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园林植物应用设计(实习)》课程花境设计与落地实习教学顺利开展。风景园林2021级全体学生在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顷园)共同完成了12组主题花境的现状调查、方案设计、花材定苗、落地实施与成果汇评。
《园林植物应用设计(实习)》是配合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植物应用设计》,面向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实习课程。课程旨在通过户外实例调研、设计方案落地实施等实践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设计图纸与实际场地条件、植物材料特征之间建立关联,帮助学生巩固小尺度植物景观设计与营建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能力。
各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在约10平方米地块中以现状植物为基础,主要补充多年生草本植物,搭配少量灌木,并利用装饰物增添花境意趣,分段完成主题花境的设计与落地。
配合“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程教学进程,实习课于2023年5月15日开课,为期一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组织教学,现状调查、方案设计与花材定苗阶段在“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课堂上由各班任课教师指导完成,落地实施与成果汇评阶段在“园林植物应用设计(实习)”教学周集中完成。
5月19日上午,园林学院教学副院长罗乐和课程组老师、苗圃和树木园管理办公室负责老师对课程设计成果进行了现场观摩,同学们分组汇报了设计思路和实习感想。李慧老师对课程实践进行了介绍,董丽教授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罗乐院长对本次教学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谈到组织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理解课堂理论知识、熟悉了解植物材料、锻炼动手实操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倬凡 王福嘉 关致颖 彭星昱 辜欣妍 叶佳一 郭令仪 于明睿 张献月 蒙睿
星星从尘雾中诞生,散落在寰宇,他们将我们与宇宙相联系。散落的波波球立于花丛间,好似我们每个人置身于大自然之间,也似不同的人类文明竞相生长、绽放在大地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组花境来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我们身处不同地方,仰望的却是同一片星空,花香、鸟叫、蛙鸣,我们对于自然的感受总有共通之处。一条由蓝紫色系花的植物材料组成的“星河”将波波球联系、簇拥,好似人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发现自我,寻找彼此之间的关联,共同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人类群星闪耀,便构成了人类历史的星河。在不同的文明、文化之间,我们相信也一定会有像大自然这样的纽带,让不同文明之间拥有和谐沟通的可能,让人类先进的思想理念如花境条带的延伸般在宇宙间自由流动,推动全人类携手并进。
本组分到了在园路两侧相对的两部分地块,运用不同种类的蓝紫色植物以团块式种植串联出一条蓝紫色条带,使得两部分地块得以联系、呼应。植物的高度由路边起逐渐升高,形成一个逐渐向外延伸的曲线,创造出景深效果,临水边绣球的团块和水中睡莲相呼应,延伸了花境的观景空间。蓝紫色植物条带周围围绕着黄色和绿色植物,以突出色彩的对比效果。同时,通过交替布置蓝紫色、黄色和绿色植物,也形成了色彩的重复和连贯感,确保整体视觉效果的和谐。波波球沿着蓝紫色条带散落布置,既是对条带流线的强调,其反射的光影也形成了高低错落的视觉焦点,增强了花境的灵动、梦幻之感。
我们的主要地块背靠池塘,靠近池塘的一侧有一个反坡,这个反坡使我们的花境层次感弱化,且对于植物保水并不友好。因此我们着重把靠近池塘的一侧的土坡填平。
我们为这小小的地块付出了汗水和时间,也收获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实际搭配过花境,而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有机会在苗圃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将植物移栽下地。我们也知道了布置一个小小的花境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图纸与现实总会有些区别,更加体会到真正的设计要扎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陈年念、唐姝悦、武一可、李宇欣、李骜、杜锦、康煜炎、郭星佚、罗丹羽萱、许舒晗
根据现场调研,我们选择这块地,它位于一个道路交接处,观赏面非常丰富,场地现状留有的树也非常有美感。
表达思想:我们希望观赏者能够融入我们的花境,在林荫下的躺椅中休憩,身旁有千纸鹤,石子,松果,捕梦网,以及植物的陪伴,能够暂时逃离这个快节奏的世界,给自己的心灵放个短暂的假期 ,感受自然花草的美好,听蝉鸣蛙声,赏落日晚霞,充满电之后以更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设计表现及手法:在这片花境中,我们主题采用了蓝紫白冷色系的植物来契合我们白日梦想家的主题,如蓝滨麦,绣球,小花葱,银叶菊。然后在与其他小组衔接处我们也做了很好的处理,结合他组设计采用了山桃草,毛地黄吊钟柳,金鸡菊来与我们的花境做了自然的衔接来过渡到我们的主题部分,同时我们也保留了场地现状中契合主题的植物,如蓝滨麦,玉簪以及荆芥。然后我们根据主题增加了相关配饰,如躺椅,松果,千纸鹤,捕梦网。
在花境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经过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果,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梦想的实现吧!
在这一周里,我们在三顷园“沉浸式”体验了种花境的过程。从画设计图、选苗、制作苗木表,到现场挖沟、栽苗、覆土、平地等等工作,在亲身实践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教室内和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给花苗挖种植坑时挖多深、植株之间的种植密度如何安排、以及一些植物的识别特征和生长习性等等,这些知识放在书本中只是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但当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它们都会变得简单又有趣。我们都觉得非常幸运能有花境实习周这样一周时间,给我们亲自体验种植花境的机会。感谢学校学院的支持,感谢任课老师、花圃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每一位组员在这一周中的辛勤付出。未来一年里,我们会常回来看看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所做的第一个花境的!三顷园,再见!
举目四望,队里皆是大老爷们,一时之间的感慨难以言表,这样的小队注定难走寻常路。出于这样的心情,设计了叶多花少,冷多暖少,花叶穿插、交相掩护的小组主题花境。
搭配了少量的暖色花卉进行跳色,大胆的使用了灌木材料,同时使用了较多的竖线条植物和观叶植物来延长花境观赏期。化解并适应场地限制,在松树下立地条件较差的阴影区种植了玉簪绣球和荚果蕨等不耐阴植物。
春风拂面过后,一阵雷鸣雨将我们推向了夏天。此时,我们站在春夏交界处,聆听植物的心声,感受自然之美。劳动两字,只有实践之后才有份量,当我们拿起锄头和铁锹,才明白大地母亲的坚强以及劳动人民的艰辛,但也感受到了汗流浃背后,夕阳照在植株上显现出的美丽。那一盆盆动容的花卉,在栽下之后,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害羞,但也在生命的源泉灌溉后,昂首挺胸愤然起立,仿佛找到了希望,就像我们看到了那植物设计画上句号后找到了希望一般。
该作品灵感取自三顷园中偶然经过的一只黄色小猫,小猫的灵巧可爱深深吸引了我们,故决定打造重现小猫遨游花园的景观。
设计团队用白色石子铺出小猫头部的形状置于花境中央,然后选取代表猫咪活跃的黄色及其补色紫色作为花境的主色调,种植了亮晶女贞、金鸡菊、过路黄、荆芥、林荫鼠尾草等植物。两种色系植物分置两侧,同时又形成了补色点缀衬托,形成漂亮的渐变色带。紫与黄的对撞给人以神秘感,行走其间,一只可爱的猫咪忽然探出了脑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花园中的秘密。
本次实习最大的感触是设计方案和实际落地之间的差异很大。方案阶段我们对花境的认识还是一个个斑块,一切全靠自己的想象。但是实际落地阶段我们则需要根据植物材料的株高、颜色、质感等综合考虑去搭配,不再是单个植物的观赏性,更多是组合起来的效果。
在摆盆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摆法,在尹豪老师和胡楠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们最终敲定了方案,确实和我们最初的设计方案差别很大。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帮助!感谢花境实习课程让我们能够亲身实践通过植物材料的搭配来达到景观效果,这是也风景园林最独特之处。
由于场地有两个井盖和管道影响,我们选择将设计定为自然与工业的结合,在两个井盖上方安置轮胎,轮胎内放置小菊,营造野趣氛围,迎合工业风格,在其中一个井盖周围铺设小石子,提示观赏者可以走进花境,坐在轮胎上近距离欣赏花境。
花卉高度由远及近逐渐降低,使观赏者观赏起来更加舒适,我们将设计场地后方抬高,使后方植物突出,花境层次更丰富。花卉主色调为粉紫色,配以许多银白色银叶菊,总体色调显得清新淡雅,视觉上显得亲和舒适。
经过这次的花境小组实习,让我们脱离了单纯在平面图上绘画色块,亲身接触了更多植物设计材料,增加了对一些植物的形态、习性、花期等的了解。这是一个可以使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锻炼的课程。花境的种植过程是我们在不断摸索,不断受到老师的指导,不断改进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最终花境的效果也令我们很喜欢。令人惊喜的是吸引了人来打卡拍照,真正做到了我们想设计一个打卡点的想法。也同样认识到了对于花境来说还是应使用更多的宿根花卉,草花的美丽是短暂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持续关注我们花境的变化。
邓语涵、张晓佳、曾齐益、严文伯、谈佳玮、王宇阳、萧欣宜、鲍文慧、周郁芊、赵狄
这个花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梵高的作品《麦田与柏树》,缤纷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和魅力。设计中将利用大量的当季鲜花、多种色调和各种类型的花卉来呈现出花境中的和谐与对比。
设计中利用麦田黄色的色彩、柏树绿色的色彩,配以一些白色、紫色等花卉,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生机的色彩组合。同时,设计中也通过花卉的形态和布局来模拟出麦穗和柏树的形状,使整个花境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总体而言,这个主题既表现了梵高的绘画风格,又将其转化应用到鲜花艺术领域,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这次花境实习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鲜花应用设计,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通过花卉的组合和布置来表达一种特定的主题和情感。实习期间,我们充分了解到鲜花艺术的独特之处,感受到透过花卉的形态、颜色和气息展现出的不同的情感和人文意义。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鲜花艺术所需的耐心、细致和创造力。在准备花卉时,需要仔细考虑每种花的颜色、质感、大小等因素,以及花摆放的位置和空间利用;在布置花境时,要根据主题和情感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调和,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传达。这些过程都需要不断的试错、修正和完善,而这也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花境设计的难度和挑战。
最后,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鲜花艺术的知识,学习了花境相关的养护、培育实际操作。同时,感谢所有老师这几天的悉心指导和教学,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这些双手生疏的学生也能够在花境设计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乐趣。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和艺术的力量,也为我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空间。
何佳成、张思睿、刘博茹、刘静怡、韩冰莹、孟德帅、朱虹谕、郭奕涵、秦易果、赵光远
本次花境设计以镜花水月作为设计意向,主要设计场景顺应观景流线进行时间尺度上的设置,主要为星夜,月夜和破晓三个部分,借助蓝紫色系的鼠尾草和南非万寿菊表现夜空,运用大滨菊和银叶菊表现明月和星点,最后金鸡菊,千叶蓍和美女樱回归晨光的温馨,色彩上由蓝紫渐变红黄。镜中花,水中月看似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后都将回归在晨光的温暖中。与此同时,我们运用了镜面纸,构成花从虚实相生的设计表现,也运用小灯光,使得“星夜”的表现更加突出,灯光色彩也与含苞待放的大滨菊相连,让整体花境更加融为一体。
春末夏初,植设实习拉开帷幕。方案敲定与花材购买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切从5月15号早晨开始。本周气温上升,是以太阳稍显热烈,下午还好,有场地西面几棵高树遮阴,上午没有荫凉,在烈日下翻土种植还是有点辛苦的,常常是种了一盆花便已汗流浃背。种花持续到周三全部结束,对于呈现出的效果我们十分满意。花园设计理念中的“星夜”与“月夜”在各种菊科植物的点缀下显得尤为梦幻与浪漫,而“破晓”也因花材艳丽而突破得浓墨重彩。小组间的协作也为我们本次花园落地铺垫了道路,我们每一位成员都为本次实习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共同营造出了我们的花园。很感谢能够有这样一次机会,种花,养花,护花,深入了解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希望这样的实习活动能多一点。
本组花境为双面观花境,主景季为6月、7月,以蓝色、紫色、白色系为主,偶有红色、粉色、黄色等花点缀其间,蓝紫色花又多呈竖线条,以鼠尾草、鸢尾为主,蓝盆花、百子莲、蛇鞭菊为辅,有清新朦胧之韵,故称“黛烟”。花境的东面主体为蓝白色鼠尾草团块,西面为微型月季组团,主题取月季的“月”字,又因月季的排布呈半月形,故称“月华”。考虑到不同季节的观景效果,同时符合“烟”的意境,我们选用了较多观赏草,如蓝羊茅、银叶菊、中华景天等,其中蓝羊茅环绕在场地特有的树根周边,形成独特的观赏点。整体上,本组的花境色彩统一、主题鲜明、富有层次感和多季节观赏价值。
这次实习是一次有挑战性的实习,我们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组员九个人,有两位因为不可抗因素来不了现场施工。我们组还只有一个男生,不过我们组每个人都十分努力,克服了这个困难。然后就是场地的问题。我们的地十分难挖,还经常挖到砖块和硬石头。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地块是其他组的两倍多大,但是经费是一样的,所以花材十分稀缺。我们联系了苗圃老师,和他一起去采买。实习结束后我们都晒黑了,有的组员手磨出了水泡,有同学脖子过敏了,大家都腰酸背痛。但是我们看着自己设计并亲手种下的花境十分有成就感,所有的困难我们都迎刃而解,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特别成功。
边策 黄天廓 罗奕菲 谭继越 王晨熹 王静宜 王冠杰 吴为 张轶轲 张成浩
解构规则,推翻经验,冲出框架,挣脱束缚,我们无需被定义。「非定义而生」——以紫色林荫鼠尾草、细叶美女樱、大花葱奠定蓝紫色的基调,用山桃草之粉、矾根之红、银叶菊,白色林荫鼠尾草之白进行点缀。花卉高低错落 ,层次分明。花卉肆意生长,撞破被写下定义的相框,我们的花径非定义而生。多年后,小组成员会回想起这个不被定义的花径,正如他们不被定义的人生一般非同寻常而充实多彩。
先前课程中所设计的花坛与花境终究是纸上谈兵。在经过本周落到实处的花径实习后,我们感受到了纸面设计与实地种植间存在的鸿沟。这是困难重重的一周,场地的岩石杂草色彩与高度的搭配,花开花败令我们费尽周折;这是身体力行的一周,种植技巧,搭配技巧,我们均有所掌握;这是满载而归的一周,我们在漫长而短暂的过程中收获了欢乐与痛苦,在踌躇与徘徊间迎来了挫折与成长,在区区三公顷的小园中,绽放独树一帜的色彩。
张浩然,姜心茹,刘冬晓,张若瑜,狄一萌,杨大珩,赵雪涵,徐静雯,李巧彤,杨熠盈,钱文驰
拾浪,即在好天气下迈轻快步伐与浪嬉戏。为了留存这一刻欢愉,我们将海于此建造,并分享这一片小小自然乐园供大家拾得。鲜花与浪涌是不同环境条件下同样使人雀跃的美。我们保持这种碰撞,以鼠尾草为主要景观,体现阳光之暖与色调之冷的和合共生。
就地形条件来看,在横向上多边形带转弯的地形使人联想到曲线条进而想象到蜿蜒的海滩与浪潮;在竖向上创造、加大高程,使土地条件与主题“拾浪”呼应,更加顺从人的视线、动作,增添动感。
就环境条件来看,土地中央的树木在环境价值上带来遮阴的条件,足以保障绣球、荚果蕨等植物的生存;在美学价值上,圆形的树干加上蔓延的枝干恰如水面中一圈圈涟漪,这种波纹使花境生动。
除花材选择因素外,为了满足“拾”的趣味性,我们在树桠上布置了铃铛,可以近观可以亵玩。为了营造“浪”的氛围,我们提前准备了白色鹅卵石,铺设在无法种下植物的树根区域、道牙区域,化劣势为优势。
在本次实践课程中,无论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种植方面,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设计时,我们因对植物材料与场地的不了解,导致购买到的植物材料颜色匮乏,好在不同的组之间勇敢交涉,互通有无,才使花境更加丰富多彩。在种植时,也因种植经验不足,导致反复反工。但是同学们勇于纠正错误,热爱劳动,最终使花境的种植更加合理。
总体来看,本次活动是一次相当有意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活动,打破了我们对于课本上知识的片面认知,并在劳动中拓展了种植的具体知识,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让班级更加团结,更具凝聚力。
曹宇恒,马宇璇,李进鑫,李孜婕,沈馨艾,王鹏斐,谢旻珂,张晏玮,张雨馨,郑优子
月亮降落的那天,人类历史迎来了落日与终末,地球从此成为荒芜死地。而在亿万年后,没有人类的地球,再一次萌发了生命的新芽。小小的“它们”利用月球碎片开采能源、将家园埋种在巨大的花木之间。连时间也模糊不清的文明尽头,“它们”在这片大地上重新点燃了月亮的灯。
三年噩梦般的疫情带给了我们许多关于意义的思考,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公共空间空旷得仿佛从未有过我们的身影,这样的场景也给我们以机会,用新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不属于我们的地球”。另一方面,尊重原场地本身状况,从大叶黄杨入手构思主题,结合树荫形成的小生境丰富植物配置。因此,我们的设计以“大地之灯”为主题展开,以大叶黄杨为降落的破碎“月球”,地上升起的灯为月球碎片,通过植物搭配来尽量构建一个自由的袖珍新世界。设计位于三顷园,占地约12平方米,共使用28种植物,形成丰富的色彩和线条碰撞,比如蜿蜒曲折的‘无极’蓝盆花、笔直向上的林荫鼠尾草等。场地本身的黄栌与银杏的秋色叶延长了花境观赏期,丰富观感体验。除植物的栽植外,还采用简单的太阳能发光构件,结合了画面整体的未来感风格,深化了主题。不同的元素构成的搭配,在具备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能够给观者带来独特的内心体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种植方面的知识是很匮乏的,导致第一次栽植时有许多植物没有种牢固,再加上阳光炙烤,次日再去的时候花朵已经蔫坏。本以为此次实习出师不利,在老师指导下,再次巩固他们的种植情况,加上浇水后,植物们却又神奇的生机勃勃,不禁让我们感慨生命的力量。在大部分我们选择的植物栽植完成后,老师建议我们在周围种植一圈玉簪和萱草来增加景深,丰富观赏效果,这种方式是我们没想到的,完成后果然让整体效果更上一层楼。
此次为大学以来第一次设计项目的落地,从概念方案到植物名目的确立、绘制图纸,再到最后实施设计,全程都是我们自己完成,这也是第一次能够真正看到自己设计的效果,所做工作也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新鲜感和激动的心情自然溢于言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将所学运用在实践中,这就是本次实习的意义所在。
江洪静,杨烨,韩荞蔚,桑湉,谭子萱,田诗瑶,杨茜媚,李静语,张笑尘,潘奕松
我们围绕“荒诞”的主题,从油画中提取灵感,以植物为“颜料”,在场地中描摹充满自然野趣的花境——我们选取了细叶美女樱、蓝山鼠尾草、雪山鼠尾草等作为主要观赏植物,奠定朦胧的基调,在蓝、粉、白之间点缀跳脱的银叶菊、热烈的红色木茼蒿等,营造朦胧、自然、乡野的氛围。花境使用不同的植物营造丰富的质感、色彩的对比、多层次的景观在炎热的夏日中表达“荒诞”这一主题。
这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花境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相较于图纸上的考量,我们对地形、气候、环境、花期、植物的配置和组合、实际植物材料的生长状况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设计、选材、调整、施工等一系列过程中,我们体验了实践劳动的乐趣,感受了园林植物应用设计落地的魅力。实践过程中也有新奇的、意外的体验,本应是主景的剪秋罗衰败消枯的状态,“银公主”大滨菊意外的低矮,三顷园大爷热情地移栽玉簪和萱草到我们场地,其他小组成员的挖土经验分享……虽说我们失去了两个伙伴,但得到了更多善良的关怀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