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夏意正浓,走进独山县下司镇华南村的800亩无患子基地,一团团无患子果实、一片片翠绿的树叶在山野中随风飘扬,山野之上,基地负责人杨通顺正向村干部介绍无患子目前的挂果情况。

  “独山县气候生态好,种植的无患子皂苷含量可以达到22%至27%,同时,它的叶、花、果颜色金黄,有‘三金’之称,极具观赏价值,用来做景观树和绿化带种植是很好的选择。”谈起自己的无患子产业,杨通顺如数家珍。

  无患子又称“菩提树”,浑身都是宝,其果皮含皂苷10%-27%,是一种不含化学成分的天然酵素,是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材料;种仁含油量约40%,可制成高级润滑油和生物质柴油,还可制作佛珠;其根、嫩枝叶、种子更可入药,具有清热祛痰、消积等作用。更重要的是,无患子树是治理石漠化的先锋树种,种植以后,对于当地的绿色生态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

  作为下司镇本地人,杨通顺在2014年的时候,经过实地走访和考察,来到华南村流转800余亩山地发展无患子种植,在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杨通顺的无患子基地逐步走上正轨,去年,基地就采收了50余吨无患子果,既美化了乡村荒山,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无患子的产量每年都会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看目前的果树状态,今年预计产量会增长到100余吨。”杨通顺说,下步,自己将进一步加强无患子系列产品的研发力度,有效释放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无患子转变成百姓手中的“摇钱树”,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独山县下司镇结合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把中草药种植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拓宽群众增收路,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下司镇华南村种植有无患子、油茶、桑蚕等产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已逐步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同时,该村还立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先后引进贵州丝绸之路有限公司、日泉农牧等多家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通过以带头人来带动、以示范户为引领,从思想和行动上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下步,该村将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积极引进种植项目,走好“致富之路”,让各项产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土地向公司流转、农民到公司务工的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