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胡璐)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9日公布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

  这是记者从当天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普查结果显示,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群状古树分布在18585处古树群中。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

  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至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普查结果还显示,按生长环境看,全国散生古树名木良好的有96.98万株,中等的有18.04万株,差的有6.85万株,极差的有0.26万株;按长势情况看,正常103.73万株,衰弱15.77万株,濒危2.63万株。

  据了解,本次普查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等地的国有林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通过本次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本底状况,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张炜说,下一步,将积极运用本次普查成果,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法制建设,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宣传,切实保护好中华大地上的古树名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