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建设“文化北海”,提升广西北海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11月14日,由北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北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海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将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举办。南国早报记者获悉,这是国内首个户外动态雕塑展,展览将借助北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动态雕塑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为滨海风光塑像。

  此次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得到了中国雕塑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国际动态艺术组织(KAO)等多家专业机构的共同支持。活动由北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北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北海中信国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首届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总策划魏小明介绍:活动以“北海潮”为主题。其中,“北”是北部湾开发大潮的始端;“海”是自然赋予城市的完美礼物;而“潮”是开拓、进取、拼搏的精神。“北海潮”寓意思想文化的引领者,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碰撞,更是新时代魅力北海的新气象。此次活动邀请12名国内外动态雕塑家,共制作12件大型户外动态雕塑,尺寸约为5~9米。据活动策展人施丹介绍,上述12人中,有国外艺术家5位,国内艺术家7位。12名艺术家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正好对应了中外动态雕塑发展的历程。其中,年纪最长者是美国的动态雕塑家林·艾莫里女士,现已93岁高龄,可称作动态雕塑元老级人物。她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动态雕塑创作,至今仍十分活跃。来自英国的安吉拉·康纳女士也已85岁,是英国国宝级雕塑家,曾在英国女王80岁寿辰时为其塑像。她在动态雕塑领域造诣极深,其落成在爱尔兰都柏林广场的动态作品《波浪》(39米)是欧洲最高的动态雕塑作品。此次,安吉拉·康纳女士为北海定制的作品《泰然自若》呈现水波荡漾的优雅形态,同时体现出中国文化中阴阳互化的哲学理念。中流砥柱者如国际动态雕塑组织主席拉尔方索先生,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国际动态雕塑组织,积极推动了动态雕塑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同时,他还将户外动态雕塑带到中国,其2008年奥运会期间坐落于水立方旁的作品《风之舞》成为中国第一件户外动态雕塑。我国的雕塑家邓乐、罗小平老师的两件作品,坐落于人流穿行如梭的深圳北站,开启了中国户外动态雕塑乃至公共雕塑的新篇章。

  记者了解到,动态雕塑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态,突破了传统雕塑静止的状态,借助自然动力(风、水、太阳能等)、机械动力或人为外力驱动,呈现动态美感以及全新的艺术创造力。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动态雕塑艺术家安东尼·荷尔创作的动态火炬曾惊艳世人。2016年与2018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先后举办了两届主题为“天行意动”的室内国际动态雕塑展,大型户外动态雕塑展在中国尚属首例。

  “动态雕塑与传统雕塑最大的不同就是‘运动’。”此次活动另一名策展人武豪介绍说,众所周知,雕塑给大众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静态的、凝固的,是一种稳定和永恒的形象,而动态雕塑则打破了这一固有模式和印象,通过让雕塑动起来,从而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他介绍,雕塑家在进行动态雕塑的创作时,除了考虑诸如传统静态雕塑的造型、材料、审美因素外,还要考虑雕塑如何动,以及怎么动才能获得惊艳的视觉效果;同时动态雕塑一旦要放大尺寸放置于室外环境中,更需要对雕塑与环境的融合、环境对雕塑动态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此外,雕塑展开幕当天同时召开动态雕塑研讨会,由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邀请参展艺术家、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艺术家、艺术机构、媒体等,就国际公共环境中动态雕塑现状及未来发展等课题展开探讨。

  魏小明教授、景育民教授、安吉拉·康纳女士为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北海副市长黄江女士一行介绍作品

  实际上,北海得到首届中国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青睐,并非偶然。据北海市旅游文体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增加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同时,当地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融合,旅游产业呈现出红火兴旺、高速发展的态势。银基、焕真·北海科技文化秀、海丝首港、红树林水乐园、银滩“6+N”、五星级酒店群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有力促进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北海举办首届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正是北海力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建设文化北海的具体体现。”该负责人说。北海旅游集团总经理周国维介绍,近些年来,该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视察广西及北海时重要讲话精神实质,高举北海生态立市旗帜,始终视生态为生命、以绿色作底色,把红树林保护好,让保护区天蓝、树绿、水清。“此次在金海湾红树林旅游区举办首届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是一次文化、生态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周国维说,通过借助活动的影响力,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欣赏艺术精品的同时,科普红树林知识,合力建设文化北海。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展出的作品将长留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与千亩红树林一起交映生辉。届时,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首个聚集动态雕塑的特色生态公园。北海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之一,文旅资源得天独厚,融入新形态的雕塑文化艺术,对于将北海打造成为具有全新时尚元素和国际艺术气息的新型旅游城市,进一步推进北海创新、生态立市、“文化北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1951年生于四川 四川雕塑学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雕刻协会会员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中国雕塑院特聘专家、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学硕导、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导 历任:天津美院雕塑系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1960年生于江西 旅美艺术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雕艺委会委员

  1982年生于福建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学院雕塑》副主编、两届天行意动·中国国际动态雕塑展执行策展人、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策展人

  1963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动态艺术组织艺术委员,亚太设计师联盟全球副主席

  当我发展我的个人风格和方向时,我受到当时艺术世界中流行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一种个人自由,无论在那时候或是现在都很适合我。我的主要创作方向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动态雕塑,它们相互连接,相互平衡,只要有风就能激活它们。我过去15年的艺术创作一直致力于使我的艺术实践达到精确、视觉上的圆满、动人,当然,也是我尽可能达到的美丽的状态。

  1959年生于瑞士 国际动态艺术组织(KAO)主席、LLC主席,知名动态雕塑家

  当天下午,展览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雕塑届的专家学者、广西艺术学院师生、北海艺术院校师生两百余人参加,现场座无虚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艺术家、艺术机构、媒体等,就《国际公共环境中动态雕塑现状及未来发展》展开不同维度的探讨,国内外不同视角和思路在这里碰撞、交融,增进中外户外动态雕塑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中国户外动态雕塑的发展和讨论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教授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自左及右:景育民、陈克、王志刚、罗小平、约翰·金,安吉拉·康纳、殷双喜)

  研讨会现场(自左及右:石向东、郑靖、魏小明、龙翔、邓乐、董书兵、殷双喜)

  此次北海举办“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大力推动了户外动态雕塑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为友好城市、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搭建平台;通过多元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北海融入新形态的雕塑文化艺术,将北海打造成为具有全新时尚元素和国际艺术气息的新型旅游城市有重要的意义;更是文化、生态与旅游一次深度融合,是旅游文化与生态文明一次全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