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开展 2023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北林人发〔2023〕13 号)、《北京林业大学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北林人发〔2022〕22 号)要求,经个人申报、资格审查、组织评审、公示及学校审批通过,
中共党员,园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兼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月季协会理事。
一直从事风景园林、观赏园艺方面的教学工作,主讲《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基础》、《科学训练》等本科课程。主讲《花卉品种分类学》、《园林植物资源与评价》、《野生观赏植物资源采集与调查》等研究生课程。曾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棕榈园林青年教师奖、陈俊愉青年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北京林业大学好评课堂、北京林业大学在线精品课程、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主要从事花卉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花卉新品种选育与开发、景观及生物多样性评价、花文化等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林草局标准制修订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6部,制定行业及北京市地方标准4项,获植物新品种授权25个,获植物新品种国际登录14个,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
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林业梁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世园会盆栽金奖等荣誉。
中共党员,风景园林系教授,兼任《风景园林》期刊副主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历史分会等多个分会委员、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研究员、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担任IEEE ACCESS等十余本期刊审稿人。
主讲《西方园林史》《风景园林艺术原理》《风景园林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其中《西方园林历史与艺术》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A级、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主持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4项。出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第3版)》(含数字资源),出版专著9部、译著1部。
研究方向主要为西方园林史、海外中国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近6年在SCI、SSCI、CSSCI、CSCD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任现职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发明专利2项,获批计算机软著1项,参与编写行业标准1项。作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数十场,多次作为节目顾问参与文化节目录制,组织策划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梁希科普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亚非中东地区景观奖(IFLA AAPME)、美国景观设计协会景观奖(ASLA)等荣誉奖项10余项。
中共党员,城乡规划系教授,系支部书记。清华大学本硕博,北京大学博士后。任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入库专家,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入库专家,中国公园协会特聘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专家,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委员会委员。
主讲《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规划概论》、《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认知实习》等本科课程,其中《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为精品线上课程。主讲《城乡规划管理与实务》、《小城镇与村庄规划》等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乡绿色空间规划与研究、住房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与法规政策等。先后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昆明国家植物博物馆园区规划、安宁城市中心广场设计等十余项重要课题及规划设计项目。深入贯彻为首都服务宗旨,承担北京市密云区新城片区总生态责任规划师、北京市怀柔区责任规划师深山片区片长等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中文核心论文多篇。
获评2020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度及2022年度北京市优秀责任规划师等荣誉。
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风景园林系系务秘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乡村景观营造等相关理论研究、实践及教学工作。参与课程获北京市高等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指导学生获得UIA-CBC国际高校建造大赛、LI国际设计大赛学生组、北京国际花园节学子花园等国内外竞赛奖项。
围绕城乡绿地系统、乡村生态景观开展学术研究和规划设计实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林草局委托项目等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译)著作5部,编制国家标准2项,参编行业和地方标准多项。配合国家林草局起草《“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参与乡村绿化相关工作。
作为主要规划设计师参与石家庄、承德、宁波、柳州、三明等10余个城市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公园城市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崇礼冬奥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科右前旗乡村振兴规划等实践项目,多次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IFLA APR、IFLA AAPME等奖项。
中共预备党员,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风景园林系副主任,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分会青年委员、《风景园林》特约编辑。
主讲《风景园林设计》等本科课程以及《数字建筑理论与方法》等研究生课程,兼职北航知行书院特聘导师。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5)、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校级优秀毕设指导教师等。
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区域与城镇景观系统等开展学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并主要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局课题等,所在“国土景观”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规划行业科技创新团队。入职以来发表论文11篇。
近年来开展包括绿心城市设计、河谷生态规划、中央公园设计、校园景观设计、温室景观设计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等多类型实践,获ASLA、IFLA APR、IFLA AAPME、BALI、LI Award、WAF、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WA世界建筑奖入围奖等各类国内外奖14项(排名前5)。担任北京市丰台区绿堤公园“百园百师”团队负责人,参与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团队,也主要参与策划了首届LA风景园林设计奖。
主讲《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设计》、《园林南方综合实习》等7门本科课程与2门线上慕课。曾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遴选奖、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优秀教改论文、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教学成果多项。
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生态调节服务、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支持与生境营建等方向的学术与实践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十余项。主持、参与江苏省园博会未来花园区水下植物花园植物景观专项设计、雄安启动区中央双谷与南部临淀区城市绿地生境营建、成都公园城市植物运用与生态场景营造、重庆广阳岛片区植被生境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实践项目多项。迄今累计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3项。
中共党员,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场管理部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兼纪检委员。
从事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的运行管理工作,深度参与组织大型学术会议、科普活动等,为学科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保障。
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及课题3项,横向项目6项,参编专著1部。组织制定团体标准,发布3项。
先后获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林草创新联盟优秀通讯员、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个人荣誉。中心获批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所负责的产业联盟多次获评科技部、林草局高活跃度联盟,北京市科委“产业贡献奖”等荣誉。
从事学院科研管理与国内合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工作。自2015年任职以来,主持《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传统人居环境研究信息化采集及数据库构建》等校级课题3项、《重点道路绿化提升设计项目专项提升》横向课题1项,参与《北京城乡节约型绿地营建技术与功能型植物材料高效繁育》等中央高校共建项目6项、校级课题5项、教改项目1项;发表《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以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为例》等实验技术论文7篇。
参与建成项目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二等奖1项,《校际联合、产教协同式风景园林毕业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产教研”一体化科技平台体系建设路径初探》获校级优秀论文三等奖;个人获棕榈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