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正式召开,市勘协多位领导及广州市内各大园林企事业单位近40人应邀出席了本次大会。

  会上,市勘协领导宣读风景园林专委会组织名单,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以及秘书长、副秘书长、委员合计20名。GVL怡境国际集团总园林师、高级顾问沈虹被聘为“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随后的行业发展研讨会上,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芶皓,普邦股份生态环境设计院所长、建筑景观硕士安陆禄,GVL怡境国际集团旅规高级总监吴翠平作了主题演讲,分享园林设计的实践及精彩见解。

  吴翠平以“从场景到场域——滨水空间的三维模型”为主题,运用人、城、水三维模型分别以三个项目为例剖析滨水空间设计,以下为现场演讲观点整理:

  对于设计师而言,比空间设计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我们被空间感染的,除了空间要素之外,还有其中内含力量的、有生气的、有潜力的存在,这就是场域。滨水空间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如何通过设计赋予这一场域内在力量,是设计师共同面对的命题。在滨水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滨水、城市和人的三维模型来看待。

  第一个维度,是关注水本身的环境治理,让生态做功,我们从“柔性治水”、“自然做功”、“生境营造”三个方面切入。

  泾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在八水绕长安的盛景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关键的作用。怡境高势的泾河生态治理项目经过多重角逐,获了得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环境提升治理项目概念性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二等奖,受到甲方高度认可。

  设计团队根据水位的不同设置防洪堤后区、河滩休闲公园区和自然河道区,提供软性、硬性、混合等不同的防洪措施,将治水理念由单一防水向防用结合转变,治水方式由工程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达到“柔性治水”的目的。

  龙鳞湿地摒弃固化河岸的传统模式,转而建设生态河岸和湿地,通过生态的自我重塑而设计,是一个动态持续变化的湿地,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进行生态治理,让“自然做功”。

  此外,设计根据相应的滨水空间情况形成3种慢行空间,造就4个独特的景观区,营造人与河道的亲密关系,并利用原生湿地、地形、池塘网络系统,激活场地生态,为场地中的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提供栖息之地。

  第二个维度,是人与水的关系,让人们的生活重回水岸,回归更自然更活跃的相处方式,我们以“微文旅”、“河川科普”以及“多维游径”为抓手。

  沣河(文教园段)湿地生态公园是西咸新区国际文化教育园的东部门户,规划设计团队从运营的角度思考为生态公园导入客群流量的可能。

  在项目前期,我们对西安各大公园开展实地调研,探寻有待设计解决的问题,调研发现,业态丰富、有创意、体验感强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城市居民的主要诉求。项目采取“微文旅”的思路,设计多种互动景观及游戏空间,提供人们互动型和社交型的旅游方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来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篇,而《诗经》的开篇即诞生在沣河。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场地文化历史的置入达到“河川科普”的目的。

  此外,设计通过多重交通流线的构建赋予场地骑行、慢跑、散步等“多维游径”,塑造活力岸线。

  第三个维度,是滨水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关联,“城市缝合”、“全域运营”、“创造地标”是主要着力点。

  湘江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是长沙滨江新城一个新的CBD片区,与长沙主城区以及三馆一厅公共建筑群隔江对望,是长沙滨江城市的形象窗口。

  设计综合考虑城市地区空间发展秩序,将城市通道与西岸商业旅游景观带进行有效引导、连接,打造城市界面,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的语言系统。这便是“城市缝合”。

  景观设计还思考设计能够为场地带来更多可能性。设计团队从“全域运营”的角度,打造系列趣味装置,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为后续进驻的商业预留更多可能性,促进滨江景观资源与商业活动的互动。

  湘江西岸是长沙的工业文明策源地,是民国时期创建的裕湘纱厂及长沙船厂的旧址,拥有无比繁华的过往。设计团队以景观廊桥创造多重交互的空间制造视觉高点,沿用老船厂的工业材料和后现代的设计语言来强调景观特色,由此助力长沙打造国际化都市形象。

  通过水、人、城三个维度的设计,真实地结合自然、人文和需求,让滨水空间成为引共鸣,有归属感的公共空间。水、人、城的三维模型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延展,也可以由此衍生更丰富的设计手段与思路,达到人与环境的深层联系,赋予设计更多可能。

  西南大地的群麓中,藏着一片“世外桃源” 怡品之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