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本是万物生发的美好季节,然而各类花粉、飞絮在空中“乱舞”,导致不少人眼泪直流、喷嚏不断,苦不堪言。据不完全估算,我国过敏性疾病患者数量或以亿计,花粉、飞絮等是诱发过敏的重要因子。由于产生花粉、飞絮的树木分布广泛,治理起来非常棘手。

  “春季的飞絮主要来自杨树和柳树。”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教授尹佟明解释,杨树、柳树被认为是最具性价比的树种,在我国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杨树、柳树是雌雄异株,飞絮是雌株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胎座组织表皮细胞突起形成的纤维,和棉絮具有相同的成分,种子附着在飞絮上借助风力传播。

  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在南方,一般3月底、4月初柳絮开始飘飞,持续一个月左右。柳絮飘飞结束半个月左右,进入杨絮飘飞期,杨树产生的飞絮量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此外,城市普遍用作行道树、俗称法国梧桐的悬铃木也会产生飞絮。

  “对于过敏体质者、眼疾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飞絮都会加重病情。”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程雷介绍,人体有防御机制,正常人体呼吸道有黏液纤毛清除系统,能把吸入的飞絮排出呼吸道,但如果长期大量吸入飞絮,有害物质会进入下呼吸道,敏感人群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疾病。因此,容易过敏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飞絮较多的环境中逗留。外出时,口罩、墨镜、纱巾等均可有效遮挡飞絮。

  给杨、柳树做“变性手术”是抑制飞絮的重要方法。尹佟明解释,“变性手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即将雌性树木的树枝砍掉,把雄树枝条嫁接到雌树上,使雄性树枝代替雌性树枝生长,达到减少飞絮的目的。

  除了改变杨、柳树“性别”,还可给树木注射“避孕药”——一种生长调节剂,使植物尽量减少开花或不开花,通过抑制花芽分化减少飞絮产生。不过,树木当年注射后,只能确保次年不产生或少产生飞絮,长期防治需年年注射,且药剂成本高昂,影响了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

  治标更要治本。近年来,我国在低致敏植物选育上取得一系列成果。南京林业大学杨树育种团队已选育多个雄株无絮杨良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尹佟明介绍,杨树的雄、雌株都具有促雌基因FERR,这个基因在植株性成熟后开始表达,调控雌株产生雌花,但雄性Y染色体上有一个雄株特有的抑雌基因FERR-R,能够靶向关闭雄株中的FERR表达,使雄株只产生雄花,不产生种子和飞絮。通过基因编辑,可使促雌基因失活,促使雌株性别发生转换,避免飞絮的产生。但采用雄性无絮杨造林,虽然解决了飞絮问题,却仍存在飘粉问题。为此,团队又克隆了控制杨絮起始发育的基因MIXTA04。相信通过育种学家的努力,杨、柳飞絮和飘粉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