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喇叭响,汽车行驶环绕在老池镇黄桷村、书院村、金盆村间,2公里产业路沿途串起茶园、果园、菜园。
一路风景,一览无余。千亩茶园满目青绿,白色帐篷错落有致,连片大棚银光闪闪,小番茄、樱桃、枇杷挂满枝头,果香诱人,每天人流不断。
有着丰富产业基础的老池镇,正酝酿着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去年,遂宁市船山区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在老池镇书院村、金盆村、黄桷村试点打造“千万工程”示范片,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前,老池镇已推动涪江上院业态提升、道路沿线环境整治、丰富文旅业态等工作,确保真正做优“千万工程”船山样板。
船山在老池镇探索打造“千万工程”又是什么样的?推进中将如何发力攻坚?有何经验借鉴?近日,记者走进老池镇一探究竟。
“千万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城乡发展,突出乡村建设的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发展动力,又需统筹协调好各乡村之间的资源力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特色化定位。
去年,船山区开展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季度考核评比行动,印发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实施方案》。
而在建设中,船山为何在众多乡村中,选择在老池镇这三个村建设“千万工程”示范片?其一,书院村、金盆村、黄桷村相邻,处于遂潼涪江蔬菜乐园核心区,是船山区与重庆潼南的交汇地,这里有着5000多亩蔬菜产业,地理位置便利,产业基础夯实;其二,川职院龙凤产教园区建成投用,近万名学生入住,为相邻的老池镇注入了人气基础;其三,老池镇作为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乡镇,有着大批创新创业的群众基础,能更好依托本地智慧力量,参与“千万工程”示范片建设。
基于三大优势,区委统筹考虑在老池镇书院村、金盆村、黄桷村试点打造“千万工程”示范片。按照“遂潼菜园子,老池农耕乐”定位,以“党建聚魂、改革领跑、三产联动、共建共富”为思路,有序推动一廊(产业观光廊)、一街(幸福里花街)、三区(休闲康养体验区、优质蔬菜生产区、科研加工交易区)建设,通过三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建成“千万工程”船山表达老池示范。
“前期,我们已组建了联村党委,统筹‘千万工程’示范片各项工作。第一步,我们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按照‘先骨干道路、后支线道路’原则,对道路沿线环境包括庭院、围墙、卫生进行提升整治。”谈起今年的目标,老池镇党委书记唐贤才表示,老池镇将结合美丽乡村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道路提升工作,实现“产村人”融合基本形成,“乐业乐居乐游”共进初步显现。
如今,通过整理、改建,村庄道路沿线环境干净、庭院井井有条、墙绘、花园等特色小景点缀其中,一幅幅和美画卷在眼前舒展开来。
“现在村里环境变化很大,庭院干净整洁,每家每户小院里都种满了蔬菜、鲜花。”看着村里村容村貌一天天的变化,书院村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再到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只有以系统思维与发展眼光来谋划全域乡村建设,形成科学民主的规划,才能让后期施工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进而势如破竹、遍地开花。
日前,走进老池镇黄桷村涪江上院,当地村民正在自家小院设计建设小院墙景。一块石砖、一匹瓦片、一个菜坛,便是墙景的设计元素,尽显农村乡土味道。
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老池镇以“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为目标,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围绕“自然古朴、原汁原味”的建设主题,充分利用原有村容村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让村民自家的砖块、菜坛、瓦片等都有了“用武之地”,打造乡土本味的微景观。
“在微景观打造中,设计、建设都由群众说了算。”唐贤才说,农民是“千万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老池镇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方式,让村民充分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自主更新直接反映居民改造意愿,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在农村治理推进中,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老池镇通过鼓励村里的能工巧匠组成施工队,发挥他们熟悉乡情、技术过硬、群众信赖的优势,就近承接相关业务,精准施策实施农村面貌改善。
一方面,老池镇把准正确方向、统筹各项工作、协调各方利益,另一方面,本地能工巧匠参与围墙、花坛等设计、建设,能进一步激发群众为自己创作美好生活的动力,真正做到让镇政府“搭台”,群众来“唱主角”。
金盆村村民姚成勇就是施工队一员,在施工过程中,他就地取材将家中旧砖、旧瓦综合利用,最大限度保留当地资源,建设别致的院落风景。
“我们鼓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少花钱多办事,不搞整齐划一的规划,在节约设计成本基础上,我们拿出更多钱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村民加入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来,增加村民务工收入。”唐贤才谈到。
如今,在书院村、金盆村、黄桷村,花小钱办大事的妙笔俯拾皆是:废弃的菜坛、瓦片被设计成不同造型,成了嵌在围墙的“别致风景”;墙面用彩绘画出不同风景,与陈旧青砖搭配相得益彰……
可以说,老池镇走出了一条环境整治少花钱、可复制的特色之路,给经济薄弱村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可遵循的思路。
在老池镇黄桷村涪江上院,烧烤露营,邂逅自然,回味乡愁,引得游客争先打卡体验,人气越来越旺。而这样一个新业态的落地,也激荡出“涟漪”,书院村奉民菜园水果番茄采摘、金盆村菲园农场农家美食等文旅项目相继落地,成为乡村“造血”的新细胞。
在涪江上院不远处,“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千亩茶园满目青绿。“游客可到这里采茶、品茶,还可体验亲子游玩活动。”茶博园田园综合体副经理杨勇说,通过茶文旅发展,每年有2万人次前来体验游玩,实现旅游收入120万元左右。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老池镇通过明确特色定位、打造优势品牌,在书院村、金盆村、黄桷村推出不同的特色产业发展,既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避免同质化下恶性竞争的自我消耗,又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据介绍,通过农文旅融合,老池镇拓展“吃住行游购娱乐”产业链,推动“旅游+”的跨越融合,“牵引”出诸如采茶节、采摘节、赏花节等系列活动,引来船山乡村美食、农家体验等“竞相绽放”,逐步形成“农文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新格局,越发丰富了船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今年,我们还将通过举办系列特色活动,例如大学生音乐节、乡村采风绘画活动、乡村美食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到老池游玩,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唐贤才说。
业兴带动共富。老池镇“千万工程”示范片的产业发展,正在“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中转变,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做全做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千万工程”示范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