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2月11日电(记者徐机玲、蔡玉高、石永红)12月13日,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竣工开放,引起世人关注。

  历史是永远的教科书。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纪念馆,建馆22年来,以撼人心魄的警示教益,吸引了1400万海内外观众。扩建后的新馆,以更具震撼力的历史遗存、更加丰富的文物史料和寓意深刻的建筑设计,启迪人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去年4月,纪念馆扩建工程新展厅工地上,又发掘出19具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经专家鉴定,这些身首分离、严重扭曲变形的人体遗骸,均为战争状态下的非正常死亡。如今,这些遇难者遗骸被原地原貌陈列在展厅内,令观者感到强烈震撼。

  在此之前,纪念馆已于1984年、1998年两次发掘到大量遇难者残骸。现分别原地保存于墓地广场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和毗邻的“万人坑”遗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屠城3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地处城郊的江东门集体屠杀地有上万人惨遭杀戮。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78岁的王秀英老人至今难忘:杀红了眼的日本鬼子,把上万名抓来的老百姓和俘虏,驱赶到江东门集上,一声令下,轻重机枪一起开火,人群中顿时一片哀号,凄惨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轮番屠杀后,江东门遍地尸体,坑里埋不下,就将尸体扔在河里,堆成了“尸桥”。据档案资料记载,1938年初,慈善机构在江东门一带埋尸28730具。

  为了将血写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南京土地上,南京市政府决定在当年日军屠城埋尸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建馆立碑。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馆。1995年,纪念馆二期工程又建成悼念广场和大型群雕《古城的灾难》。20多年来,这座由东南大学齐康院士主持设计、形似墓冢的遗址性纪念馆,以独特的纪念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史料展陈,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灵。

  纪念馆朱成山馆长介绍,在1400万参观者中,有80%以上是青少年,还有近十分之一是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近年来,纪念馆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28座城市,以及美国旧金山、日本名古屋、意大利米兰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仅海外观众就达到150万人次。

  今年7月,一部由美国人制片、导演的历史纪录片《南京》,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片中最令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原始影像资料,就是当年留在南京国际安全区救助中国难民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

  在纪念馆新落成的近万平方米的展厅内,约翰·马吉的这台16毫米摄影机和4盒原始胶片,与其他3000多件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和3500多幅历史照片,成为《人类的浩劫--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重要史证,向人们诉说当年侵华日军的残虐暴行。

  为搜集更多的历史证据,从本世纪初起,纪念馆向海内外广泛征集文物史料,这次展陈的大量珍贵文物就是从1万多件馆藏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其中许多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步入展厅,拾级而下,在被复原的日军轰塌的古城墙下,赫然可见一座高约3.6米、宽2.6米、重达32吨的混凝土结构地堡,这座经历战火的历史文物,是当年中国守军在南京江宁为抵抗日军修建的防御工事,它见证了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举。

  展厅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瓶,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开慰安妇身份、已于今年4月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雷桂英老人生前所赠。这个装高锰酸钾的小瓶,是侵华日军让慰安妇使用消毒剂用的,看到它,雷桂英老人的血泪控诉犹在耳畔。

  日本名古屋僧人大东仁近年搜集到的一个“南京沦陷棋盘”,是战时日本为儿童制作的游戏玩具。这个棋盘中刻着一张中国地图和一些中国城市的地名,游戏者可用小旗插在这些地名上,意为“攻占”。这一军国主义教育工具,使人们认识到那场罪恶战争的思想根源,令人警醒。

  根据历史资料和幸存者回忆,纪念馆还复原了当年三户家庭遇难的场景。看到复原后的场景,父母和两位姐姐都被日军杀害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失声痛哭:“当年的情景就是这样!”

  朱成山说,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纪念馆首次在展厅中设立了历史证人“档案墙”。在这道高高矗立的墙内,摆放着12000多份南京大屠杀历史证人的档案,其中黑色代表遇难者,共有9620份;蓝色代表幸存者,共有2663份;灰色代表外籍人士和侵华日军老兵,共有142份。在这些可供参观者查阅的档案中,详细记载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情况,幸存者和战争亲历者的证言。

  为历史立证存言,是“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展厅内,用醒目的大字标出的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道出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

  经两年扩建即将与公众见面的新展馆,整体形状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

  朱成山介绍,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纪念馆扩建工程,将新老展馆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建馆宗旨。与原馆相比,新馆区的占地面积增长了3倍,达到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为2.5万平方米,展示的文物从100多件扩大为3000多件。

  新馆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几组形神俱备、细腻逼真的艺术雕塑。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精心设计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群雕《市民逃难》、主题雕塑《冤魂呐喊》《胜利之墙》,成为凸显各个展区主题的“点睛之笔”。在和平公园里,著名雕塑家、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孙家彬创作设计的高达30米、用汉白玉制作的《和平》雕塑,以一对手托和平鸽、展望未来的母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类对和平发展的期盼。

  朱成山说,凝聚和展示历史记忆的纪念场馆特别是遗址博物馆,对公众有着巨大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二战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殉难者纪念馆、耶路撒冷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法国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美国夏威夷珍珠港亚利桑那纪念馆,都及时保留了战争遗址和大量史料,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也是全人类共同铭记的历史教训。我们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