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方公里核心区高线游廊概念性方案设计:为常州市高铁新核心区范围,东至长江路-通江路、南至黄河路、西至轩文路、北至新龙生态林,总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详见附图)

  (2)高线游廊启动区(常州北站-旅游商贸学校段)方案设计(扩初深度):南至常州北站、北至旅游商贸学校,南北总长约1.8公里。

  (3)环新龙湖周边景观方案设计:南至常州北站、北至崇仁西路、东至长江路、西至乐山路,总用地面积约95公顷。

  为了能够充分凸显“中轴意义”、兼顾中轴与周边城市空间系统联系,本方案设计及研究范围可分别从高铁新城多层级进行统筹研究。设计单位应在充分解读上位规划、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方案设计。方案应反映基地历史地理脉络,引领未来城市生活。

  展示现代化、特色化、主题化的高品质城市景观,打造融“最特色的城市轴线”、 “最梦幻的城市景观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线、任务

  高线游廊作为商务、文化、休憩、自然等多重功能的联系纽带,需注重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要塑造具有常州高铁新城特色的空间形式,引导未来城市生活,力争将本项目打造成全国城市公共空间及景观营造的标杆之作。

  在方案设计之初,设计单位需对高线游廊作总体策划,综合研判其在城市、高铁新城、核心区等多层面的定位及职能,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思路与策略。同时,通过策划研究形成高线游廊的功能体系、廊道形式、核心项目、运营与实施建议等。

  根据高线游廊策划的总体方向,结合现状、已批在建项目、已批未建项目,落实景观总图,明确景观分区,提供重要景观空间以及重要景观节点的景观形象,设计主要视线节点景观。

  协调高线游廊与周边地区公共空间的衔接关系,既保证游廊内部公共空间的系统性,又突出区域公共空间的一体化。构建纵向景观廊道,形成主体空间序列;拓展横向景观廊道,联通东西公共空间。高线游廊注重高铁新城特质的研究,强调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处理,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除水平面联系外,公园还需强调垂直面转换,与周边楼宇、地面慢行、下沉广场、地下空间等进行有机整合。

  高铁新城核心区交通方式多样、复杂。设计应以人为本,协调好各种接驳关系,合理安排线路组织,建立高线游廊内外一体化的慢行系统,满足步行、自行车等多种慢行需求,保障安全、高效使用。除陆地交通外,可以结合方案策划项目可考虑设置水上交通线)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是高线游廊中集文化、活动、游憩、展演等多重功能的精华所在。通过互动灯光、多层次休憩平台等多维表现方式展现建设历程、大师创作之路等。

  方案应对其功能布局、风貌形态、结构选型等做重点研究与设计。高线游廊将具备慢行游憩、驻足观赏、绿化种植、联系建筑等多重功能;风貌形态应与周边环境、建筑楼宇、公园绿地等协调统一;结构选型除常规游憩活动外,须满足平日活动(中低强度)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经济。

  高线游廊作为多重功能的集合体应该是动态可变的,具备不同时段的“表情特征”。方案设计应对夜景照明和绿化营造做精心研究,打造“廿四小时脉动轴”和“春夏秋冬表情秀”,为激活夜经济和四季旅游做好配套。

  在高铁新城核心区范围内,本区段建筑景观、道路交通等建设要求最高、启动最早,这里将成为高铁抵达常州的“第一印象”。在游廊总体概念性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启动区建设将承担形象展示与效果示范等多重作用。

  根据上位城市设计、既有沿线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等对高线游廊方案进行方案深化与优化,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形态优化、交通组织、结构选型、沿线绿化配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景观小品、夜景照明等。

  本次设计包括概念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与扩初设计三部分内容。通过扩初设计对后期施工图设计形成明确指引与把控。

  梳理新龙湖现有景观风貌、结合上位规划与高线游廊方案对环新龙湖周边景观进行提升设计,力求将本区域打造成高铁新城的形象标杆和品质典范。

  统筹建筑景观、统筹交通组织、统筹实施时序,综合研判新龙湖公园周边现状与未来发展,从形态、业态等多维度把脉环新龙湖周边景观脉络与建设要求,形成具有唯一性的城市窗口。

  设计内容包括总体布局研究、环湖慢行交通组织、滨水空间设计、沿线植物提升设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研究、夜公园主题策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