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扩张,乡村规模日益缩小,远离自然的人们对农耕文明和农业文化更加地向往,那是一种根植于生产的深邃美学。“农业景观”给传统的城市景观空间赋予了生产的功能,进一步满足了人类的生存与生活需求。它延续了古老的农业文明,传承了农耕文化,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还加强了景观的体验性。
那么今天一起来盘点一下一些著名的农业景观设计,每一个项目都凝聚了设计师的满满情怀。
明朝的婺源严田曾设巡检司,有弓兵驻守。如今,设计师在巡检司、车田、甲路、游汀等古老文化之上,结合植入激活、新旧共生的理念,依托每个村庄自身特色,打造了一条充满惊喜的文旅走廊。传统与现代相碰撞,这里成为了外来人和当地人共享的居游之地。低耗能,低排放的可拆卸小木屋——望山蜂巢,保留住最好的巡检司。在花香鸟鸣中苏醒,花海木屋中的生活可以轻易治愈躁郁的内心。
该案例将雨洪管理与再利用结合在一起,收集校园内的雨水,积水而成为园中的水池,用于水稻的灌溉。 稻田在生产的同时,满足作为校园的服务功能。稻田景观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成为沈阳建筑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
设计师将具有生产性的农业景观与低维护的乡土植物融于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一个丰产而美丽的城市公园。一系列漂浮于植被和溪水之上的步行道、栈桥和亭台等构成一个游憩网络,让人悠游于山水自然之中,而又不给自然过程造成过度的干扰。城市遗弃地由此转变成丰产而美丽的景观,同时保留了场地的生态特色与文化遗产。
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
三台山森林公园是宿迁市重点打造的城市风景旅游地,设计以宿迁农田和果林资源为基础,融入创新的休闲生活体验,打造湖滨新区的都市新田园。拼接的田块配置以各种生产性的花卉和药材,形成了百衲衣式的“衲田”景观,让人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体验休闲与审美的快乐。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它吸取农业文明的造田和灌田智慧,让自然做功,形成低碳和负碳城市景观,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创立了新的公园建造和管理模式。
项目位于举世闻名的风景区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的洞前广场,如地层般叠起的音乐厅,与自然亲密融合。在过去,建筑所在的地方及周边是铺满水泥地面和点缀着欧式装饰的草坪广场,经过设计师的改造,在此再现了历史上曾经的稻田,在付出最小代价的前提下,将过去矫揉造作的广场景观转化成为了浪漫的生产性田园。
高淳作为世界慢城联盟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慢城”,规划旨在快速城镇化的中国乡村,探索一种全新的乡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摆脱了传统物质空间规划的局限,更强调对生活方式的关注,提倡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以生态保育为基础、以有机农业与休闲旅游构成的“1+3”产业为主导,以慢行、慢餐、慢生活带动经济、文化与功能复兴。
本项目通过最小干预策略和“景观针灸”设计方法,将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一片人工防护林和分布其中的一个农场,转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园,为城市和游客提供了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食物生产、雨洪管理、生物栖息地保护和游憩及审美体验。
设计完整地保留了场地原有的生态格局,将苗圃和荷田作为独特的景观要素,田埂路交错纵横,展现出自然的生机。栖息在山水之间的校园,别有一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