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纪录片《绿满津城》第11集中,神户园成为了众多观众的焦点。在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神户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日式庭院,也是中日友谊的象征。它的建设历程和背后蕴含的文化交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神户园坐落于天津水上公园,面积不大,但承载着丰富的故事。这座园林的背后,映射出1973年6月24日的历史时刻——天津与日本神户缔结为中日第一对友好城市。这不仅是新中国同外国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更是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友好关系的建立,为后续的经贸、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奠定了基础。1983年,为庆祝友好关系成立10周年,天津的代表团在神户市立森林植物园进行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
1988年,为庆祝两市友好关系15周年,建设神户园的建议被提出。次年,神户市的造园专家便亲自前来天津,开始了这一座美丽园林的打造。80年代的神户园建设,可以说是一段跨越国界的手工艺交流旅程,神户的工匠们不仅带来了日本的园林设计理念,还与当地年轻工匠携手合作,参与园林的每一个细节。
“这里的石头,使用的是天津本地的石头,我们特意去蓟县盘山寻找适合的石料,”日本神户国际交流中心天津代表处首席代表高桥健司说道。这种对土地的尊重与热爱,让神户园在视觉上显得尤为贴近天津的文化。
走进神户园,眼前便是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樱花盛开,碧桃嫣然,垂柳摇曳,青松傲立。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透露着日式园艺的细腻与优雅。尤其是那座红色的赤桥,象征着喜庆与幸福,令游人流连忘返。
“在神户园中,石灯笼是一个重要元素,它最早源于中国,后来被引入日本,成为日本园林的一部分。”阎淑龙副教授为我们剖析了这一文化传承的深层含义。石灯笼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赋予了园林一种独特的氛围与历史延续感。
神户园的植物选择上,以常绿树为主,不同于北方园林的单一设计,神户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日本的松树与中国的柳树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艺风格。秋日的神户园,枫叶如火,流连其中,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
1993年两市友好城市20周年之际,神户市的河岸上落成了由天津工匠完成的百龙戏水雕塑,这一雕塑如今成为了当地的重要地标,象征着两地民众的友谊与合作。
神户园不仅是景观的聚合,更是两国人民交流的缩影。随着日资企业在天津的落户,以及越来越多的天津人前往日本发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正在不断深化。通过神户园,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的根基在于民众的亲近,交流是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
今天的神户园,已经成为游客观光的热门去处。无论是节假日的家庭聚会,还是朋友间的闲聊聚会,这里都能见到游人嬉笑的身影。人们在此追求美好、放松心情,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而今,在中日友好的大背景下,地方交流尤显重要。天津作为受邀方,积极探索更为务实的合作方式。这意味着,神户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友好的探路者。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走进神户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中日文化的交融。这座日式庭院,不仅将两国的美丽景观相结合,更加深了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通过纪录片《绿满津城》的揭秘,神户园不再是简单的一片绿地,而是一条连接心灵的纽带。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期待未来在这个共享的友谊园中,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创双赢的美好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