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Gen.T亚洲新锐先锋榜单现已揭晓。经过5年的积累,Gen.T已成为亚洲极具影响力的精英社群。本年度Gen.T首次携手香奈儿CHANEL,联合11位活跃于各行业的明日先锋,以全新视角共同呈现前瞻未来、充满使命、勇敢无畏的当代女性魅力。

  从2016年成立至今,Generation T一直是《TATLER》亚洲激动人心的项目之一,Gen.T亚洲新锐先锋每一年都会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选取400位来自各行各业,40岁以下的年轻精英进入我们的Gen.T榜单。此举除了对外表彰他们近年的卓越成就,也是寄予他们能通过Gen.T平台凝聚起来,为亚洲未来发展辟出一条新道路。

  中国作为亚洲的核心以及潜力最大的发展力量,其占据了今年榜单中的102个席位。顺应着时代的变化,Gen.T榜单每年也在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今年,我们更加关注可持续以及新型科技领域的力量,当然在文化艺术领域,我们依旧保持着独到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每年Gen.T的榜单中会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当代女性,她们无畏世俗眼光,勇于正视真实的自我,活出自信独立的人生风格,成为时代的标签,拥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CHANEL认同Gen.T明日先锋的女性力量,联合本年度11位女性Gen.T共同打造了3部短片,与她们展开了真诚的对话,记录下她们真实的工作与生活状态,追寻当代女性独立的成长之路。在她们身上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而这些共性又是每个时代优秀女性都会散发出的光芒——前瞻未来、充满使命、勇敢无畏——正如110年前的Coco Chanel女士一样。

  从1910年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帽店开始,她打破社会陈规藩篱,缔造了伟大的时尚帝国,同时从未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是不拘泥于当下的前瞻者,为现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她带着重塑全新的当代女性审美的使命感,对时装美学的独特见解。她拥有敢于活出与众不同人生的勇敢无畏,超越了时代。在我们的时代里,同样活跃着这样的女性,她们在可持续、艺术、文学等各自的行业中独立奋斗。

  从小就是超级影迷的刘冬雪,大学选了电影专业,在完成两部短片《听见你》和《小城大路》后,她编剧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吾神》(2018)入围了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并获得最佳导演提名和最佳剧情片提名。“经过不断的知识积累,我常常会想,电影这种造梦的形式真的是特别神奇,能让人在一两个小时里完全沉浸在电影院的黑暗中,经历一遍或许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刘冬雪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有着造梦的理想,但她没有试图触碰那些她不曾真正体验过的生活,而是从小时候在故乡见到的那些人、那些事着手,脚踏实地地创作出《吾神》这样一幅中国农村信仰状态的风情画。她用电影语言描摹了一片没有信仰的土地,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都无所依托,借此尖锐讽刺造神者的愚昧。

  “其实我特别清楚,这部片子因为题材的关系没有办法公映被更多人看到,但我的初衷也很简单——我从来不期望一部电影能改变别人的观念或生活,我只是想让来看我电影的人,哪怕只有一小撮人,如果能在我营造的世界里感受到共鸣,无论放松、惊吓或感动,都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作为初出茅庐的电影人,刘冬雪已经用自己的处女作,尝试类型本土化的创新,而眼下她正紧锣密鼓地写一个新故事,讲述当下年轻人在商业社会与城市生活里的焦虑和压迫感。“我不会以一种非常严肃或者特别沉重的方式去表达它,可能会用另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去关注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当今的时尚界,似乎人人都在谈论可持续,但想法坚定且行动果决的为数不多。“我一开始在行业内推广环保印染时,国家的相关法令与政策才刚刚出台,很多同行不理解或者不认同,直到这两年污水污物治理力度加强,他们才意识到印染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婴幼儿服饰行业摸爬滚打20年后,刘媛媛看到了环保印染技术在行业内的缺失,便逐步转移事业重心,创立了乐象永续科技,研发出11种天然染料技术,通过生物可降解原料的碳中和工艺,将废物转化为土壤修复材料。正是有机废物的再循环,让刘媛媛从源头上解决了印染的污染问题。

  “纺织印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超过2800种以上的化学物质,无论对健康还是环境,都带来了极大伤害。作为一位环保主义者和一位母亲,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刘媛媛的团队从农业废弃物,比如咖啡渣、竹笋壳、竹锯末中提取色素,再加上食品级或医药级的生物质材料,最终制成生态型天然染料,容易降解和分解,不会增加二氧化碳大气循环的总量,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也都可以循环利用,转化成为有机肥,再回到原材料的种植端,形成一个环保的闭环。“虽然和国外一些时装奢侈品集团相比,中国的纺织企业在永续印染的意识和行动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孩子们的未来变得不一样——天很蓝,水很清,空气非常新鲜,土地也很肥沃。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在海南长大的韩寒,与海有着很深的羁绊。“我们每天吃的鱼虾蟹贝,都来自靠海吃海的渔民和养殖户,如今他们却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困境。” 韩寒在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国际组织积累了大量经验,201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可持续渔业和水产养殖的非营利组织,填补行业空白。在她看来,国内渔业大多是小规模的手工劳作,太依赖祖辈传承的经验,无法预知趋势变化,和市场对接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技术应用到生产一线时又困难重重,导致这个行业的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她想要改变这一切。“我们的工作可能不同于以往研究水产渔业的科研团队,是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维度去综合看待行业的需求,尤其是我们会贴近一线,走到养殖户和渔民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到底面临哪些具体的困难,然后用接地气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包括把相关的技术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翻译’过来,也让掌握技术和资源的人真正理解渔民的诉求是什么,从而推动一些适应他们生活环境或生产场景的政策落地。”

  韩寒和她的团队在5年时间里挖掘渔村、渔民的历史文化民俗,想要激发更多人去了解海洋与渔业的现状,同时也让这一群体自身获得身份认同。“很多渔民告诉我,如今收入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可哪怕赚再多的钱,他们都不想让子女再从事这个行业,因为会被人看不起,没有奔头。海洋渔业的未来需要行业和社会一同行动才有更多可能性。”韩寒启动了中国第一个海产品可持续性数据库,并创建了中国海洋公益论坛,通过产业上下游的联动,引导中国海洋朝着可持续的方向演进。

  留学期间经历家人的离世,让雷雨霫开始意识到,大多数人的寿命都是不确定且未知的。于是她开始问自己,如果生命还剩一个月,以及,如果可以永远活下去,眼下会选择做什么?那时23岁的她,刚开始探索如何从可持续和智能角度改善建筑空间,让人类和环境都更健康。近十年过去了,这件事也愈加成为了她内心笃定的答案。“建筑空间是在地表分布最广、耗材量最大的人造设计品,也造成了全球近一半以上的碳排放。” 做材料研究出身的雷雨霫,一直对建筑抱有热忱,在她眼里,建筑应该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媒介”,而非一种给环境带来巨大负担的设计品。“如果在未来,我们的建筑能够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没有任何的物质浪费,比如把整个空间体系中一家企业的废料变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或者将一幢楼宇多余的能源输送给附近的楼宇,那么材料和能源就可以循环利用起来。”

  2018年,雷雨霫创立了NANOxARCH(材料乘以设计),以一种开创性的模式,将可持续材料融入材料-产品-空间-文化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从她最熟悉和擅长的材料开始,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可持续创新。“我们人类其实是这颗蓝色星球上唯一在产生无法被其他生物分解的'垃圾'的物种。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某种程度上,地球没有人类是完全没问题的,我们要去保护的恰恰是能让我们人类自己继续在这个星球上继续存活下去的自然条件。如果有一天,我们所居住的空间及其中的所食所用,都是可溯源的,你知道它从哪里来,又将去哪里,那么一个个这样的空间所组成的将是富有韧性、让人和环境都受益的城市,或许可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这样的未来早一些实现。”

  “我是一名跳了27年的舞蹈演员,舞蹈是我与这个世界更直接、更舒服、更自在的交流方式。我不知道自己除了跳舞还能做什么?”9岁那年,热爱舞蹈的朱洁静独自到上海市舞蹈学校学跳舞,16岁成为职业舞者,24岁成为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她先后主演“现象级”舞剧《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她还跳脱出剧场,登上电视荧屏:在《舞林争霸》节目中,夺得全国四强,被舞蹈家杨丽萍称为“尤物”;《这就是街舞》节目中,两次作为帮跳嘉宾,压轴演出。就这样,朱洁静一步步走到舞台中央,走进公众视野,走向最真实的自己。说起小时候学跳舞的经历,朱洁静还记得当时自己不管跳舞有多累,被老师批评后多沮丧,第二天一早还是会准时拎着舞蹈鞋到教室。随着年龄增长,舞蹈对她的意义也越发清晰。对她来说,“舞蹈是选择、是答案,是理想、是生活”。

  今年36岁的朱洁静,经历过伤病,暂别过舞台,后又重返舞台中央。很多人都对她说“是老天赏你这碗饭吃的”。朱洁静以前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她觉得自己很努力地用尽全力去奔跑,朝着心中的梦想去追逐,但是好像渐渐地,这条路上渐渐的同伴都离开了,她好像越来越孤单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成为舞蹈演员。我觉得老天可能在冥冥当中选择了我的身体去肩负这样一种传播美好的使命。所以我愿意承担,我愿意接受,我愿意因为舞蹈而放弃一些我的生活,放弃一些舒适,放弃一些快乐,放弃一些我这个年纪的女性应该拥有的家庭,父母的陪伴,朋友的欢聚,孩子的温暖……”

  梦想的光辉可以照进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有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遇到困难不妥协的勇气。读大学的时候,凌丽芬曾创作过武侠小说,她自己的性格也像女侠一样敢爱敢恨。毕业后她暂时放下了写作,成为了一名上海滩的创业者。23岁那年,凌丽芬孤身来到上海,独自打拼,成功创办了一家奢侈品购物网站。而在公司走向巅峰之时,她却选择激流勇退,坚持年少梦想转型成为一名作家,先后创作了《女王的战争》《华年》两部作品。其中,逻辑严密、情节跌宕起伏的《女王的战争》一书更是成为当年商战类小说的代表作品。“我认为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发生一些不和谐是因为互相之间的不了解。我觉得自己是可以在这个事情上起到一些作用,当我们消除了互相之间的很多隔阂,矛盾自然就解决了。而文字又正恰恰是解决这种隔阂的最好途径。”

  在凌丽芬之前写的一本书《华年》里写过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要在上海生活?”她说,是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老得慢一点,上海这个城市给人更多的包容性。在凌丽芬看来,似乎这个世界一直在规定女性应该做怎么样的事情,20岁的时候应该做20岁时候的事情,每个年纪的我们都要做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这又是谁规定的呢?“这个世界制定的规则我们有没有自己去思考一下,有一天你或许可以打破它,回归到自己的生活,每个女人都应该风华绝代,只要你想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我认为每个时代它总有一些精神上的东西需要被记录下来,需要流传。我正在做这么一件事情,我觉得很酷。这就是我的使命。”

  在电商平台做了5年运营,黄宁宁觉得自己在追求奇迹般的消费数字之余,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事。“我开始自我怀疑,这种无止境的消费生产,要怎么去创造一个我们心目中的更好的世界?于是我离开了,去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因为喜欢潜水,黄宁宁爱上了大海,也对海洋环保产生关注,她开始意识到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的紧迫性。“相关数据显示,如果人类什么都不做的线年海洋里面塑料垃圾的数重量就会超过鱼类。这对我来说是很震撼的。”黄宁宁在工作中看到了消费主义对环境的影响,也无法在潜水时对白色污染视而不见,于是创立了可持续潮流生活品牌好瓶(HowBottle),专注于环保再生材料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推广,在国内属首创。

  “我们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用环保再生的材料去创造一个个跟年轻人有深度情感连接的产品,为更多人了解可持续消费提供全新的视角——原来用废弃的塑料瓶也可以创造出那么好看的衣服、包包。我希望营造能为环境带来正向影响的消费行为,用市场的力量撬动更多人一起参与,改变严峻的环境问题。”黄宁宁的品牌主打来自“塑料瓶循环再利用”的潮流单品,获得了2019年青年环保创新大赛全球20强,并在2018年戛纳国际创意节上亮相。“虽然平时工作、生活都在城市里,但现在做的事让我觉得自己在保护着海洋,会感觉到很满足。”

  最初当母亲让德清雅诗毕业后回到故乡西藏,她的内心还有很多的不解与不情愿。“对我来说,这里的一切有些无趣,我纯粹是因为要完成她的心愿,才带着相机来到雪域高原。”随着德清雅诗和当地牧民们的交流日益增多,她开始慢慢了解这片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土地,也理解了母亲的想法。“几个世纪以来,祖辈们都在从事着原始的放牧和手工劳动,但这里的年轻人渴望和外面的世界连接, 尽管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需要有人引领。于是我想到了牦牛制品,它或许是打通藏地和外界的桥梁。”

  德清雅诗创立了诺乐工坊,从一开始30人的小作坊式发展到如今上百人团队规模,以高原上的牦牛绒毛结合当地藏民的手工编织工艺,为国际一线时装品牌生产手工编织围巾。“我创业最大的挑战来自培训藏民,并且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他们过去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夏季几乎每天都要凌晨3点起床,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在我们工坊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获得也更多,但这个项目想要成功,需要参与的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德清雅诗想要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奢侈品牌,用珍贵的天然牦牛绒和几近失传的古老工艺,给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我想让消费牦牛绒制品的人看到其中的价值,珍惜我们从自然获得的一切。针对高端市场开发产品,也是因为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利润去反哺藏民,给更多人创造工作机会,接受更高等级的培训和教育。” 德清雅诗用自己的方式赋能西藏的经济和文化,让世界更加珍视故土的未来。

  在2020年东方卫视倾力打造的综艺节目《舞者》里,年轻的舞者李祎然以匪夷所思的强大基本功“时钟腿”赢得了广泛关注,也获得了金星的垂青,并且将20年前自己的穿过的舞裙赠予李祎然,助她完成一段惊艳的现代舞,也希望她能打破“技术型”的标签。今年刚满25岁的李祎然已经跟舞蹈相伴21年了,4岁学舞,12岁便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独立离开家乡,但在她的脑海中从来没出现过“放弃”的念头。五年来,除了寒暑假,她每天都在练功房,坚持练到晚上十点钟,毕业后一举成为总政歌舞团90后最耀眼的新星。“我从小从开始接触舞蹈,那个时候纯粹是因为喜欢热爱。但是长期从事舞蹈专业到现在来说,我觉得舞蹈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感受。我希望能给观众所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们能感受到语言或文字所无法表现出的一种艺术魅力。”

  舞蹈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不仅是日复一日极度刻苦的训练才成就了台上的优雅,还因为艺术生命的有限和短暂。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这个职业的年龄非常短,特别是女舞者,所以李祎然格外珍惜自己能在舞台上的有限的时间。“不管多久,我一直会坚持做下去,舞蹈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职业,它已经跟我的生活彻底融为一体了。”李祎然明白,也越发的感受到舞蹈存在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通过肢体、表演和舞者的内心感受来综合呈现的表达方式。“对于专业舞者来说,在表演上的突破需要更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我的舞蹈艺术当中,我在不停地去探索新的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因为《不成问题的问题》(2016)这部电影,剧本创作者黄石收获了多个重量级奖项和更多来自业界的关注。“从小我就特别爱幻想,渴望创造一个又一个虚构的世界,所以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我就成了一名编剧。”入行以来,黄石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行业寒冬,对她而言,在不同的人生的阶段,总会有各种未知的状况发生,“我觉得人最大的成长其实就是随着年纪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对未知的恐惧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害怕高考,毕业了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接着又是中年危机……但是当我有了掌控自己生命的能力,我可以更加无畏地面对未知。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告诉自己不去做一个能被所谓的甲方或者资本轻易控制的创作者,尽量不违背自己的初心,回归创作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

  当电影行业经历大半年停摆后开始慢慢复苏,黄石的导演处女作《雅典娜的世界》也进入制作阶段。“对于我这样的年轻导演来说,拍一部电影必须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要越过行业壁垒去寻找理想的主演,还要通过严格的审查。但不管怎样,我觉得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可拍的题材,如果一直被商业逻辑或资本绑架的话,只能复制一些塑料感比较重的东西。作为创作者,我始终认为在大环境下可以再往前走一步,尝试过、努力过,再去考虑和资本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2016年夏天,一件艺术作品《泉》(Fountain)颇为吸睛,在中央美院毕业展上几近被“审查撤展”。作品出自艺术家曹雨之手,她在自己的哺乳期,用双手挤捏自己的乳房,让乳汁在镜头前尽情喷射,直至枯竭。因为这件作品,曹雨“一夜成名”,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将争议与掌声同时收入囊中。1988年出生的曹雨于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毕业后,曹雨并没有拘泥于雕塑本身的创作,而是勇于尝试各种媒介,她的创作横跨影像、装置、表演、摄影、雕塑及绘画等诸多媒介,凭借其独特的跨学科实践和尖锐而大胆的艺术语言,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青年艺术家佼佼者。获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内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入选中国艺术权力榜、获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提名奖,CCAA艺术家奖提名及法国Opline Prize艺术奖提名等。作品在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

  “从世俗的角度,我的职业是艺术家,但我并不想这样来定义自己。我一直好奇艺术家这个词汇是谁发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为了把一类人进行归纳和分类。”对于我个人来说,艺术不是我的目的,而是表达方式。用来反思和表达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如何在这个具体的空间活着,因此,我是一个习惯反思和谨慎对待“他人”给予既定准则的人,这个“他人”包含个人、国家、甚至整个人类,喜欢发问并去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式。这样比干枯地说我是一名艺术家,更准确。”所以曹雨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的对话方式就是以艺术的名义,尽可能发挥隐藏在她天性中的探索欲,创造欲和破坏欲,去揭示被我们忽视的惯性和问题。“我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不安和畏惧感,正因为有畏惧才想要转变,而转变需要勇气,勇气就会产生无畏,所以艺术是我的转化方式,无畏就存在于我的艺术里。将人性和主流价值观中的痼疾刺中并揭示出来需要勇气,有些遮羞布需要有人去扯掉,丑陋才能转变。”这也是曹雨与她生活的相处方式。