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投资22.17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792公里;“十四五”以来,完成投资5.02亿元,改扩建农村公路24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056公里,改造危桥4座。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保有量达6000余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乡村公路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及城市道路的互联互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完善区、乡、村三级路长管理体系,制定出台《埇桥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及时组建农村道路专管员队伍,定期对公路路基、路面进行检测评定,有效提升农村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为确保农村道路管理服务项目服务质量,选聘了专业养护公司,对全区乡、村道路进行专业养护。同时,科学制定考核标准,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对购买服务项目完成情况,每月采取不定期现场考核,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统筹推进乡村公路运营,加强客运市场管理,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开通城区至乡镇公交线条、宿马园区至乡镇公交线%要求。同时,建立“区、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目前已实现城区发往农村的所有货物可在24小时内送达,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提升行动的工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区域发展存在差距、建养资金压力较大、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安全隐患客观存在、养护机制不够健全、多元融合有待提升等问题上。

  下一步继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农村公路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等相关要求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埇桥区2024-2027年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规划》,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合理确定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工程规模,到2027年底,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求,认真落实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落实项目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因地制宜抓好项目设计,全面提高建设改造标准,加快实施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重点项目,合力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着力打通偏远乡村断头路、拓宽瓶颈路,鼓励重点乡镇探索打造更高品质农村公路。

  三是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完善新改建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安全质量管理相关规定。按照“三同时”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建设。强化质量关键环节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确保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可控。到2027年底,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和群众参与为辅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机制。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区级财政对城乡客运兜底补贴。加强一般公共财政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保障力度,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在原有基础上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财力情况增加投入。

  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挥好上级补助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支持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广泛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小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

  一是提升“村村通”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地区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开展公交站点品质提升行动,结合村庄布局、风土人情和出行需求,规范各类公交站点设置,选择适宜的公交车型。推进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加快农村公交数字化服务转型。

  二是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农村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均衡发展。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加强与区域特色产业、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市场主体间的业务协同,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

  三是提升公路驿站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公路驿站建设,鼓励利用公路沿线边角地和镇村既有设施改造建设公路驿站。提倡结合乡村产业、文旅特色,优先考虑在农村公路村庄段设置公路驿站,提供停车、休息等多元服务。

  一是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结合城镇布局和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对农村公路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加强设施精细化养护,推广机械化设备应用,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日常清扫保洁频率,重点加强人行道、照明、绿化、排水等附属设施养护,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设施精细管理。加强设施精细化养护,推广机械化设备应用,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注重人性化设计,完善安全防护、标志标线及适老化设施。开展精细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桥下空间美化、景观小品设置、隔离护栏整治,促进道路设施与乡村旅游、生态宜居融合发展。

  三是强化设施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动态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大力提升农村公路交叉口和临水临崖道路路侧安全防护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抢险设备和物资投入,加强道路防塌陷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一是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动管养体制创新优化。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推广公路管养平台、“智慧路长”应用,提升农村公路长效管理能力。加强镇级管理力量和专业技术能力,足额配置专管员。增强全社会参与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格局。

  二是加强路产路权保护。完善“区有执法员、镇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机制,夯实农村公路路政执法力量。建立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发挥“路长制”协调作用,定期组织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超限运输车辆执法力度,加强源头监管和过程监管,保障农村公路安全运行。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放管服”改革,提升养护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引导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培育发展养护市场。规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活动,将养护工程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

  一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农村公路设施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鼓励采用绿色、节能等“四新”技术。推动路域环境保护、生态防护,加强道路固废、工业废渣等材料循环利用与养护技术研发,推广新能源设施在农村公路的应用,强化农村公路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二是做深做实“农村公路+”。创新农村公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盘活乡村资源。鼓励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民宿康养、房车营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电商物流、生态农业等项目一体化开发,发挥农村公路串联作用,形成一批以农村公路为纽带的“可居、可游、可业”的居住点、景观线和产业带,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的附加值,带动沿路经济发展。

  三是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建立健全行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管护队伍整体素质。完善爱路护路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宿州市埇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