国外建筑规划、设计、开发商的进入,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进入,才重新注意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并根据小区的规模和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组织多种空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彰显开发小区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细分市场份额,满足业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以人为核心”,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综合考虑,并作为整个小区规划的重点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景观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规划等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国家建设部等部门更是通过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组织全国人居经典、最佳人居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居景观环境的改善和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智能建筑、小区安防等技术的提高,智能建筑已深入人心。现代建筑,不只是用材和建筑的现代,更体现在环境营造和智能科技应用的现代。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生态和建筑智能概念的深入人心,人居景观环境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1.“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入。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合作更为广泛,也更能左右环境。人所依赖的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与环境也变得更加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家居和小庄园式的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小区、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的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线.更加注重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共享性。良好、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在于使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所谓现代的人居景观环境,应在规划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共享住区的环境资源,同时兼顾个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和私密性,通过借用各种环境要素进一步丰富居住区的空间层次,为人与人之间提供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3.强调并突出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居住区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注重人居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并提炼和发扬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兼顾环境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与连续性,使现代人居景观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4.环境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人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艺术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而是更加注重“舒适自然”,尽可能地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和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5.景观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追求,现代人居环境质量除了现代、智能、科技、舒适性以外,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如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的物种尊重与关怀,实现居住区生活的环保自然适应和地域生物的多样性。
6.景观环境的科技智能性。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的营造,自然缺失不了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和科技化。科技、智能的建筑,才是最终营造人文景观环境的点睛之笔。如小区内智能防盗、防火、安防、巡更、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大增强了人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地热热泵、太阳能等系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节能更体现了环保;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物业管理中的三表远抄、小区局域网等系统提升了人居小区的现代化的智能化,由此营造出的人文环境更是现代人居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综合发展,即生态、节能、环保、智能、科技一体化的人文景观环境。展望人居环境今后的发展方向,上述趋势只会加强不会削弱,而且将进一步地趋向于与人类自身生存息息相关的智能型方向发展,并着重体现在环境的节能、环保、生态、舒适等方面。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的动力所在。当然,在现有的人居景观环境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过分地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间的缺乏协调,传统建筑景观与开发保护的不协调,建筑智能系统与集成应用的不成熟等,仍然困扰着当代人居景观环境的建设。警惕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中的建设一样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避免或减少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平衡和文化遗产的破坏是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政策解析
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信息课程报考指南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安全工程师
更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