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李亚)“曾经遍地黄土、四处都是建筑垃圾,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青山常绿、碧水长流、百鸟翔飞的湿地公园。经过6年的改造,我们将湿地公园建设与景观塑造相结合,把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为‘生态湿地公园新名片’。”今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老师文斌拿着对比图,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是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湘耘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发掘乡村之美、助力乡村振兴。衡山萱洲湿地公园位于衡阳市衡山县,2018年,文斌带着团队师生多次来到衡山萱洲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查了解当地现有动物品种、植物种植现状、居民生活习惯及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的湿地广场。

  “整个广场设计凸显自然生态性、人文美学性、生物多样性等3个特征。在自然生态性方面,团队采用原有生境保留、原有湿地氛围保持、维护性改造和更新设计等方式,对场地内的不同区域进行设计;在人文美学性方面,展示湿地文化与地域特色;同时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生物多样性。”文斌告诉记者,整个广场按照功能分区的不同划分为人工景观节点类和自然展示景观类,其中,人工景观节点类以人工景观为环境构建者和观赏主体,包括建设弧形科普长廊、户外自然课堂、打卡拍照点、观水观鸟平台等人工设施;而自然展示景观类以河流湿地为设计原型,设计了三级叠水的生态旱溪,以自然景观为环境构建者和观赏主体,主要体现生态修复功能,用仿自然手法营建湿地景观,巧妙地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融入其中,实现湿地的净化功能。

  “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师,要守住城市里的绿水青山。”湖南农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3班学生李亚告诉记者,通过参与项目从想法到落地的过程,把课堂中学到的设计的功能性、生态性等知识真正运用在项目中,自己深刻地认识到设计要与人、场地密切联系,也从中体会到实践的意义。

  如今的萱洲湿地广场已成为萱洲湿地公园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目前湿地内的鸟类种类由85种增加到145种,已经成为众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也得到提升,“感谢你们给这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自从湿地广场修好后,我们饭后休闲散步有了去处,村里人气也旺了,望着门口郁郁葱葱的一片,真是舒服极了!”村民刘大哥说。

  “萱洲湿地广场体现了人与湿地交融的设计理念,总体以体现自然野趣与生物多样性为原则,成为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展示的重要窗口,为人们提供科普、教育、科研、休闲、娱乐的场所,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主任刘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