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是乡村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构筑的综合性景观。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祠堂石墙,均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但乡村景观又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景观,它更像是乡村历史的记录、乡村文化的见证及乡村内涵的延展。乡村景观既是自然演变的“无为”体现,又是文化赓续的“有为”彰显。在“无为”与“有为”之间,乡村景观得以保留下来而传承至今,包括传统耕作方式、农耕体系及习俗、观念、节日、饮食、服饰等。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景观的意涵更加丰富,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赋予了乡村景观设计新的时代元素和发展活力。乡村景观作为村落的显性表达,开始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力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乡村“土生土长”的业态模式,从生成到发展,二者始终以乡村作为实践场域和活水来源。因此,与其他景观的设计要点不同,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景观设计更讲究综合性、整体性及系统性原则。换言之,对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景观设计而言,“共生原理”是一以贯之的设计要点,即实现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生态景观三大景观的和谐共生。

  ——生产景观。增加观赏价值,延伸经济价值。乡村生产景观主要指由乡村农业生活和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景观,不仅有经济价值,也有美学价值。因此,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生产景观设计,应对生产景观进行要素整合和创意设计,重新赋予乡村生产景观新的意义。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洋七桥村云岭屯,当地农民借助不同农作物,通过巧妙设计和精心搭配,创作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农田风景画。不同颜色的稻谷参差生长,共同绘就绝美画卷,尽显创意农业之美,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览。这些别具匠心的创意农业景观是生产性、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其实现了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互利共赢。

  ——生活景观。立足乡土特色,注重功能应用。乡村生活景观主要由乡村的民居建筑和生活设施组成。作为乡村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构成,乡村生活景观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切忌大肆兴建、大兴土木对居民生活空间进行压缩,而应对当地地域特点、民俗风情、居民需求开展深入社会调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设计出村民喜闻乐见、拍手称好的“在地性”景观。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其依山傍海,以渔业养殖为主。当地在对乡村生活景观进行设计时,鼓励渔民自主参与设计,将部分离家较远的鱼塘开发为自助垂钓烧烤区域。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游客自得其乐,渔民不受其扰。这样的景观设计,既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又照顾了渔民的生活需要,实现了“宜游”和“宜居”二者的兼顾。

  ——生态景观。贴近自然本真,延伸生态体验。乡村生态景观是乡村山林、水源、湿地、草原、耕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构成的景观共同体,是乡村赖以发展、延续的生命支撑。村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自然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乡村景观设计既要满足村民需要,也要遵循自然规律。乡村生态景观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能让游客暂时远离城市喧嚣、感受自然本真,因此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景观设计应当聚力还原本色、追求返璞归真。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农垦良丰农场,其设计在保有农场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乡村生态景观的本真和自然。广袤的田野、起伏的山冈、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溪流、葱郁的林木……,在这里,游客可以饱览乡村原始自然风光,拥有最本真、最纯粹的生态体验。

  乡村景观设计并不等同于对空间形态的调整和对外在景观的改造,还应实现对地域文脉和乡村文化的呼应。乡村既是村民的居住场所,也是游客的精神家园,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景观设计必须从美观、经济、实用等视角出发,将乡村的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生态景观统筹起来,延续当地文脉,遵循自然肌理,打造宜业宜游宜居“新胜地”,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

  基金:2023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3KY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