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发展至今只有短短半个世纪,因为它的“微小”,常被“英雄主义”的规划者们忽略。口袋公园在城市中是一个“点空间”,是烘托城市主景的“配角”;但从城市人群的生活角度来看,口袋公园是市民生活的“主角”,是城市开放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口袋公园作为城市设施的社会意义,远远高于其作为设计作品的美学意义。要更好地设计它、利用它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不只是设计师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协同努力。

  口袋公园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这种“见缝插景”的美见于方寸之间,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形式提供了新的设计参考。

  口袋公园可以是建筑物之间15~30m的范围,甚至可以是两栋建筑之间的狭小空间,目的就是为上班族和购物者提供可以休息片刻的空间。这样的公园系统必须具有亲近易达和数量众多的特点,用户真正的对城市生活产生影响。作为一个纽约人,我一直确信,我们应该在建筑物中间特别留出一些露天场所,当我们的居民在白天休息时,能够有地方坐下来获得快乐。

  “Vest Pocket就是‘内衣口袋’的意思。我们平常不太注意到口袋,只是在冬天,当我们把手插进口袋时,就会感到温暖,并且我们有时也在口袋里放硬币或贵重的东西。口袋是一个能使我们感受到体温、安全感和秘密感的空间。”—— 贴身的,温暖的,便捷而轻松,这就是口袋公园的迷人之处。

  口袋公园看起来普遍从边角料地块演变而来,但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与内涵。如何把这些散落在城市空间中的“美”建设好、维护好,是对相关部门做好精细化治理的一大考验。

  城市建设的第一标尺是人。先让群众“点菜”,才能赢得群众“点赞”。坚持开门办公园,政府、社区、规划师、居民等要齐心协力,使其成为城市微更新、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触媒”。

  其次,谨防公园易建难管,后期管理维护面临更大挑战。如果管理不善、配套不注意细节,设施损坏后又不能及时修复,就无法满足市民通达、方便的需求。因此,对待公园也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建好之后更要“养”好。

  70年代 Sasaki 在纽约曼哈顿设计的格林埃克公园,坐落在曼哈顿一个非常昂贵的街区,是一个高密度城市里围合的口袋公园。它是私有土地,但是向公共开放,里面有非常有趣的水景。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很新奇,但它整个空间的质量非常优秀,今天仍然十分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到那里去休憩,那是一个在城市喧嚣下发呆的好地方。这个城市里的小块绿地,尺度很小却体现了景观和建筑的关系,是物理或者感受上的融合,强调两者的对比和抗衡的关系可能是更加有趣的看法。

  (东京的)口袋公园仿佛是在现代化、钢铁与混凝土城市的画布上,抹了那么一点或几点让人舒心惬意、自然清新的绿色,所以东京的上班族们也叫它“热岛绿州”;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它是散步、吃午餐、途中小憩、抽根烟喘口气的空间;从功用上来说,它还具备抗震防灾等重要作用,依据东京都政府的说法,这些口袋公园除了具备美化城市的功用以外,还可以作为地震等灾难时的临时避难场所、楼与楼之间的防火地带。

  口袋公园具有微小、便捷、无处不在的特点,它很好的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休憩环境的需求,是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它通过将自然的环境引入城市, 就近提供人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从而成为人们在现代都市喧嚣的背景下,释放压力、缓解精神紧张、实现精神疗愈和活力再生的交融空间。对城市,它是带来清新空气的天然氧吧,对人,它是栖息休息的场所。所以,在有限的造价、迷你的场地空间里,如何量身定制口袋公园的高度利用率,将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高于美学设计、达到连接、激活开放口袋空间的扩展使用成了至关重要的核心点。

  选择“公园绿地”的缘由: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为重要契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景观设计学正式诞生。2000年后,中国的各个大城市随着城市化往深度发展,新兴的富裕的市民阶层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特别是城市公园的需求急剧增加,我们正在重现当年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历程。上海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大量城市公园的产生,例如像杨浦滨江的改造提升;在公共景观空间(尤其是公园绿地)中,空间营建只是完成了公园环节的基础搭建,而运营(经营性运营、动策划运营、事件推广运营等)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园绿地近期的空间活力状态,未来是否能可持续发展,以及是否有科学更新迭代的可能性等一系列问题。

  口袋公园通常指面积1万平米以下的公共小型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补充,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发生空间。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合部分,具有选址灵活,功能不一,定位多样的特质。

  口袋公园作为一个设计对象,小而多变的特质给设计师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思维跨度和思考空间。思维跨度来自项目的大维度跨度,设计师在介入一个口袋公园的时候通常会从城市规划入手,最终着眼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图式,不同的维度会给到不同的启发。思考空间来自于项目的限制条件多样性,因为这些多样性的存在,每一个口袋公园都具有其特别的魅力和品格。

  由美国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罗伯特·泽恩设计的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公园——佩雷公园开园,标志着微公园的诞生。虽然公园只有390平方米,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年平均面积游客量远超纽约中央公园,更不妨碍它成为至今为人称颂的经典。园中谨慎地使用跌水、树阵广场空间、轻巧的园林小品和简单的空间组织。公园的亮点是6米高的水幕墙瀑布,作为整个公园的背景。瀑布制造出来的流水的声音,掩盖了城市的喧嚣,创造了休息和思考的空间。

  格林埃克公园提设计亮点在于把绿景与水景融合到座位区,做成分层布置、绿意盎然的公园座席。经过公园门外的水景雕塑后,人们可沿着从入口处延伸的花架到达中央座位区,设有随意布置的桌子和椅子,矮墙和宽阔的台阶也能充当额外座席,在午餐时段和其他繁忙时间提供大量休憩空间。

  沿毗邻墙壁布置的是一个抬升的平台,人们可在这里欣赏公园全景,俯瞰淙淙流水的美态。这个抬升平台的顶部以花架和亚克力圆顶做成,并配备了照明和辐射式供热系统,以应付晚间和寒冷天气。

  设计将整片区域定义为城市景观,创造了一系列连续的公共空间,使建筑与开放空间紧密相连,市政广场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城市客厅,连接入口的道路变成了一个线性的口袋公园,庭院变成了公共花园。对于设计师来说,该项目设计目标就是为所有市民创造一个开放的市政厅空间,一个人们相聚社交和消磨时间的地方,并顺势将广场和步行道的路网与周围环境连接起来。

  Euskadi广场连接起了城市中19世纪名为El Ensanche的部分及比尔堡的新城区,迪乌斯托大学校园、古根海姆博物馆和Nervión河。

  Euskadi广场作为一个支点,它统一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元素。一条直接的核心路径,是能量和城市运动的焦点,传递至城市中的整个区域,连接起了各个部分。同时,椭圆形环流贯通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进行流通以及更为休闲地静坐小憩。

  该广场被当地媒体称为“危机广场”,该广场建造仅花费137万欧元,是原建筑预算的六分之一。在2008年,该广场的建造受到西班牙经济衰退的影响,导致对广场进行了重新设计,包括拆除喷泉、减少种植和分级以及更换材料等措施。

  Klyde Warren公园位于达拉斯市中心,占地面积5.2英亩,覆盖于下沉的八车道的Woodall Rodgers高速公路之上,将市中心文化商业区和北部相邻街区连接起来。Klyde Warren公园已成为世界顶级城市公园、达拉斯市中心的“前院”。

  通过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推动了社区文化发展。不仅重新整合了城市面貌,还为该市塑造了一个其内布置有序,生机盎然,为周边的博物馆和商业区提供了户外游乐、休闲的场地。建立对社区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内部丰富的日常活动,并促进了大家身心的健康发展。生态方面,园内利用植被净化空气,降低温度,通过蓄水系统收集,储存雨水,令周边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袖珍公园坐落在看台的地形中,标志着社区的入口。它结合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元素,邀请孩子和父母一起寻找野生动物雕塑、标志和其他线索,讲述当地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故事。在每一层的开放空间庆祝高尔夫和灌木,刺激人们来更活跃,与景观和彼此联系。

  在一个小镇中,三个街道公园静静出现在古老的街旁,形成新的人行路线。A基地是水上公园,有三个凹陷水池,像是自然形成的水洼,均由白色石头铺成;B基地有一系列的管道户外家具景观小品;C基地有一座像大树般的中心景观亭。这三个公园引发了小镇前所未有的新人类行为。

  这块绿地自然地融入到原有校园环境系统中,使之具有现代感,并且实现了有效扩展。大型多层花岗岩坐墙为绿地提供了坐歇设施,绿地上种植着几株刺槐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多功能公共聚集空间。高效节能的照明设计为休梅克绿地的夜间安全提供了保障,在这些柔和灯光的照射下,校园中的历史建筑别有一番韵味,提升了整个绿地空间的文化及历史内涵。

  设计师采用了“共享街道”的方法,通过抬高沉没的广场并将整个公园带到街道高度,使公园变得更加方便和吸引人。并重新配置了马丁·路德·金大道,将两个公共空间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公民空间。这包括减少行车线,拆除传统路边石以使道路和人行道达到同一水平,并在种植中线的地方种植原生树木,以减缓交通量并鼓励整个公园内更多的行人活动。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Miller Park的雨水疏导系统及土方的协调布置,为整个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卢森堡滑板公园在Vauban古堡脚下的Peitruss Valley公园中落成。Vauban古堡环绕着卢森堡旧城而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Peitruss Valley作为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分界,如今已成为一处包含游乐场、健身公园、绿地、林间小径以及家庭野餐区的热闹景点。滑板公园的正上方是横穿Peitruss Valley、连接了中央车站和旧城区的大桥。

  通过修建滑板公园,卢森堡市彰显了其作为欧洲特大都市的身份地位。公园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包括一个小型的碗状场地,一个带有3.2米高挡墙的大型碗状场地,一座圆顶以及一个街道广场,是欧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滑板公园之一。

  印象里,银座可能是全东京最为「金贵」的区域。就是在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SONY 选择开辟出一块专门的区域,建成绿地公园,让所有人能够逃离日常繁忙的生活,有一处可以休憩的小乐园。

  地面等直接沿用了原索尼大楼的地下部分,内部设计了多处自由区域,保留了1966年芦原义信设计的索尼大楼的韵味,彰显了创业者盛田绍夫与芦原所提倡的“在街道上开放公共区域”的理念。

  除了地面的绿地部分以外,地下更有4层商业和游乐区域,构成「垂直立体公园」,这个3D立体地下建筑,真的让人有满满的「未来感」。

  设计方法意在突出和提高公园原有的空间品质,并将不同的公园区域和各种活动联系在一起。改造中保留了社区分配花园和丰茂的自然植被,而原来贯穿公园的直线路径则被一条富于活力的活动路线所取代。这条新路径将公园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更好的空间连贯性。这些改变赋予了公园新的特性,即在人口稠密的建成环境中,它成为了一个可以进行社区建设、体育活动和自然环境体验的场所。

  项目是希望诠释人们是如何在设计中打开新的可能性,通过自然的媒介来疗愈和克服现代社会的繁杂混沌。身心的压力可以通过自然来舒缓。设立一个口袋空间的治愈花园,旨在帮人缓解一天的劳累。这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是为了能让平衡身体、思想和精神以达到稳定状态。通过使用70%的自然元素和30%的硬质景观,采用治疗性植物,从使用开花植物开始,创造能吸引昆虫的颜色,让访问该空间的人使用他们的五种感官来放松,从而缓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方式所累积的压力。

  这是一块位于华南蓬寺前的小巷里的空地。由于它位于一个高度发达和密集的社区,作为拉玛四世路和苏拉旺路之间的纽带,该地点被公寓,住宅楼,寺庙,学校,餐馆,办公楼,酒店和购物中心所包围。然而,小巷中的区域也是当地社区的住宅区,邻近的社区是“华南蓬寺背后的社区”。它靠近重要的道路,学校,火车站和地铁站,成为一个潜在的连接点,可以发展成为当地居民和路人的绿色公共空间。

  团队确立了“隔壁花园”的设计理念,旨在为社区创建一个“人人都有一席之地”的公园。场地被分为3个主要部分:一是由房子旁的山丘,树亭和凉亭组成,供人们休息的休闲区域。二是邻近的草坪,鼓励人们进行运动的空间。三是家庭作业草坪,主要进行教育活动。上述所有元素的设计都支持广泛的应用,例如社区聚会活动,户外展览空间等。

  在Kik公园这个案例中,Francesco Gatti先生设想出一个翻折的木制地板体系,致力于应对公共场地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功能(坐具,绿地,步道,公告栏等⋯⋯)。通过这种方法,盖先生从一个原生的、无个性的基本形式出发,最终塑造出一个既个性化又具有原创性的结果,他还在那些原本平庸的位置引入了发散性的间隔区域,以帮助人们找到各自的个人空间。用来覆盖整个表面的材料是最原初的理想材料——木,既灵动又亲和,它会随时间老化而记录当时的自然条件。木板升起之处展现草地树木交织出的内部生态空间。以这种手段,建筑师预先定义了人们闲聚、休憩甚至进行滑板运动等的特定行为场所,形成一块同时包容集会和私密并存的公共地毯。

  百子里公园是属于「孙中山史绩径」的一部份,隐蔽的「辅仁文社」曾设社于此。独特的封闭式公共空间和多出入口的台地式地理位置,使百子里公园活化成为具休憩,娱乐及学习元素为一体的公共空间。由于临近「辅仁文社」的旧有聚集地点,所以希望透过设计布局重塑百子里当年的城市空间及革命精神,而多样化的展览品及展示区设计,可以提供一条连续化的流线去感受公园独特之处,亦为整个空间营造出地方特色。

  所谓‘墙上痕’就是将北京传统建筑中的砖墙作为图像提取的对象,将砖墙构造进行反转,得到了砖缝的‘负’形。“墙上痕”所提示出的情景,既是对以往消失的胡同与四合院的留恋,又是一个当代性的观念表达。设计师依托场地内已经存在的高大树木,种植了一些胸径较大的国槐,营造了“树下荫”的效果,连同“墙上痕”中的立体绿化和场地内的盆栽植物花卉,共同构成了一幅副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片段,以此唤起和重构公众对于旧城生活的集体记忆。

  深圳深湾街心公园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的城市公共绿色轴线上,红树湾项目西侧,是深圳湾超级总部片区建成的第一个公共空间,具有生态和城市活力的示范性。

  项目的活力来源于城市,它以健康为主题激活邻里社交,以雨水生态循环装置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公园是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外延,社区慢跑者的集结地;是自然语言在高密度都市核心区的表达。

  在充分利用现有树木的同时,对景观精巧规划创造出一个充满光影的舒适场所。也不乏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游客通过广场游历了解到广州东山地域文化。为了让使用者能更关注到草坪的存在,设计师刻意分出另一个高程,把草坪托举在亮眼的不锈钢圈上,精致地“捧”到了人的眼前。设计师还额外关注到草坪在日夜更迭中的场景变化,夜幕降临,景观照明光晕越发明显,一滩一滩自然散落在弧形的坐凳上。

  社区围墙依着马路呈半弧形状,有着独特的风格,但之前处于荒废状态。为了重塑城市边界,一场更新开始。改造后的社区围墙从苏州园林的起伏、灵动里寻找灵感,变身富有生活气息的线型园林。折线形的游廊富有园林意趣,也区分开各种区域,放学的孩子、等车的上班族、买菜途中休息的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需要的一席之地。

  项目定位为合六经济走廊规划中具有创意活力与健康生活的绿地光明新城,集全民健身、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一站式”活动中心。设计场地连接周边多个地块,以非常规示范区的形式打造未来城市街区的缩影。

  融入口袋公园-体育公园、邻里花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联动商业内街,给予商业更多的户外延展空间,为商业造势。跃动街区,活力未来城。

  我们所关注的口袋公园,在设计时更注重其开放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更多的是满足周边不同人群对不同功能的需求,希望在有限的空间中提供给人们一个能够释放压力、交流情感、安静舒心的休息场所。同时,在设计时融入本地文化特色、展现自身区域或者城市特色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会注重利用口袋公园中零散的绿色点空间,形成一定的小气候,提高局部城市区域环境的空气质量,注重公园内雨污水的循环利用。

  我们在这个社区公园设想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一颗超级迷你的mini新星,路过地球的磁场,不小心滑出自己的轨道,落入一片场地。在场地里滑出一道长长的划痕但给场地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痕迹,形成了有趣的形态与活动空间。

  打破城市的“内部郊区化”,激活社区,从内向外辐射,重建社区连接,找回消失的“附近”,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以“口袋公园计划”为契机,让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生活的剧场,让人与空间发生良性互动,持续推动公共空间更新生长。江心洲的外围生态绿环向城市中心渗透、五大公园体系与口袋公园相互串联形成“生态绿网”,同时结合生态展示与生态教育功能,从内而外呼应着韧性城市的生态基调。

  体育公园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立体空间的构造,使空间更加更多的复合和多维,能植入更多的功能活动,通过立体空间能获得更有趣的空间体验,同时空间的多维会产生“第三空间”也就是灰空间,能提供大量停留、休憩、艺术等休闲场所。

  天空公园是杭州地铁万科未来天空中心“PARK TOD”设计理念的完美诠释,设计充分利用了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的屋顶空间,打造了满足周边居住区休闲娱乐功能的生态公园,同时也是由盖下通往盖上的人行归家流线的重要景观节点。

  设计方案遵循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的理念,打造安全、互动、共享的城市微客厅。结合现状沙坑改造为儿童活动区,利用现状大树设置色彩明亮的城市座椅,为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增加安全性,并给家长提供了看护区,为老人提供了交流区;场地内设置遮阴廊架和座椅,为等候公交的人遮阴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