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力量。整合利用周边乡村环境资源、乡土文化遗产、公共设施资源,关注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村落,全面了解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相关背景,计划打造一种创新性的古村落保护方式,推动中国古村落保护思路的创新。

  百年名村,梦乡黎明。黎明村前有流水,后有靠山,“藏风聚气”的格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重庆云阳县将黎明村打造成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基底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为契机,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

  黎明村整体呈现“两山一谷”形态,山水资源丰富。村的东西两侧皆为连绵的高山山脉,山上林木茂盛,沿山体向村域中部,形成了大面积梯田,在梯田与山林之间散落布局着簇群式的院落,村内亦有溪流与水塘穿梭于山林院落田地之间,现有的山、水、林、田自然景观,最适合打造休闲旅游的环境氛围。

  第一次来到项目现场,用地尚未完全开发,开放的自然耕地空间,无化肥农药及工业污染的优质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资源,场地散发着原始乡野的生态魅力。我们希望用一种轻微的方式让人们再次走进自然,用谦逊的场地处理策略,以互不打扰的方式尊重原始的古村落民居生态环境;

  在现场景观设计的思考中,设计团队希望秉持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的观念,尊重古村落原生态环境,在保留场地原有地貌前提下,经过合理且有节制的设计,表达出场地自身独特的韵味与意境;设计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使修缮后的空间与原有自然生态产生共鸣。

  设计整体格局以宗祠为核心,通过对厚财沟传统村落的保护,带动黎明村文农旅发展,保护传统村落格局,保护传统民居建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遗存,传承非遗文化,带动村落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具象符号。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黎族村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村庄周围往往保留着茂密的树林,平原村落的周围种植着剩竹,形成营寨,故称“黎寨”。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风景秀丽。项目位于距离保亭响水县城 15 公里,临近毛真水库,拥有丰富且原生态的水资源,周边热带植物繁茂且品种丰富。黎族传统群落在规划和设计上,以及村落的形成上讲究折吉而居,布局大多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黎族传统村落因地制宜,以其简洁的走啊行、自由多变的布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黎族村落空间主要以防热河防风为主,住宅间疏密不均,平面布局比较随意,该区域以古村落风貌为形式,营造质朴的,纯净的景观环境。回归生命纯净状态,与自然,环境和周围生灵融为一体,享受纯美自然生活。

  黎族村落从材质构成上来看,它属于传统竹木结构建筑,就地取材:树、竹、藤、茅为其必备材料,建成大多为落地茅草屋,茅檐低矮利于阻挡风雨。船型屋是黎族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了深厚的民族价值观,文化观,历史观,生态观以及民族灵魂和精神。

  设计将朴素质感与大自然的充分融为一体,体现别出心裁的同时尊重自然,折射出黎文化自然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审美观。运用石材衔接处自然勾缝随环境自然生长植物,还原最为自然野趣的空间挡土立面。

  据资料显示,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表明,至2030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养老”已是当下在持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议题。绿地官仓康养旅游小镇围绕“康养为核、旅游为魂、农业为根”,导入 酒店、商业、高端旅居养老、医疗 等产业资源,打造 “宜养、宜游、宜农、宜业”的七彩官仓标志性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区和绿地“百亿精准扶贫” 战略的示范点。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贵州 · 官仓小镇位于遵义桐梓县城南面,设计思考起于对黔北民风民俗和水文地质的研究,将场所精神和乡土环境的融合,重新定义传统居住空间和现代乡村康养生活,重塑乡村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蓝调景观希望用专业在贵州打造一处饱含情怀与温度的身心情感安放之地。

  第一次来到项目现场,用地开放的自然耕地空间,无污染的优质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资源,场地散发着原始乡野的生态魅力。 项目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整体地形较为舒缓平坦,视线开阔,面对快速道路,背对浦鱼山,一条涓涓细流的水渠引入到高坎水库,具备一定良好的自然景观基底。

  景观设计在充分尊重当地自然及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将本土产业特色与当地文化融入到场地中,让场地保留原野之美,又具思想之净,吸引更多人来这里体验乡村康养。

  2017-2020乡村旅游数据分析,乡村旅游增速较快,且趋于年轻化,乡村旅游不再是乡村生活的体验和游览,而是深度生活体验,是休闲度假、创新旅游、康养及科技农业的实践场。自然淳朴的乡村慢生活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从成都出发,驱车一小时即可到达位于川西林盘的“稻乡渔歌”。设计以 “稻米”为主线、以 “儿时记忆”为动线引导、以“川西生活场景”为情感线索、以 “蜀水稻浪”为视觉效果,营造一个兼具展示和体验双重功能的川西林盘聚落。

  ·年平均约1.05万人(次)调研考察,共同展望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村的理想蓝图

  ·种植了8400多亩水稻;其中250多亩水稻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约5000人(次)参与“乐农学院”开展的新村民职业技能培训

  乡村,在承载中国人内心“回乡”之情中被不断更新,不断重塑。正如《进化的时代》中所说:因“进化”而生,随境遇而变,总是满含热泪并且微笑着奔跑。一个时代转折期中的缩影,在众多满是情怀的设计师们的作品中呈现,乡村建设大潮中,设计师与乡村在守望、回溯、引用中相互成就。

  蓝调景观深入贯彻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遵循“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积极推进传统村落古建筑修缮保护、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工作,促进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生态资源转化,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蓝调通过这些设计得以让那些遗留的文化被传承、那些克制的设计被周围所包容、那些新与旧的共生被和谐感染...我们在一座座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乡村更新中洞见生活的不同,相逢下一场未来...

  A1: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在很长一个时期都处在一个注重生产、学习城市、模仿城市的认知中。实际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功能日益凸显,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多年大量人口外流,是乡村逐渐空心化的基本难题。从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角度让我们的乡村更有魅力更有可持续的生命力,不只是给乡村“穿衣戴帽”“改头换颜”,而是与政府及社会的各个资源面链接,与乡村的特色经济产业结合,与乡民的生活生态联动,让运营成为乡建的主体,才能建设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A2:乡村项目的设计不仅是一次再创造,而是一次空间与时间的对话。原本不合理的道路规制,功能分区遗留下的旧空间、灰空间的处理就显得特别的棘手。我们在黎明村的建设中,与建筑规划一起对旧房屋进行整体梳理,例如将村内闲置的旧房改造成茶馆\村文化展览馆\民宿,将闲置土地通过宜机化整治,改造为五彩梯田、五小园、教育研学营地和林中露营地等,并且与文创企业和研学机构联动,通盘布局三产,既要增加村民集体收入,也要为外来客源提供更多特色活动的记忆场景,让这个美丽的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命力。

  A3:这个问题用我们对海南保亭黎苗族村落的设计来进行说明。设计开展之初,我们就与建筑规划达成了协同设计的工作模式,确立了一定要利用好场地中丰富的汇水面、原生槟榔树榕树植被资源和山地原生落差的设计理念。同时,团队深入研究初保村落的风貌特色,将“竹艺透风隔墙、明沟水渠、Y型村道、无护栏台地、砌铺方式、休憩架屋”等黎苗族的传统特色重新提炼并传承到整体设计中。在尽可能地保留场地内原生风貌的同时,我们赋予了项目全新的立体交通系统和现代生活的美学体验,让村落各板块丰富的自然美景更加凸显出来,最终形成了一个质朴纯净,独具特色的自然健康生活目的地。

  购物中心、城市更新、老旧厂房改造、连锁酒店和超市、高档会所、商务写字楼、美丽乡村、乡野民居、文商旅等大型商超运营空间设计和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