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水,作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确保农民幸福、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用好水资源,并以水资源为依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带动乡村各方面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推动力?
从黄河之滨到徽州水乡,从东北黑土地到南国海南岛,从云南洱海到粤东潮汕……近年来,黄河设计院水生态与景观艺术设计院(以下简称“生态院”)用一个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EPC项目的成功实践,以及灌区改造、区域调水项目的设计规划,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水利之美,为乡村振兴发掘水之潜能。
安徽霍山,大别山下,清澈的水流从山间密林中潺潺流出,在绿色的丘陵与田野间流淌,散发出徽州水乡宁静祥和的气息。
济广高速公路洛阳河大桥旁,新修的堤岸与周围的绿色融为一体,堤顶平整的道路如彩色的飘带在河岸边铺展开来。清澈的河水从上游不远处的跌水堰拾级而下,沿着平整的河床朝西北方向缓缓流去。
“之前这些河道淤积严重,堤防标准也不统一。这里降水量大,暴雨频繁,洪水严重威胁沿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常年冲刷,河道与农田的界限常常都分不清楚。”生态院霍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经理孟潇告诉记者。
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实施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岸坡整治和必要的改造等措施,恢复河道防洪排涝功能,提升防洪排涝标准。“现在洛阳河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孟潇说。
距离洛阳河不远的但家庙河,堤坡如台阶一般整齐堆叠,一层层台面之上,青草破土而出,装点着堤岸,也给这里带来更多的生机。“这里采用的是复合笼袋技术,将开挖的废弃土装填至笼袋中,就可将其作为制作堤坡的材料,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既节约了成本,还可以保持自然生态。”孟潇说,“霍山项目中的8条河流,根据河道特点、水文特征、周围环境等的不同,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对堤坡等设施都做了针对性设计,让其更加符合每条河的实际需要。”
堤防稳固,河清水畅,该项目还通过建设和改造多处跌水堰,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河道景观,也留住了更多的水,周边百姓取水用水变得更加方便。随着一项项工程的完工,雨天洪水漫灌,旱时无水可用的情况已然成为过去。
为更好满足当地群众在河水中洗衣洗菜的需求,项目部根据甲方指示,专门在水边和堰顶设置平台和汀步石,既尊重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也通过规范和提高亲水设施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更好保护。
位于桐柏山西侧的河南省唐河县,曾经也因为河道问题备受困扰。“唐河县地势平坦,降水量丰富,但是境内的几条河流从田中穿过,水稍大一些就四处乱冲,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唐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戴翠琴说。
如今,唐河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经过疏浚河道、修筑堤防、设立堰坝等工程措施,唐河县水安全与水环境状况正在发生质的改善。同时,该项目还对周边的几十个坑塘进行了规划与治理,在附近增加健身、游园等设施,让村民享受用水便利的同时,生活变得更加充满乐趣。
霍山县浔阳河畔,沿河道精心点缀的雨水花园、生态树池、人工湿地和生态栈道等治洪排蓄景观,形成一处曲径通幽的滨河生态休闲区。“我们的项目通过‘一渠引领、一轴串联、五脉延展、多景共荣’的设计理念,规划‘洞天一鉴、缤纷水渡、碧山映荷、竹林溪语’4个人文景观节点,并对8处一级湖塘和10处二级湖塘进行景观提升。”霍山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管处技术负责人吴艳如是说。
景色美了,道路通畅了,依托水资源与环境优势,这里发展起了稻田养虾、农业采摘等特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其实这里的文化资源还有很多,袁隆平试验田、舒传贤纪念馆、曾经的三线兵工厂、陶瓷博物馆等,还有深厚的茶文化和酒文化,现在都被河流串联了起来。以后,河中可以漂流,沿河道路可以举行自行车、马拉松等比赛,这里可以形成很多条沿河旅游线路。”
如果说霍山是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之美,那么黑龙江闫家岗农场则是紧邻大都市的世外桃源。
这片距离哈尔滨市区不到20千米,面积仅300余公顷的黑土地上,却是河渠纵横、湖塘密布,被誉为“微观北大荒”。
“闫家岗农场水美乡村项目以八一干渠、干沟河支沟为横线,以运粮河、干沟河、太平湖支沟为纵线,形成水系网络;连通运粮河左岸池塘以及太平湖上游岸上16处池塘,串点成片,盘活现有水系,让‘死水’变‘活水’,辅以生态修复、绿化、人文景观建设,打造出多个景观主题区域。”同时兼任北大荒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设计总工程师的戴翠琴说,“随着水系连通、水质改善,曾经死水一片的坑塘现在都养起了鱼。”
从高空俯瞰,一幅幅巨大的稻田画诉说着祖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与希望,一道道河渠、一个个水塘,则是实现这份理想最有力的支持。水环境的改善为这里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如今,每到周末,便有数不清的市民纷至沓来,在这片世外桃源中尽享生态之美。
海南岛西海岸,东方市感城镇,环岛旅游公路感城港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感恩河水从桥下奔流入海,站在桥头眺望,一侧是广阔的北部湾,另一侧则是充满了热带风情的高标准农田及果园。在海南省文旅厅不久前的一次考察中,考察组详细了解了这里的文旅资源和正在实施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拟在这里增设“感恩通天”旅游驿站。这是对当地水生态规划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强大促进。
“我们进行河道规划治理,不仅是为了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更要通过区域水系综合整治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海南东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高树林说,“为此,我们对东方市域内的河道进行了筛选,选择感恩河等几条辐射面大、带动能力强的河流进行治理,系统解决河道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助力区域产业发展。”虽然该项目刚刚进入施工阶段,其带动效应却已初现端倪。
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水同样是关系乡村发展、民生福祉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如何通过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以水兴农,生态院也有着自己的解决方案。
宁夏中宁,由于降水量稀少,由此流过的黄河成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这里的用水矛盾比较突出,同时面临着土地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中宁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李勤英说,“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栽植耐旱耐盐碱乡土植物。有条件的地方提升改造,没有条件的地方就充分尊重自然。”
虽然没有南方水乡那般郁郁葱葱、流水潺潺,但因地制宜的设计却让这里显得更加朴实,更加符合当地群众需要。
“结合中宁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最红中宁 最美乡村’的口号。这个‘红’,既是中宁黄河南岸享誉全国的枸杞,也是中宁黄河北岸香甜可人的红枣,这些都是很好的产业资源。通过河湖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将它们与沿线黄河文脉串联成线,既促进了产业发展,也挖掘出更多旅游资源。作为黄河职工,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这是我们的骄傲。”李勤英说。正是这种接地气、有特色的改变,让中宁黄河两岸不断孕育出新的生机。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良好的灌溉条件必不可少。
彩云之南,大理洱海,作为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曾经因为污染而备受诟病。作为环绕洱海而生的洱海灌区,其生态与发展都与洱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设洱海灌区工程,不仅为了实现清水入洱海的目标,也是为了改善灌区灌溉条件,保障粮食安全。”生态院副总工戴菊英告诉记者。
原先,洱海灌区的灌溉方式较为粗放,溪水从周围的山中流入灌区平原,就直接浇向田间地头,含有化肥等营养物质的退水则直接流入洱海。这种灌溉方式不仅要靠天吃饭,还对洱海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我们通过提灌等方式将洱海水引入灌区,而退水则先流入人工湿地,通过自然净化之后再重新流入洱海。”戴菊英说,“这种方式听起来有些折腾,但在保护洱海水质的同时,提高了灌溉保证率,特别是通过泵站、渠系、管道改造,并进行统一管理,灌溉用水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我们还积极参与了江西省吉泰盆地灌区工程。通过对这片地处革命老区的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其自我调控和保障能力,预计新增区域多年平均供水能力4.3亿立方米,初估供水受益人口超百万,在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供水安全以及促进水生态保护、水文化传承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戴菊英说。
灌区改造升级让农田喝上了“好水”,而粤东供水工程的实施,则让“好水”惠及到了更远、更多的人群。“现在工程已经全面开工,通过连通韩江、榕江、练江3条水系,水质更好的韩江水将可以直接流向粤东,改善潮汕地区的用水环境。”生态院粤东供水工程负责人罗涛说。
“感谢黄河设计院同志的工作,不但这么快出了设计方案,还特别贴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制定了一套详细可行的后续管理办法。”在霍山项目部,项目业主方负责人李俊峰毫不掩饰对这群黄河人的专业精神的赞扬,而这也是众多业主方对生态院的共同评价。能够高效且出色地完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背后,离不开生态院对BIM技术的超前研发与推广应用。
2017年,黄河设计院开始利用CIVIL 3D和REVIT两款BIM软件进行生态水利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由于这种应用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许多内容都需要设计人员从零开始探索研发。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黄河设计院创造了该领域的多个第一,并取得了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由中国BIM科技大会组委会组织的“2023数字中国榜样人物”颁奖仪式上,生态院孟明从众多参评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榜样人物。这既是对黄河设计院长期致力于创新型设计院建设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生态院大力推动BIM设计的充分肯定。
让设计回归创意,把其他交给科技。设计人员通过BIM技术的创新运用,摆脱了烦琐的制图工作,让思考回到了方案设计本身,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保证了设计成果的质量。
随着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生态院在水利工程数字化领域也正在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近年来,生态院积极落实BIM设计“双90”战略,成功推动90多个项目应用BIM研发成果,在数字化设计、研发成果推广运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手段效率低、成果不直观、变更修改量大等难题,打造出生态院独有的数字化设计体系。
BIM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完美结合,让生态院的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也为乡村水利规划开辟了新的路径。
擘画蓝图,匠心筑梦。在生态院与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项规划正在变为美好的现实,润泽一片土地,幸福一方百姓。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黄河生态人将继续秉持专业的精神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广袤的大地上创造更多美好、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