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义蓬的土地,密布的水网孕育出了无限生机: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错,小而美的池塘、水渠静静流淌,无数的生命之源奔涌在这个田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点缀出自然之美的同时,庞大的水体数量,复杂的水质情况,也对义蓬的水域治理提出了挑战。
问渠哪得清如许,“五水共治”活水来。一直以来,义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都将环境建设作为推进街道高质量发展、为百姓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任务。如何让街道水环境更加舒适宜人,让所有百姓享受水清岸绿的美景?汩汩流动的河水、风光秀美的池塘、妥善处理的农污水……全面覆盖,全域提升,是义蓬交出的答卷。
让我们走进义蓬美丽池塘建设过程,感受几年来的持续努力是如何把乡村地头里平平无奇的池塘打造为移步一景的田园小品,感受绿水荡漾间,秀美景色为普通百姓生活增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义蓬街道,粗略统计,大大小小的池塘有400余个,遍布乡村百姓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如何让这些水乡特色的池塘成为装扮田园风光的“点睛之笔”?从提升水质环境到传递文化精神,一路走来,义蓬街道不断推进“美丽池塘”建设的广度、深度,让随处可见的池塘成为散落在义蓬大地上的明珠,移步有景,见景生情。
近日,义蓬街道“美丽池塘”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年度南沙村、仓北村、新庙前村、义盛村四个“美丽池塘”创建村的方案评审会顺利召开。会议确定将在年底前完成共7个池塘各具特色的深化改造,整治水域4000余平方,预计总投资约250万元,基础提升主要包括进行水塘清淤,修建生态驳岸、休憩平台,平衡生态水系等。
“每个池塘在改造设计上都延续了前期治理的成果,又添加了各自的特色,努力让‘美丽池塘’建设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义蓬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村民们爱护池塘、保护环境,做好建设成果的长效管理,真正还碧水于民。”
在南沙村村委会南面的春风三组,错落分布有三个面积约为50平方米的小池塘。这里是南沙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区,三个池塘或在主干马路边,或在村民房屋眼前,既是南沙村对外展示的“名片”,也和村民人居环境情况息息相关,一直以来是街道和南沙村“五水共治”的重点。
据村干部介绍,几年前,这些池塘还曾被村民多次抱怨,岸边杂草丛生,死水无法流通,导致池塘水质非常容易恶化,遇到连续干旱或降雨的天气,小池塘还会干涸或者满溢,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添加了岸边护栏、生态带,清理了大量水面浮萍、改种净化水草并加设增氧泵。”南沙村村干部说道。这次整治的效果是明显的,池塘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后续的保养工作中,南山村的村干部发现了新的问题,也有了新的想法。
“我们思考能不能将三个池塘进行整体规划,并从主要关注水质转变到追求与田园风光相结合的文化景观设计上来。正好借着这次街道策划打造本年度‘美丽池塘’创建村的机会,我们广泛收集民众建议,进行了大胆创新。”在新的设计方案中,清廉文化成了连接池塘与南沙村“美丽乡村”整体建设的纽带。
通过在池塘边计划打造廉政小品及相关标牌,三个景观池将分别以“饮水思源”、“滴水不漏”、“水到渠成”为宣传主题,传递出乡村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寓意。这“三池”景观也将成为南沙村“美丽乡村”建设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把清廉文化融入到村庄的角角落落,让平凡的池塘在南沙村能诉说不一样的故事。”南沙村村干部说道。
走在新庙前村村委会门口的道路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田地和朴素的农居相互交错,一个波光粼粼的池塘镶嵌其中。池塘长约70米,宽约20米,面积不小。在前期“五水共治”的行动中,池塘水质已有大幅改善,周边村民有目共睹,但也突出了池塘附近堆积杂物、搭建养殖棚的问题。本次景观整体提升就会重点关注这些点位。
在新庙前村集体规划打造的蓝图中,改造后的池塘将无愧于“美丽池塘”的名称,成为村中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曲折的小木桥贯通池塘南北,木栈道在池岸边的草木中隐隐若现,亲水平台成了垂钓爱好者聚会的新地点,焕然一新的池塘与周边的“美丽田园”和“美丽庭院”相映衬,共同绘就一幅水清岸绿的迷人画卷。
好的设计要落地实施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本次池塘改造需要流转岸边的部分田地,施工过程中,村民们种植的茭白等农作物也会被清除或者受到影响。“我们挨家挨户地走访了每一户涉及到的村民,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答。”新庙前村的村干部说道。沈大哥家就主动同意清苗了部分农作物,“对种菜有影响是短时的,但环境变好了才是长久的,要是改造后真能像效果图里一样,那可太值了。”
此外,同样列入清理名单的还有原本池边的养殖棚以及村内遗留下的一座老人房。老人房里原本只住着一位老婆婆,居住条件并不好,借着本次池塘改造的机会,婆婆的两个儿子终于能说动母亲和他们住在一起。“我太支持这项改造了,不仅能让村里更漂亮,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照顾母亲。”婆婆的儿子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