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校与行业以及企业合作助推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行业企业的鼎力相助,更受到省内外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喜爱
大赛已于2020年1月8日正式启动。欢迎贵州省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为主报名参赛,鼓励跨学科组合报名参赛,鼓励省外院校与省内高校学生联合组队参赛。本次竞赛分设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成员本科生组最多为4人(含组长),研究生组最多为3人(含组长)。以团体形式参赛,各参赛团队应协商界定相关权益并推举代表人(组长)。本次竞赛对参赛选手不收取任何费用。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山地园林·场地的生机”。为了给参赛大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作空间、关注各种类型的场地与风景园林活动领域,本届大赛由选手自选场地,自由组队,可以跨校跨专业组队参加。自启动之日起至2020年4月底,赛事将历时4个月。
山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研究、荒野保护等等都是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思考。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景观空间是人与自然建立更深层次情感关系的纽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技术尽管已数字化、智能化,但场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属性都是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尊重的最重要的方面。天空流动的云,随风摇曳的花儿,动听的鸟鸣声,落叶飘下的窸窣声,还有人们不时露出的笑颜,都是优秀的景观设计赋予场地的生机。
原则上以贵州省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的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为主报名参赛,鼓励跨学科组合报名参赛,鼓励省外院校与省内高校学生联合组队参赛。本次竞赛分设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成员本科生组最多为4人(含组长),研究生组最多为3人(含组长)。以团体形式参赛,各参赛团队应协商界定相关权益并推举代表人(组长)。本次竞赛对参赛选手不收取任何费用。
报名参赛选手报名成功后承办方将通过邮件或短信方式告知其参赛编号,该编号为提交参评作品的编号及文件名。
2)排版:根据主办方提供的模板进行布局。(每个参赛作品控制在2个版面内)
a. 评比用图:评比用图选用JPEG格式,150DPI;图片要求匿名不得出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参赛单位等。
选用PDF格式、300DPI,样式同评比用图,图中需注明:作者姓名、学院、专业以及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
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说明(500-1500字,可以直接在平面图、分析图上标注)、分析图(包括场地分析、功能分析、景观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平面图(至少1张总平面图,为表明细部设计,可以用大比例详细平面图图示,数量不限),立、剖面图(主要景观轴线或节点上的立剖面图,数量不限),效果图(透视、鸟瞰不限,表现手法不限)。
4)设计效果表现方式不限,以自己熟练掌握的方式加以表现(注:如果采用手绘表现,需要将作品转化成jpg或者PDF格式便于后期展出)。
5)方案汇报视频。参赛选手应录制不超过8分钟时长的方案汇报视频。方案汇报视频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参赛单位等信息,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2. 参赛作品由参赛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剽窃,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由此所导致的知识版权方面的法律后果自负。
6. 初评结果公示:2020年4月16日——4月20日(为保证终评公正性,本次公示时只显示参赛编号)
主办方将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获奖作品将由承办方印制成展板在颁奖典礼现场展出。获奖作品在承办方网站主页、山地园林微信公众平台和贵大园林微信公众平台上展出。
设计作品需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具有原创性,提倡新型材料、低碳环保产品、节能材料的使用。
第一、突显本次竞赛活动的主题(比重:20%) 第二、提案创意与构想(比重:20%) 第三、对人文关怀、功能性及可持续性关注(10%) 第四、环境分析和设计手法(比重:10%) 第五、设计理念和思考(比重:10%) 第六、设计沟通表现方式(比重:10%) 第七、整体设计呈现效果(比重:10%) 第八、对环境、文化、历史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反思和关注(10%)
由行业、知名设计机构专家组成大赛初评委会对作品进行初评,以总评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评选推荐确定出入围终评的参赛作品,其中本科生组21组,研究生组10组,主办方将会在网站上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示公布。
由行业、知名设计机构专家组成大赛评委会,对初评入围作品进行评选。在入围决赛的21组(本科生组)参赛团队中,初赛总评分排名的第1-11名团队须参与终评现场方案汇报及答辩,第12-21名团队不要求参与现场汇报及答辩,但要求终评当天每组至少派一名代表参加颁奖典礼(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所获奖项)。在入围终评的10组(研究生组)参赛团队中,初赛总评分排名的第1-6名团队须参与终评现场方案汇报及答辩,第7-10名团队不要求参与现场汇报及答辩,但要求终评当天每组至少派一名代表参加颁奖典礼(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所获奖项)。
本次大赛终评决赛部分包含展板评分、作品汇报、作品答辩三个环节。作品汇报环节要求各组参赛团体就本组方案成果进行汇报,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选手可自备若干A3文本);汇报结束后,选手应根据专家就方案及成果提出的疑问或指出的需要详细说明之处进行答辩。
终评按照各部分评分所占百分比进行换算(展板评分、作品汇报和作品答辩分值分别占总分的40%、40%和20%),最终合计得出总分,确定大赛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最佳汇报奖获奖名单;初赛总评分排名的第12-21名(本科生组)和第7-10名(研究生组)团队须进行决赛展板评分,在所有进入决赛范围的参赛选手中确定大赛的最佳表达奖、最佳创意奖与优秀奖获奖名单;大赛颁奖典礼现场公布各类奖项并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