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下,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认线”工作安排,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江门生态建设,持之以恒改善城市环境,着力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过去一年,市城管局将“绿美”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着力构建“花在景中、城在园中”的城市格局,并通过实施“绣花式”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垃圾分类、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整治等城市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城市“颜值”和“内涵”,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城市管理保障。

  这段时间,全市城管系统以县镇绿化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增种苗木20.1万株。市城管局还相继印发《江门市县镇绿化树种指引》《江门市县镇绿化树木种植技术指引》《江门市县镇绿化工作指引》,为县镇绿化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簕杜鹃是江门的市花,市城管局格外重视簕杜鹃的培育、应用,积极探索市花推广新模式。去年,全市增种簕杜鹃19.35万棵,打造了“桥廊—水岸—公园”的市花亮点景观,如天沙河岸的花带、天鹅湾天桥的“空中花廊”、江门大道的“花腰带”。目前,我市逐步构建以簕杜鹃为主导、“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立体绿化景观蓝图,让城市“颜值”稳步提升。

  城区繁花似锦,座座公园绿意盎然。2023年,全市建成13个城市公园,截至目前,各类公园增加至1809个,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62%。为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有品质的公园文化,市城管局还大力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建设,并在东湖公园开展草坪音乐节,吸引许多知名音乐人前来表演,为群众献上音乐盛宴。

  如今,市花美、公园多,已成为江门人推介江门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更是不少“新江门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江门的公园好多,我最喜欢去东湖公园。花也多,不管在哪里都能看到。”林小姐来自广西,来江门已有半年,对江门公园环境赞不绝口。

  古树是最具生命力的历史文化资源,江门无比珍惜这一自然瑰宝。我市现由城管部门负责管理的城市古树名木共306株,市城管局按要求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管理,让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珍贵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

  绿一点,美一点,幸福不止一点点。随着江门城市“品质”与“颜值”的双提升,市民如今推窗可见绿,出门能赏花,抬脚即进园,生活多了些难得的“绿野仙踪”。

  今年,市城管局将以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为发力点,增种市花6.5万株,科学推进县镇绿化工作,高质量打造县镇绿化示范点;同时以国家、省园林城市复查迎检为契机,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构建老百姓身边的高品质绿色空间。

  时间回到去年,一提到幕涌,开平市民的第一印象多是又脏又臭,避之不及。如今,在“秀水长清”行动实施后,幕涌改头换面,原来脏乱不堪的臭水沟,已成为便民的“碧水绿岸”休憩好场所。

  问渠哪得清如许?齐抓共管活水来。去年,我市大力推动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通过全面查找水体沿线污染源,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等措施,系统治理各种污染源,水质明显提升,开平市幕涌、卫东涌、宝源路排水渠完成治理消除黑臭,江门市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75%。同时,我市定期监测地级城市黑臭水体,开展上游和支游综合治理,未出现返黑返臭情况。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我市去年完成9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新增污水管网129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提质增效。目前,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93%,排名全省第三。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水网纵横的江门而言,做好“水文章”,不仅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提升城市美誉度的重要举措,更能为引才聚才、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内涝治理与宜居、韧性城市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每年台风季,都考验着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去年,我市结合历史易涝情况,科学制定内涝整治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全年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0公里、城市排水泵站22个,10个历史易涝点实现销号,城市韧性安全不断提升。

  此外,市城管局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通过完善供水设施,改造市政供水管网,使全市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治水成效渐出,但江门推进水环境改善向好的脚步从未停止——接下来,市城管局将加快推进县级黑臭水体治理、巩固城市水体治理成果、提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城市对外展示的首张名片,也是老百姓对于“宜居”和“幸福”最直观的感受。过去一年,市城管局以打造洁净城市为目标,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垃圾分类提档升级,环境卫生提质增效迈出坚实步伐。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在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路上,市城管局指导各县(市、区)推行改革,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环卫作业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方面,我市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扮靓“脸面”,不仅依赖于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去年,我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打造了5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和11个示范物业小区,并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7个科普教育基地和4条科普游学线路。现在,江门垃圾分类氛围正逐渐形成。新会文华小学总务处主任助理邹昌华说:“有些家长表示,垃圾分类进校园后,孩子对垃圾分类越来越感兴趣,也带动了他们参与。”

  经过分类的垃圾,需进一步资源化利用。过去一年,江门加快推进4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年内将投入运营,这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的又一重大突破,预示着江门原生生活垃圾处理即将实现“零填埋”的目标。

  建筑垃圾的有效管理也是打造洁净城市的重要内容。为有效规范建筑垃圾的处置与管理,市城管局牵头制定了《江门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并于3月1日正式实施,为提升我市建筑垃圾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市现核准并在运营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11座,资源化处理能力达635万吨/年。

  在此基础上,市城管局今年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尽快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积极推广示范单位创建经验模式,新增创建10个垃圾分类示范物业小区,全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强化环卫一体化履约及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全力打造洁净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