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弧的桥身,犹如一道月牙,简洁淡雅;造型独特的斜拉索“款式”,设计优雅,形成类似皇冠的视觉效果;以市花芙蓉花为设计立意,在桥上设计出独具一格的观景平台……这些“高颜值”桥梁,就是将在成都市新建的首批钢结构“空中绿道”。这些“空中绿道”或架在水面之上,或跨越城市道路,蜿蜒曲折间体现出别样的自然感与设计感;不仅外形美,而且采用了无障碍设计,自行车游行者可以全程畅骑。

  按照建设大生态、构筑新格局的思路,成都市梳理14334平方公里市域的11534平方公里生态基底和2800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情况,在“双核联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格局与“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生态格局中,规划建设“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1万公里以上,全域形成上万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其中“一轴”为锦江绿道,长度约200公里;“二山”为龙泉山和龙门山森林绿道;“三环”为沿三环路布设的熊猫绿道、沿绕城高速布设的锦城绿道、沿第二绕城高速路布设的田园绿道;“七带”则以我市的12条重要河道为依托,进行打造。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在启动建设的环城生态区绿道中,为了达到绿道连通,将首次新建钢结构的“空中绿道”,即桥梁式绿道。首批绿道桥梁都将“绑建”在市政桥梁一侧,一共7座,分别位于成渝高速、驿都大道、成龙大道、成自泸高速、科华南路—锦江、天府大道、剑南大道。

  “这些绿道桥梁都是建设在市政桥梁的旁边,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绿道的闭合和贯通。”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其功能也是为了满足人行和非机动车骑行,但这7座桥梁却与我市已有的人行天桥有很大的不同:“与普通人行天桥的功能不同,这些绿道桥梁将要满足市民的骑行需求,因此在设计中,进行了充分的人性化考虑,以增加上桥、下桥引道长度的方式,让上下桥坡度放缓,骑游者在上下桥时不用下车推行,实现骑行的无障碍。以科华南路—锦江绿道桥为例,为了实现无障碍上下桥,设计方因地制宜,专门设计了螺旋式的多层骑行道,这样可以保证骑游的市民全程畅行。”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这些桥梁都将采用钢结构,钢结构具有桥体轻盈、造型多变的特点;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桥梁,对桥梁基础的场地条件、施工条件要求较低,施工更加方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可以采用装配式施工,桥梁的施工周期将大大缩短,对交通的影响非常小。”

  不仅在功能上不同,在“颜值”上,7座绿道桥梁也是大大超越既有的人行天桥。“首批7座绿道桥梁,每一座都有一个主题,每一座都不一样。”设计方表示。

  7座绿道桥梁中,位于剑南大道的名为“灯之桥”,以简洁舒展的线性与两侧湿地公园的一级绿道连接;由于该桥邻近高新科技区,所以设计以灯光为主题营造科技感。该桥中的一段还将跨越锦城湖,形成“水上绿道”。位于天府大道的名为“月牙桥”,该桥下部结构的V形墩轻盈优美,托起呈微弧形、犹如一道月牙的桥身。位于科华南路—锦江的名为“竹桥”。该桥利用结构自身的特点展现韵律感,形成穿过竹林的意向;而斜拉索的造型,又有形似皇冠的视觉效果。位于成自泸高速的绿道桥梁名为“涟漪桥”。这座桥不仅自带曲线,而且在桥上设计了三处防护网,在视觉上形成了波浪涟漪的效果;防护网上还将栽种藤蔓植物,形成垂直绿化。

  位于成龙大道的绿道桥梁名为“桥屋”,也极具特色。在桥梁的一段加上了取自川西传统建筑中山墙元素的“罩子”;当有阳光时,“罩子”会在桥上投射下排列有序的几何线条阴影,很有现代感。位于驿都大道的名为“驿都桥”,桥梁蜿蜒曲折;为体现田园风格,该桥地面采用了防腐木材质,增加了亲近自然的感觉。位于成渝高速的名为“花之桥”,是7座桥梁中最为“花哨”的——不仅在邻近东风渠的地方专门设计了观景平台,而且地面采用了彩色沥青。

  据悉,这7座桥梁将与锦城绿道同步建设实施;待它们建成后,市民就可以享受到畅行“高颜值”钢架构“空中绿道”的酣畅淋漓了。(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