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色讲解员杨晓璐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先烈事迹。记者 李 博 摄
六安,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拥有革命文物286处(340个点)。当地保护好“凝固的历史”,打造红色地标,重温历史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情可寄。山花烂漫时,讲好红色故事,展现大别山儿女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燃起理想信念之火。大别山深处,好山好水好风光、见人见事见精神,发展成为红色引领、文旅融合的火热的旅游目的地。
近日,记者来到霍山县诸佛庵镇,在当地桃源河水库之上的桃源河村,一处青山环绕的院落,灰色的石砖、古色古香的木架构,游人徜徉在院落中,似在聆听历史的回响。这里是霍山党组织和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刘淠西的故居。
刘淠西是桃源河村人,他领导发动的诸佛庵兵变,打响了皖西地区向反动派革命的第一枪。1932年,他牺牲在安庆饮马塘监狱之中。
走进故居正门,大厅里摆放着烈士铜像,两边厢房里陈列了关于刘淠西领导发动的诸佛庵兵变及随之爆发的六霍起义的说明,还布置了一间刘淠西少年时读书学习的书房。
“刘淠西故居过去部分损毁。去年我们邀请古建筑设计单位全面测绘,利用红色专项债项目,由县政府投资近200万元进行了抢修,力保烈士故居完好。如今这里成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霍山县文旅局文化遗产股股长吴波说。
六安各县区丰厚的革命文物家底,是大别山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全市目前拥有革命文物286处(340个点),其中包括国保单位4处(18个点),省保单位21处(49个点),市保单位33处(36个点)。“这些是六安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把众多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是重中之重。”六安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杨四好告诉记者,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市红色文化建设工作、大别山红色旅游工作、城市红色精神工作等领导小组,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出台“十大红色文化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
规划引领,系统保护。六安市已经编制了《六安独山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金寨县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等一批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我市正在编制的《六安市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当中,也有专门的板块针对革命文物的规划保护和利用。”杨四好说。
革命老区,保护好“凝固的历史”,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革命文物,讲好百年潮涌的大别山故事。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位位革命英雄、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展现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奋斗和收获,正帮助后人增进智慧力量,迸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金寨县斑竹园镇,这个位于安徽省和湖北省交界的小镇,走出了15位开国将军,诞生了我省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
朱氏祠曾经是红11军32师的师部所在,古朴的祠堂和对面一棵400多年历史的红檀树见证了历史上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游客们静静地参观着这古老的祠堂,了解革命历史。
“斑竹园镇革命文物众多,小镇半径2公里内包含着国保、省保、县保等各级文保单位9处。很多革命文物为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大多数是旧宗祠,解放后,不少祠堂都被推倒砸烂、改造成了办公场所,且由于前期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不足,许多文保单位都是由宗族群众自发进行修缮,维修标准不一,文物现状不一。”金寨县文物局副局长张静辉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斑竹园镇宝贵的革命文物资源,金寨县文物部门多方走访考证建成年代、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功能使用,坚持修旧如旧,对出现起壳、脱落、风化、疏散的外立面清水砖墙采用增强处理方式覆墙面加固黏结剂,再用砖粉逐层修补并做好必要的拼色处理,多方寻找同时期的材料进行更换,恢复文物建筑外观历史风貌。
“日常管理中,我们也充分发动周边群众参与。尤其是一些零星分散的革命文物,我们尽量选择当地群众作为管理员,做好日常维护。”斑竹园镇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近年来,六安市全面落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0年)实施方案》,争取资金1.75亿元,组织实施修缮、三防、布展、环境整治、红色旅游配套设施以及规划案编制等170余项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重点实施了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革命旧址群、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舒城新四军第四支队旧址、霍山西镇暴动旧址、苏家埠战役纪念馆、张家店战斗纪念馆、许继慎纪念馆等重大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建设。六安市同时持续健全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了《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加强立法保护,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文保单位责任人公示制度,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谋划项目、争取资金,继续推进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2023年我们已向国家和省申报项目34项,总预算达7268万元。同时,六安市级财政也安排了101.5万元用于83个市保单位日常维护及3个市保单位抢救性维修。”杨四好说。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是该县最负盛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五一”期间,迎来了旅游旺季,游人如织,随处可见的农家乐家家生意火爆。在大湾村40多家农家乐、民宿之中,有一家独具特色。大湾老屋民宿,这是一家位于金寨县文物保护单位——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汪家祖宅之内的民宿。
汪家祖宅修建于明嘉靖年间,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传老宅曾有房间99间半,目前还有完整古民居46间。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抗战爆发后,新四军第四支队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中共鄂豫皖区委都曾在此办公。
“革命文物要保护好,更要利用好,才能有生气、有活力。”张静辉告诉记者,汪家祖宅如今被分为红色的土地、厚重的文化、大别山农耕民宿文化展览馆和民宿4个部分,在充分做好文保单位相关的保护管理工作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将其作为民宿活化利用起来。游客不仅能在这里参观红色文化,还可以在住宿期间,渗透式地感受明清时期以及革命岁月中大别山群众的生活点滴。汪家祖宅因此也被选为全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在斑竹园镇,当地利用多处革命文物旧址,串珠成链,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我们规划了3公里、8公里两条研学路线多处景观小品,展现了立夏节起义、长岭关大捷等革命年代有重大意义的场景。同时,我们也将其与镇内的‘印象邢湾’徽派建筑群、金山水库垂钓中心、猕猴桃园等项目进行串联,让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斑竹园镇负责同志说。
“革命文物‘活’起来,要加强研究阐释、提炼转化、展示传播,还要用保护利用工作赋能老区振兴。”杨四好告诉记者,六安市依托革命文化场所,已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省党史教育基地5个、全省共青团教育培训实践基地1个。利用革命旧址建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20余个,举办各类陈列展览30余个。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建成了1条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六安—金寨—霍山),形成3条全市红色旅游精品线家景区(景点)入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5家景区(景点)入围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用好革命文物,打造红色地标,重温历史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情可寄,六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大别山深处,好山好水好风光、见人见事见精神,正发展成为红色引领、文旅融合的火热的旅游目的地。(记者 袁 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