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谷澍 王天宝)近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2019级的学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各自的雕塑作业。受疫情影响,在泥塑头像写生课程中,尚未复课的学生通过邮购作业所需原材料,在教师视频连麦“云指导”下,在家完成雕塑作品。课程自3月中下旬开课至今,已经有十位同学陆续完成作业。部分同学的作品照片发布网络后,被网友称为“硬核”作业。
该专业课教师杨涛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受外界环境影响,网络教程存在局限性,相较于线下授课,在雕塑原材料和面对面指导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我们会尽可能利用线上资料分享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会采用直播、视频、连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课程中,杨涛会随时在班级群中分享一些作品和素材,希望同学们能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该专业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一份雕塑作品需要经过认真构思、绘制草图、修改完善、做出小稿、再次调整、最终放大等六个步骤。每个过程所需要的材料不尽相同,但一般是通过网上邮购和自制工具等方式来满足要求。
“第一次捏泥的时候泥很硬,不知道怎么办才可以变软,后来在微信上问了老师后,拿了四五十度的水泡一会就好捏了。”该专业学生陈德清向记者分享了她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经历。她说,在做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可以线上问老师,老师也都会很快进行答复。
陈德清还表示,在课程伊始,老师没有直接让大家制作雕塑,而是要求同学们先不断地画头骨,“像另一位老师刘超就会在课程群内强调,让我们多画头骨结构,并会要求大家拍照发在群里”。
陈德清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模拟之后,同学们对形体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也为雕塑作业的完成打下了基础。
“平常在家也比较无聊,一边捏头骨一边听着音乐,感觉挺好的。”对于这门课程,该专业学生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着其中的过程。
“其实材料很多,不局限于油泥,雕塑刀自己做个架子就可以啦!”该专业大四学生田梦真看到大一同学的作品后,主动向记者展示了她的雕塑毕设小稿。“因为也上过同样的课程,觉得十分亲切。”
考虑到线上课程难度更大,田梦真建议初入雕塑专业的新生可以关注相关雕塑公众号,画一画伯里曼的书等,以便更好地了解人体肌肉骨骼,也借此更好地完成雕塑专业的学习。
杨涛告诉记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同学们在上课前用十分钟讲解一位雕塑家的介绍。他认为,每一门专业都有独特的魅力,在“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克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弯道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